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选粹】赵炎:班婕妤的不为己甚


 班婕妤的不为己甚

 
文/赵炎
 
载《北京晨报》8月7日C06版,责编:蔡辉
 
汉成帝的后宫乱象,以“鸿嘉”为界,《汉书》曰:“自鸿嘉后,上稍隆于
 
内宠。”鸿嘉元年之前,成帝的感情比较专一,大抵游离于两个女人之间,
 
——许皇后与班婕妤;鸿嘉后,可能是因为两个儿子先后夭折,他开始饥不
 
择食,许皇后的侄女,班婕妤的侍女,都受到宠幸,待赵氏姐妹自微贱兴,
 
整个后宫进入多事之秋。所谓三个女人一台戏,这许多女人一出场,就成了
 
大戏。在这出情节曲折、波谲云涌的大戏中,谁在笑看风云?显然非班婕妤
 
莫属。那么,她为何能笑看风云?答案也不难找。
 
班婕妤,名将班况的女儿。说起来也是个异数,班况以军功立身齐家,他的
 
几个孩子却个个成了学霸,班伯、班游、班稚等,当时都以“学行”驰名;
 
班婕妤也是一样,读了许多书,能进能出,不读死书,信手拈来,都是道理
 
。西晋博玄赞她“履正修文”,恐非虚言!
 
汉成帝即位,班氏入宫为少使(低级女官),不久得宠,赐封“婕妤”,因
 
此史称班婕妤。有一段时间,成帝对她特黏糊,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似的。为
 
了让她常伴左右,特地造了一辆大车子,“欲与婕妤同辇载”。皇帝相邀同
 
车出游,对一般嫔妃而言,是莫大的荣耀,换作别人,肯定屁颠屁颠跟着去
 
了,但是班婕妤相当冷静,引经据典推辞道:“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
 
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言下之意,陛下
 
是“贤圣之君”,我可不能坏了您的名头。
 
此举高明之处在于,一,没有给皇帝的一番好心泼冷水,于固宠有益;二,
 
借此强调君臣之礼,劝谏皇帝亲近大臣,做个好皇帝;三,有意识地避免被
 
人嫉妒。多读书,通晓历史的好处,在此凸显。
 
荣耀从来都是双刃剑,适可而止不过分,低调处理不张扬,是为学问,或曰
 
“不为已甚”。为此,太后非常高兴,喜曰:“古有樊姬,今有婕妤。”樊
 
姬是楚庄王爱妾,曾辅佐楚庄王跻身“春秋五霸”之一,这个来自婆婆的嘉
 
勉和期许,那是相当高了!按理说,班婕妤理应晋升昭仪(嫔妃们的榜样)
 
,但是汉成帝似乎在故意地遗忘,可见是个昏君。
 
当时许多大臣剑指许皇后,要求“整顿后宫”,闹出过不小的风波。那么,
 
班婕妤又是如何躲避的呢?她只用一招,献出侍女李平,成帝赐其姓卫,也
 
就是那位著名的卫婕妤。此举应对也颇高明,你们说皇帝没儿子,罪在后宫
 
,那好,我把侍女献给皇帝生儿子,总可以了吧;你们说后宫花销大,我主
 
动裁减侍女,节省花销,总可以了吧。足见脑子非常够用。
 
巫蛊事件,据说是赵飞燕告的密,“鸿嘉三年,赵飞燕谮告许皇后、班婕妤
 
挟媚道,祝诅后宫,詈及主上”(《汉书》)。“谮”字用得好!赵飞燕是
 
捕风捉影的诬告。但是案子排查的结果,许皇后倒真的有罪,班婕妤纯属赵
 
飞燕搂草打兔子的战利品,比窦娥还冤。
 
奇怪的是,面对有司讯问,她一句话也不说。成帝纳闷了,就亲自问。班婕
 
妤对曰:“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蒙福,为邪欲以何望?
 
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诉;如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翻译成白
 
话,大概是:我做好事,为后宫示范德行,到头来也未见您怎么嘉奖我,难
 
道做坏事,您反而会对我好?没这个道理。那些人诬蔑我“不臣”,头顶三
 
尺有神明,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我又何必自我辩护啊!
 
在这次事件中,许皇后“坐废”,汉成帝杀了不少人,但是对班婕妤,他非
 
但不怪罪,还“怜悯之,赐黄金(其实是黄铜)百斤。”
 
赵氏姐妹把持后宫之后,班婕妤“恐久见危,求共(供)养太后长信宫”,
 
这种“退身避害”的修为,也不是一般女子所能具有。在太后身边居住,帮
 
皇帝尽孝,虽然要干些洒扫的粗话,毕竟生命无虞。成帝去世,她又求“充
 
奉园陵”,九年后薨,葬园中,享年50岁。
 
古人讲“不为已甚”,多用于劝说别人;班婕妤的不为已甚,则显然用于铭
 
醒自己。如得宠不争,失宠不妒,遇事不急,有冤不怨等,都是她从书中汲
 
取的营养,才女之名,果然不是白叫的。(赵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