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不按常理出牌的中国央行再度让市场吃惊——4月19日晚中国央行宣布从4月20日天起降准100个基点,力度之大显然超出市场预期。这也是中国央行自2008年以来最大力度的降准行动,市场也为之哗然。同时,此前中国央行降准一般都会给予数天的“缓冲期”,本次降准则即日执行,也表明中国央行已经意识到此前的政策力度过于温和了。
毋庸置疑,政策宽松的基调早就形成。市场在中国第一季度GDP数据公布之后,就一致认为中国央行将必然选择降准和降息的政策组合。更加重要的是,尽管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完成了7.0%的增长目标,但从发电量和工业增加值等一系列数据来看,这样的7.0%仍然存在很大的疑问。趋势来上来看,由于中国经济近年来都呈现出前高后低的状况,因此第一季度的勉强达标,事实上意味着在政策没有大规模宽松的状况下,今年的增速目标事实上将很难完成。
这可能也是中国央行本次降准力度大于预期的根本原因。事实上,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中国的宏观调控部门已经开始采取行动,比如说中国央行已经在此前选择两次降息和一次降准,财政部则公布了数万亿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计划,以为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松绑,而最有力度的政策则出现在房地产领域,继中国央行宣布降低二套房的首付比例之后,财政部也宣布将营业税政策的门槛从5年调整至2年。这样的一系列举动都表明,在结构调整和稳定增长之间,政策开始悄然转变为稳定增长。
本次降准将至少为银行体系带来1.2万亿元的额外流动性,这些资金在政策的引导下,将至少产生1万亿左右的新增贷款,这几乎是去年全年新增贷款规模的10%。同时,市场利率将出现显著的下降,这将为长期以来嗷嗷待哺的实体经济企业带来相当的实惠。在本次降准前,李克强总理就走访了工商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其在话语间也表明了政府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的决心。
在这样的一个政策基调下,笔者相信房地产市场将很得到相当的提振。房地产市场仍然牵动相当多的产业,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上升,中国的整个投资增速也将得到加速,这也意味着第二季度的GDP增速将很可能超过7.0%。当然,由于中国经济仍然面临显著的下行风险,未来中国货币政策仍然存在进一步放松的可能性,笔者认为,中国央行仍将在今年选择至少降息一次,同时如果经济增速仍持续不达标,那么未来降准的可能性也仍将存在。
政策的宽松仍然是经济下行中的必然选择,但更加重要的是,中国更需要考虑经济政策之间的协调。比如说,货币政策的放松很可能带来股市的再度火爆,但与此同时,股票市场的风险却早已经在不断累积,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那么股票市场的再度上扬将加大中国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这将为经济的发展埋下炸弹,而未来的拆弹则将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此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也应该进一步配合,比如说在财政政策缺位的状况下,宽松货币政策将导致资金流向本已经不需要太多资金的大型企业,从这个角度来说,政策的组合以及协调可能更加重要。
降准后更要强调“政策协调”
评论
3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