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越南战争结束40周年。近两年,美国与越南的关系完成了急转弯。上世纪60、70年代在战场上无所不用其极的昔日对手如今视彼此为盟友。事实上,这种局面相当程度上是由中国崛起——美国与越南对此都忧心忡忡—促成的。
由新加坡转到越南访问的美国国防部长卡特,今天(6月1日)同越南高级官员举行了会晤,讨论南海问题,其间讨论了美国出售美制巡逻艇给越南等问题。卡特说,美越关系需要进一步现代化,因此,美方将资助1800万美元予越方,来购买这批巡逻艇,协助越南改善海上防卫能力。
之前,一直对中国持强硬立场的美国参议员约翰·麦凯恩,5月30日在伦敦出席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举办的防务对话会时表示,美国应向越南提供更多防御性武器。他希望美国逐步取消对越南的武器禁运,并表示美国应向越南提供更多防御性武器,一旦与中国发生冲突,越南就可以使用这些武器。
看来,美国政府和国会在对越南开放武器市场,为越南提供武器,进而对付中国的立场是高度一致的。根据去年秋美国颁布的放宽对越南禁运措施,到目前为止,美国主要是考虑向其提供数量有限的海上武器。
美国意识到,越南比两个老朋友——泰国、菲律宾似乎更胜一筹。频繁的国家政变令泰国成为不可预测的伙伴,且由于去年上台的是巴育军政府,名声上美国与泰国发展友谊不太方便。菲律宾政局明显稳定得多,但菲律宾所处位置、低下的防御能力、几乎完全缺乏作战经验大大削弱了其战略意义。
与此相对比,越南的优势则令美国人更感兴趣:完全在文职政府和政党掌控之下的人数众多、经验丰富的军队,毗邻中国发达地区的地理位置,漫长的海岸线和深水港—进入南中国海的前沿阵地,稳定的政治和社会局势。为了这一切,美国当局甚至愿意对越南限制言论、集会和信仰自由以及市场机制欠发达视而不见。
反之,越南也看到了由于美国放下身段与自己发展关系,并表示愿与越南一道,对付中国。美国说到做到,不仅释放出有意帮扶越南的善意,而且还向越南提供巡逻艇,海上飞机,军事援助等等。所以,越南人好似看到了自己已经成了美国的“盟友”,就像打了鸡血似地兴奋不已。
越南现在想着以下三件事,一是让中国承认南海的一部分岛屿是他们的(虽然名义上可能是中国的,但是他要有完全的管制权);二是让中国帮助越南在其占领的岛屿进行填海造地(如中国向越南出售船只用来填海造地);第三,希望得到美国大量军援,打造一流舰队。
所以,越南无视中国的再三安抚与让步,急于要充当美国的“马前卒”,想加入美国抗衡中国阵营的一员。越南之所以敢于死扛中国,看中的是中国往日的妥协与忍让,看中的是中国力求自保,主张和谐的发展观。他们赌中国仍然不会出手,不会在南海与越南开战,不会处理越南所占岛礁的主权之争。
其实,越南的自我膨胀与不以为然的背后,暴露出越南有史以来最大的风险。自作聪明的越南打死也不会相信:美国早就把越南当做一个“肥肉”,无偿地送给到了中国的嘴边。就是要用越南作为“诱饵”试探中国的南海战争底线。而越南显然就是这一“验证”的“牺牲品”。
回头看,1979年中国和越南就在广西、云南边境地区进行了一场大战,此战让越南伤得不轻(中国军队曾攻打到越南首都河内郊区,然后撤回)。对于这场战争,越南似乎没有吸取教训。现在,又想在美国的支持下,与中国硬碰硬。舆论场都说越南没心计丢此失彼,今天中国真是领教了什么叫“蠢蛋”,至到现在还在感谢美国的支持“态度”。
越南也许没有看到,即使自己追随美国抗衡中国,一旦与中国发生冲突,不仅捞不到什么好处,而且最终还会输得很惨。这里不妨引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资深外交问题专家大卫·布朗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语。布朗表示,美国不会因为中越在南海的争端与危机“出兵”。中美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深厚与密切,美国不可能为越南真正要“开罪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