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


热题

互联网+2014年以来最热的话题,大家言必提互联网+,十句话不提互联网+,仿佛就OUT了。

互联网+2014年以来的大筐,任什么都往面装。但细想起来,互联网+到底是什么,意味着什么?互联网+在每人心目中都是各有不同。

互联网+给了人们很多选择,互联网+互联网不是万能的,但互联网将“连接一切”;不必神化“互联网+”,“互联网+”会成长为未来的新生态,当然还有太多的内容。

“互联网+”代表着以人为本、人人受益。局部、碎片、个体的价值和活力,在“互联网+”的时代将得到重视。万物互联和信息爆炸带来的不是人的淹没,而是人性的凸显;有了大数据的配合,人的个性更容易被识别,消费者可以更灵活地参与到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中去,实现以人为本、连接到人、服务于人、人人受益。

回归

在上下“+”声一片的时候,在中国也就意味着万马过独木桥、严重同质化竞争的时候。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2015年,在我们小区就至少有四、五个创投项目“匆匆走过”,说是匆匆就是指很短时间就过去了,不知是死、还是停了;而这四个项目除了APP的表现有稍许的区别之外,所做的内容几乎全是一样的,都是围绕着百姓生活的最后一米(可不是讲最后一公里)。即使是确实存在可行性,红海血拼之下,成功几率也会是大大降低工。

为了追求差异性,互联网+多数加了一些未必需要的东西,多是为了加而加,当然也还有不少是根据自己手头所有的资源来+什么的,类似于用肉馅当鱼饵吊鱼的意味。

与时尚一样,商业模式也经常“流行”性的,也就是来得快、去得更快。

本质

管理的本质是一定要解决问题,商业的本质就是数据。同样的,在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创造一个新的模式时,参与者一定要问问自己:这件事情的本质是什么?

几乎所有事情的本质都是简单的,于是要求互联网+绝对不能太过复杂,就是那些做了电子结算、大数据等新模式的也一定要满足简单化需求,简单意味着效率高、成本低,意味着可持续发展。

在大家都做加法的时候,更应该做好减法。加上差异化,减去更是差异化。紧跟潮流是创新,逆潮流也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