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发文称,其主要的非法手段主要有包括:一是冒充保险公司工作人员销售P2P产品;二是承诺P2P产品高收益,诱导保险消费者进行保单质押。
所谓的,保单质押贷款是指,投保人把所持有的保单直接抵押给保险公司,然后按照5%左右的利率,套取现金出来,一般不超过6个月,这边5%,P2P是10%的收益,这样就有了一个利差,就能赚钱套利了。
不得不说现在人脑子很活,但凡有空间都会利用,先说冒充保险公司工作人员销售P2P产品,我觉得这个几乎不可能,因为卖保险的大家都知道,没什么口碑更没什么声誉,反而是做理财的要比卖保险的好听的多,也更容易让别人接受,P2P的销售人员大可以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冒充财富管理公司的人员,实在没必要冒充保险公司的人员推销,很可能是这么一个情况,就是P2P公司许给了保险推销员必要的销售费用,通常在年化1-2%左右,再配合年化10%以上的利息,让保险公司的员工反过来冒充P2P的推销员,帮助卖产品。情况类似于银行的飞单。这招也是跟房多多学的,他们能够调动二手房中介去卖新房,当然P2P也能调动闲散的保险销售员去卖P2P了。这样的逻辑才说的通。
第二点确实是有可能的,最熟悉这项业务的当然还是保险公司员工,他们知道保单还能够质押,还能够套出钱来,那边有个10%的项目,中间有利差,客户高兴自己也能捞到好处,所以保险公司明显还是被自己的员工出卖了。不过这里还是要说一句,P2P是一项有风险的投资,而且在经济逆周期情况下,风险在不断加大。抵押保险拿钱出来投资P2P这的确是一种赌博,很可能会遭遇巨大风险,保监会出来严词声讨还是对的。
所以综合来看,保监会找错了对象,确实是P2P勾搭在先,但你自己的员工也应该好好整顿一下,从三会的情况来看,银行和证券公司的工作人员口碑都要好于保险公司员工,这也是保监会疏于管理造成的,也让中国的保险环境这么多年没有什么太明显的改善,现在互联网来了,开始用各种手段传递信息,如果再这么松散管理下去,以后通奸的会越来越多。
P2P推销员为什么要冒充卖保险的?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