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跋涉(99):巍山古城


 万里跋涉(99)

巍山古城

    2015723日。

    巍山是我此次长途跋涉云南段的重要一站。巍山是彝族重要的文化发源地,曾经是统一云南的南诏国的都城。我儿时听过了一些关于南诏国的故事,都与巍山有关。好多年前,读云南的历史,读彝族的历史,读民族社会学的文献,对巍山就心向往之,有一种寻根的念头。那时候,巍山古城的城门还完好矗立着。得知古城城门失火的消息后,曾经非常后悔,要是早些动身,就可以看到城门了。后来一想,现在动身还不迟,除城门外古城基本上还完好保存着。

    走进老街的时候,很快就能体会到古城的韵味。巍山古城应该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古街道保存良好,老房子还是老样子。老街上基本上都是木结构的老房子,大多数商店还是老式的陈设,卖的是有地方特色的商品。比如,好几家店铺还在卖草鞋,有的还在卖马具。与杂货店老板聊了聊,说当地山区老百姓还习惯于穿草鞋,因为便宜,因为雨天草鞋“把滑”。我在老家也见过草鞋,不过我们村最后一位做草鞋的爷爷已经去世四十来年了。还有缝纫和售卖彝族服装的店铺,他们主要卖白彝和花彝的服饰。白彝的服饰我还比较熟悉,我们村里的有好几家白彝。花彝顾名思义应该就是服饰很花哨的彝族,他们的服饰花哨得有些夸张。

      整个古街应该有两公里左右长,没有现代建筑,全部是古色古香,简陋低矮的民居。显然巍山的旅游业还不发达,这里几乎看不到什么游客,也没有旅行社之类的机构。这里也没有针对旅游者的土特产商店,没有大理丽江那样遍布的咖啡屋,酒吧或者演艺吧。基本上来说,巍山还是一座自给自足的生活型城市,旅游和发展似乎还没有进入扩张的阶段。在古街的一条小巷,有一个叫做“沈家大院”的地方,进门参观,发现正是县旅游局。似乎是个两进的小院,都是低矮窄小的平房。在一间挂着局长办公室的小屋里,听到有人在讲——“发挥地方和民族文化特色,推动巍山旅游的发展”。

    这样一座古朴而传统的古城,应该保存着很多自己独特的传统的东西。一路走着一路找东西吃,我们吃了几种小吃,吃了一些零食。似乎什么东西都可以用来烤的,在一个烤土豆的摊子上,看到正在烤鸡蛋和鹅蛋。不过最有意思的是,在一条巷子里,我们看到著名的“一根面”面馆。央视边疆行栏目介绍过巍山,介绍过这家会做一根面的面馆。所谓“一根面”,是事先将发好的面盘成长长一根,可以装满一只桶,下面的时候再将其扯细拉长下锅。制作工艺具有一定独特性和艺术性,这是“一根面”的形象价值。不过,味道也确实不错。吃了那么多东西,晚上我们可以不吃了。

    巍山距离大理下关仅仅四五十公里,一个小时可以到达。同大理的热闹相比,巍山的宁静给人印象深刻。如果外出图个清静的话,巍山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从下关到巍山交通很方便,在巍山的住宿也很实惠。那天我老街上看到一家古色古香的客栈,其标间房价才八十。至于美食,巍山也很有特色。除“一根面”外,“过江饵丝”,趴肉饵丝也很是美味。这些东西是真正的地方特色,外地人是一时半会儿学不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