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央行大幅度的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令人感到意外,因为之前每次调整多是0.5个百分点,此次一次性调整一个点,相当于两次降准,力度之大令人惊讶!按照存款余额120万亿的水平测算,下调一个点将释放1.2-1.5万亿的流动性,中央通过向市场注水来减缓经济进一步下行的意图不言而喻。
其实早在去年我就一直说,从推动经济增长往常经验来看,降准远优于降息。这里我所指的仅仅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效果,也就是降准推动经济增长立竿见影,而降息对贷款者来说就是小恩小惠。过惯穷日子来说,能享受到小恩小惠也不错,但是现在市场的主体的心态是赚大钱,赚快钱,小恩小惠自然对市场无关疼痒。具体来说就是降息虽然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但实际上一般是很难享受央行设定的基准贷款利率的。我原以为各商业银行会按照央行的设定基准利率来发放贷款,实际上在咨询时却发现实际执行的贷款年率10%还要多,而一年期基准贷款利率为5.75%,可想而知降息对企业减负效果有限,事实上现在市场中的企业和个人申请商业贷款的时候并不怎么看重贷款的利息,而是往往关注可贷款的数量,因为获得的贷款多从事高收益的投资。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降准降息,两者是互补的。一方面如果降息的话,贷款利率往往要下浮,而为了保住既有存款并吸收更多的存款,往往上浮到顶,按照目前的基准利率来计算,降息后的一年期实际利率为3.2%左右,而同期贷款的基准利率为5.75%,利差为2.55%,显然在维持既定的贷款利率的前提下,银行的利润空间变窄,而此时银行或向央行要求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因为调整前的存准率将近20%,也就是银行每吸收100元的存款要向央行缴存20元的存款准备金,而且这部分准备金是按照活期计息的,利率为0.5%左右,这样算下来,银行吸收100元的存款然后再放贷下去的话,可以获得80元的贷款一年总计4.6元的利息和20元存款准备利息0.1元,收入总计4.7元,支出上来看就是要支付100元的存款利息3.2元,同时往往还有职工工资,设备,租金等等方面的支出,基本上保持在每吸收100元的存款,银行一年获利1元左右,可想而知收益并不算高,当然还有大量的储蓄并非定期以及银行吸收来的存款并不能总及时的向市场发放等等情况,而作为市场化的企业往往是追逐更高利润的,特别是在贷款难求的情况下,贷款利率推高的幅度超过正常的想象,同时降息或许商业银行无法左右,但作为对冲,商业银行会呼吁调低存款准备金率,特别是在当下,本身我认为存准率就偏高,而与此同时替代工具或者制度正准备实施即存款保险制度,此外经济仍然没有探底,中央保增长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由于政策时滞,政策的推出宜早不宜晚,宜快不宜慢,多重因素影响,促使这么大力度的降准政策落地,大约两三个月的政策产生时效的时间,待具体情况,再择机降准!总的来说目前全年还可能有两次降息,一个幅度或仍为1%,另外一个或为0.5%,而降息或许只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