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刚刚经历了一场势均力敌的大选,卡梅伦首相领导的保守党大获全胜,成功实现了连任。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大西洋两岸的大牌媒体却发出慨叹。意思是,以往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在美国主导下紧紧跟随,亦步亦趋,于是成就了“英美特殊关系”的“一段佳话”。然而,英国绝对实力的持续下降,使其在国际事务上渐渐力不从心。
不过,出问题的地方不仅仅是实力问题,也有意愿问题:英美关系因英国加入由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一事屡屡生出不和谐的因素,以至于近期英国主流媒体《金融时报》和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都曾撰文,开始质疑双方是否存不存在着“特殊关系”。
《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吉尔奥夫·戴尔5月3日发表题为《白宫不再视对英关系为特殊关系》的文章认为,在华盛顿与伦敦之间,就英国后殖民时代的角色而言,所谓“英美特殊关系”的神话总是带有一些言过其实的意味。作为以往美国最可靠的盟友,英国却远远地站在乌克兰危机和欧债危机之外旁观。不仅如此,英国还大幅削减自己的军费,近期还忤逆美国的意愿,加入了由中国主导的亚投行。
吉尔奥夫·戴尔对英美“特殊关系”的分析有一定道理。英国与美国特殊关系削弱的原因,主要是英国淡出世界舞台的脚步加快了。卡梅伦首相不愿意增加军费开支,也对世界局势没太多兴趣,他的兴趣在恢复经济和稳定局势上。
2013年是最突出的一年。当时卡梅伦宣布支持美国空袭叙利亚,迫使巴沙尔政府下台,要求议会投票支持——但被否决。他放弃了这个计划,显然使美国总统奥巴马受到惊吓,从而同样放弃了计划。两人都不得不在“伊斯兰国”组织占领叙利亚和伊拉克大片领土后重新做出考虑。
这也许是一个分水岭。回头看,2003年春美英联军攻入巴格达的一刻,或许是英美特殊关系“最后的晚餐”。当时的英国工党首相布莱尔,不顾国内民众的强烈反对追随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这一抉择,最终成为他的“阿喀硫斯之踵”。从此之后,仿佛英国政治家不约而同地以布莱尔为前车之鉴,英美特殊关系于无声处,渐渐褪色。
问题是,美国为了英国而牺牲自己利益的时候吗?没有。英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加入了亚投行,却引起美国的极大不满。奥巴马政府的一名官员表示:“我们对于那种不断迁就中国的倾向十分警觉,这不是同一个崛起中的强国打交道的最佳方式。
英国为了自己的利益违背了美国的意愿就质疑“特殊关系”,可见根本没有特殊关系,就是“小跟班”与主子之间的关系。说白了,这都是国家利益惹的“祸”。只要英国违反了美国的利益,它随时都可能与其翻脸。
实际上,美国疏远英国有一个原因,它已经在亚太地区找好了日本作为盟友。本月初,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美时,实现了一个主要目的:即深化美日同盟。最大的变化在于,美国允许和赞同的新的防卫合作指针,允许日本军队在世界任何地方与美军并肩作战。用一句概括:英美特殊关系已被日美特殊关系取代,英国可以退场了。
曾有这样一个说法:看美国人做什么,先听英国人说什么。英国对美国维持霸权心思和现实处境,可谓心知肚明。英国第一位驻华女大使吴百纳今年2月赴京任职时表示,中英关系如今已经与英美之间长期特殊的关系“同等重要”了,中国是崛起中的超级大国,英国显然也需要与其搞好关系。
这是否意味着英美特殊关系的削弱,让中国能从中受益?尽管回答这一问题有难度,但有一点却是肯定的:卡梅伦政府现在的这套玩法有一条清晰的逻辑脉络:经济下行,预算盘子越来越不堪用,这就面临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经济和军事的取舍。
在现行的选票制度和民族制度下,经济不济则国家统一(苏格兰正在酝酿新一轮独立公投)都或许会成问题,英国咋办?靠拢中国,或许是它最需要,也是最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