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欧美化时代来临


中国品牌雅戈尔、杉杉等为了快钱多元化,但他们放弃国际化、国际品牌之际,笔者认为,中国品牌欧美化时代来临。

 

1、中国品牌商看到了奢侈品牌在华衰退,看到奥特莱斯在华不景气,看到一些外资品牌在华难以适应。

 

2、中国品牌商看到优衣库、阿迪达斯、耐克、ZARAH&M等在华势如破竹。

 

3、中国品牌商看到国内过去收购的欧洲过气品牌如梦特娇、皮尔.卡丹、沃尔沃、IBM、金龙汽车、LOTTO、汤姆逊、阿尔卡特手机、西门子手机业务、FILA。只有收购的万利威德、FullPearl还算没有失败。

 

4、中国品牌商看到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投放广告,看到在世界杯投放广告和赞助商,看到品牌广告植入好莱坞电影。

 

5、中国品牌商看到万象、海尔、中兴的美国之路,看到华为、中兴的国际化之路,看到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国际市场身影。

 

6、中国品牌商看到香港明星林青霞老公收购了美国著名品牌Esprit思捷环球是如何出售和衰落的,这是中国收购的第一个世界名牌,也是中国收购的第一个世界服装品牌。

 

7、中国品牌商看到了硅谷、德国精密制造、日本质量、瑞士钟表、法国时尚、意大利时装、英伦服饰的不同,也看到了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落寞。

 

8、中国品牌商看到了了电商、O2O、网店,看到了智能制造、智能产品、物联网、车联网,看到了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也看到了创新、技术创新、综合创新,也看到了并购、混合制、全面重组。

 

9、中国品牌商看到了国际贸易壁垒、国际游戏规则、海外销售本土化、国际流行趋势、国际行业标准、国际认证、国际专利,也看到了国际关税、国际自贸区、国际关税、国际销售渠道、国际品牌塑造、国际营销、国际文化认同等问题。

 

10、中国品牌商看到了Forever 21丰富的配饰和每天近百款新品上市的速度,看到了ZARA设计的很强势,看到了优衣库的最强项是面料,看到了H&M的优势在店铺陈列。

 

下面笔者以快时尚品牌定价来打造中国的快时尚品牌。

 

价格不宜过高,一般在1000元人民币以内、100元人民币以上的区间。Forever 21在华为何失败?就是因为定价过低,其产品没有一件超过60美元,但是在中国其旗舰店里面,可以看到19元的吊带衫、39元的T恤、100多元的牛仔裤,而且打折经常进行。而且太露,在美国是为年前女孩一次性服装进行设计的。20086月进入中国,200912月关闭,现在又进入中国,但是并没有改变自己的特征,而是美国风格,所以,难以取胜于中国市场。不适应中国并不代表不适应印度、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非洲等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相反,笔者认为,其服装特别适合这些国家的定价。

 

但是,就算中国快时尚品牌打造100元至1000元的快时尚品牌,问题是,能否适应欧美发达国家呢?笔者认为,这又是一个难题,因为,他们的收入普遍高于中国10倍左右,他们需要的快时尚定价应该是50美元至500美元,或者说300人民币至3000元人民币之间的定价是比较适合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定价范围的,也是消费能力范围。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快时尚定价分为60美元以下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100元人民币至1000元人民币的高收入发展中国家、50美元至500美元的发达国家富裕国家三个市场,而且征对一个国家不同城市就需要不同档次的定价产品,比如,60美元以下快时尚产品适合中国三四线城市销售,100元人民币至1000元人民币快时尚产品适合于中国一二三线城市销售,50美元至500美元适合大城市销售。

 

但是,考虑到不同收入层次的城市、国家,中国快时尚品牌可以考虑适度搭配一些次要产品,比如在一些城市可以考虑搭配一些100元人民币至1000元人民币之间的高价产品,比如在三四线城市可以考虑搭配一些100元人民币至1000元人民币之间的低价产品。国际发展中低收入国家类似中国三四线城市的快时尚60美元以下的配置产品,国际发展中高收入国家类似中国一二三想城市100元人民币至1000元人民币之间的快时尚产品配置,而国际发达国家富裕国家类似中国一线城市50美元至500美元之间的快时尚产品的配置。

 

除了这种配置之外,还要考虑到适应各国文化的本土化改造,还要考虑到适应全球流行文化趋势,还要考虑到审美潮流,还要考虑到中国快时尚品牌与各国文化如何兼容如与国际流行兼容。接下来考虑如何打响品牌、渠道创新、互联网、O2O、营销创新、服务创新等特色。中国很多品牌产品在海外只有销售没有服务,只有自主发力没有借力,做事比较生搬硬套,失败的多,成功的少,波司登在英美失败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国品牌商通过大量实践、探索、屡败屡战,看到品牌拓展国际的方方面面,现在欧美遭遇经济不景气时期,不是收购而是拓展中国品牌欧美化的大好时机。所以,笔者说中国品牌欧美化时代来临,问题是,中国品牌商是否做好充足的准备呢?国内品牌专家只能在国内打转,走不出国门,因为他们没有世界品牌、渠道、营销、文化、贸易摩擦、消费层次、收入档次、文化认可、价格与产品档次如何协调等方面的经验、研究。所以,对口顶尖人才是中国品牌商欧美化取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