雪崩式”下跌的原油可还有救?(套单解套


  自2014年10月起,全球油价便开始经历一场接一场的“雪崩式”下跌,而在2016年开年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国际油价跌幅竟已超20%。与此同时,自去年8月放弃与美元挂钩以来,哈萨克斯坦货币坚戈已贬值逾50%。

当然,哈萨克斯坦并不是这次“雪崩式”石油危机中的惟一“受害者”,与它同为“难兄难弟”的还有俄罗斯、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同样因油价暴跌而经历货币贬值、股市崩盘的这4个国家,不知可否在2016年从这场油价梦魇中醒来
油价噩梦来袭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始终难以摆脱下行压力,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经济发展都在减速。与此同时,中国和欧元区制造业均开始减速,全球PMI不断滑落。在2014年下半年油价回落趋势形成时,美国能源信息署、国际能源署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相继发布报告宣布下调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



在这场石油市场的凛冬里,能熬得住的产油国已所剩无几。且不说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国,即使是石油资源丰富、开采成本低廉的中东国家也面临巨大的压力。能源研究公司伍德·麦肯兹表示,只有当2016年期间的布伦特原油价格达到每桶66美元时,才能使主要上市石油公司的现金流覆盖资本支出、利息支付和股息派发。

 

然而,根据挪威Rystad能源咨询公司的产油国盈利平衡点排行数据,委内瑞拉、俄罗斯、加拿大等石油生产国的盈利点已远高于国际油价,这意味着这些国家的原油生产事实上均已处在亏损状态。《经济学人》表示,若油价长期低于30美元,全球石油开采仍能盈利的仅剩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这4个国家。

上周末,国际原子能机构宣布,伊朗已经完全执行六方会谈下的核协议框架内容,标志着OPEC第五大产油国正式重返国际油市,也意味着全球石油市场的供应过剩局面将会加剧。近日,伊朗石油部不顾国际石油市场的供求不平衡,宣布要求全国石油产量每天增加50万桶,令国际石油市场面临进一步崩跌的风险。

2016年仍不乐观

而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里,为了应对一路下跌的油价,石油行业的生产商们可以说是使遍浑身解数试图熬过这轮寒冬。但即使如此,石油出口国们能否靠同样的手段成功熬过2016年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对于伊朗制裁解除对国际原油市场带来的冲击,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伊朗回归原油市场的消息已不“新鲜”,在经历时间消化后,市场已对此做了一定的“预防”,因此即便原油价格在短期内出现波动,但并不会造成过大影响。

莫斯科大学教授王晓伟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曾经的高油价冲昏了俄罗斯的头脑,而俄罗斯经济危机根源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问题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地解决,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经济将继续在谷底徘徊。

同样,对包括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和尼日利亚等其他产油大国而言,无论是与美元脱钩还是宣布进入经济紧急状态,皆不能真正解决国内经济问题,更严重的如委内瑞拉很可能将面临债务违约。若石油国家不痛下决心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经济体制改革、弥补经济先天“短板”,即使国际经济形势有所好转,这些国家仍难以从经济危机中真正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