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人们为何说中国股市出现了股灾,明明面对着兴旺的中国股市,为何会有那么多人如坐针毯呼吁救市呢?真的是搞不懂。
在上证方面,从周K线上可以看到,连续三周交易格外畅旺,6月15~19日周成交26.86亿,金额x万亿,22日~26日成交21.55亿金额y万亿,6月29~7月3日成交量更是放大到31.16亿金额更是高达z万亿,三周累计成交量高达79亿手累计成交金额达到惊人的x+y+z万亿之巨。换句话说,也就是有x+y+z万亿的资金投入到股市当中购买了价值x+y+z万亿的股票,足以见到股民对于中国股市为国接盘的信心和实力。
不过,这些为国接盘的股民,还是希望股价止跌回升的,因为之前从管理层面和主流媒体透露出来的都是牛市刚起步的信息,不管是什么牛变成了改革牛还是政策牛总归还是牛肉味道,所以,虽然这些人自我标榜“为国接盘”,但也是一副彻头彻尾的投机牟利的心态,不足赞美,更不用说以一个忽而做多忽而做空两面派墙头草的股民身份冒充国民了。
当然,以上分析是粗略简化的分析,实情非常复杂,根本不能认定什么“人均亏损34万”之类说辞。最后一周涌进来的买家,可能正是第一周在高位抛盘的卖家,他们中的某些人在五千点以上的高位唱多做空成功抛盘,将暴利收入囊中落袋为安,耐心地等到3686营地唱空做多又悉数杀入,翻空为多后呼吁ZF救市,终于以为国接盘的悲情形象感动管理层,迎来了政策性底部和证监会星夜大营救。
现在这些人的身份不明。而那些参加“星夜救市会”的机构和券商很难脱得了干系,除非他们能够证明自己没有在5千点上出货的记录。不过,这事情还真的不好办,因为现在的法律不允许让人自证有罪。
现在这些高抛成功又低吸得手的主儿,又川剧变脸变成了救世主,把携带大量资金抄底说成是应邀救市来了,而且还赢得了证监会在政策面的鼎力支持配合,这大举杀入的“救市”资金,想不再次赚得盆满钵溢都难。从“救市磋商会”出来的券商领袖们绝大多数都面带微笑,那不像是拿出巨资救人一命的救世主的表情。
这么简单的局,证监会难道就看不出来?这不好说,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真的愚钝受了他人左右或者绑架,二是本身就是一伙的,一唱一和一明一暗默契配合也说不定。刑事犯罪当中不是还有自导自演的绑架案吗?
当然,这不见得是为了私利。如果此轮高抛低吸当中有国资影子,可能为亚投行筹资也成效不菲。现在养老金又嚷嚷着要进来了,起码也要感谢为之创造的这个难得的入市机会。
*****
救市的举措也非常老套但奇葩,第八次暂停了IPO。IPO是为了给实体经济融资的,频繁暂停IPO,无非有两种情况,第一,IPO融得的资金根本没有进入到招股说明书所说的项目当中,或者第二,股市就是股市和实体经济没有关系,停或者开都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如果IPO具有理论上所标称的功能,那么动不动就停掉它,岂不是一次次地打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岂不是发展受阻而危害了基本面?如果基本面不改善,如何能够振兴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
*******
ZF出面救市,这本身就是名声渐落的“国家干预”,既然国家干预,其实不必要犹抱琵琶半遮面,直接干预就行了,反正都是干预。这样一想,救市的办法其实非常简单,钱皮出一招,不妨一试。
这个办法就是直接调整涨停跌停的界限。如果希望股市向上,就把跌停线上移,比如由10%提到5%或者2%或者0;相反,如果不想让牛市变成疯牛,就把涨停线下移就好了,限制一个交易日最多涨5%或者1%或者干脆0就是了,这种调控政策保证百分百有效。为了“科学”只见,还可以搞一套调整幅度的公式“机制”出来,比如根据前一个交易日的涨跌,自动反向调节一个涨跌停幅度。
有人可能会担心,这种办法会不会导致股市成交萎缩?如果真的萎缩了,以成交金额计算的印花税和手续费的方面肯定不会赞同的。
不过,萎缩怕什么?反正一周就是有x万亿的成交额这种兴旺局面也还是被人骂得狗血满面。如果二级市场成交萎缩到零,也不能说就是什么坏事,那说明大家对上市公司信心满满,参与IPO之后都持股在手,静等着上市公司给大家分红坐享作为股东的福分呢。大家不都反对公司高管逢高减持吗?长期持股不动不给股市成交量做贡献的人才是真正真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人。
如果非要把萎缩看成是一件坏事,那么ZF大张旗鼓出面就是实际上就是毁灭成交量的举措,因为那些所谓的救市资金根本进不来,因为没有人会在明明要涨的时候卖出股票。所以,许诺拿出多少资金救市也不怕,到时候一分都不用出,理由很简单,可以对证监会摊摊手说:你一救市大家都持股待涨我挂买涨停也买不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