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村支书永远是老子搞”的暴戾蔓延


 警惕“村支书永远是老子搞”的暴戾蔓延

农村干部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骨干,是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直接担负着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这样一群村干部,他们目无法纪、吃拿卡要、跋扈嚣张,严重损害了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严重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在人民心中的光辉形象。

村民申请低保,要给村支书送礼,送少了还不给办;村民土地被征用,10年过去,23万元补偿款还没有着落;工作日村支书带领村干部集体赴宴,一名村干部在餐桌上被打;湖光村两次换届共花费40多万元,村民质问这些钱都干什么用了?还有村支书曾在公开场合说:“村支书永远是老子搞,老子不搞儿子搞,儿子不搞孙子搞!” 26日晚,武汉电视问政曝光的村组织乱象触目惊心,引发多位区委书记震怒。(观察者网20151227日)

无怪乎有人感叹“现在的村支书贪污、违法、一手遮天,简直就是‘土皇帝’”,无怪乎有网友愤慨“村干部无法无天是造成农村混乱的主要根源,他们的霸道已经严重阻碍了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以上种种问题的曝光,既让公众的关注点再次聚焦到了村级权力生态治理上面,也由此而引发出了我们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深入思考。

实际上,对于基层干部的贪腐谋私,特别是村干部贪腐问题,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之风强劲,始终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今年年初,中央1号文件继续关注“三农”问题,特别是专章部署“加强农村法治建设”,要求农村治理必须有法可依、依法办事;今年7月,最高检部署开展为期2年的集中惩治和预防惠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工作,重点围剿农村“苍蝇”……但在“利剑”频出之下, 为何仍有一些村干部目无法纪、狗胆包天呢?

一是选拔任用机制混乱、民主环境尚未形成。党员发展家族化、村民选举家族化的现象在农村比较严重,偏离了任人唯才,公平公正的原则,致使权力主要集中于某些人身上,因而导致选举名不副实、民主变得不再民主,即使村民带有不满情绪,却也是敢怒不敢言。二是村干部素养不高,法治意识普遍淡薄。大部分村干部文化水平比较低,不熟悉党的政策、法律法规,自律意识、法律观念淡薄,因而导致了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违法乱纪现象严重。三是重视力度不够,监管机制相对疲软。由于农村属于党建工作的“末梢神经”,“天高皇帝远”,往往不被重视,因而缺乏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导致贪污、违法、“一手遮天”的现象层出不穷。四是举报途径不畅、惩腐肃贪缺乏震慑。目前我国村干部未被纳入公务员编制,福利待遇相对较低,因而导致上级有关部门拿村长不当干部,在对待群众举报和村干部腐败问题上,有时是睁只眼闭只眼,有时是失之以软、失之以宽。事实证明,即便今年加大了对村干部的整治力度,但也并未真正达到震慑效果。

预防和治理村干部腐败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只有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有效防治村干部腐败,才能为农村的发展持续注入清正廉洁之风。一是严把农村基层干部选任关。组织部门、纪检部门要主动下沉乡村,特别是在换届选举时,要敢于打破藩篱、敢于面对家族、派系之争,采取打破地域、身份和职业界限等方式,真正把那些品德高尚、作风正派、工作能力强的人选拔到村干部岗位上来。二是健全村干部激励机制。要通过严格的考核、科学的评价,或者以奖代补的方式,有效破解村干部工资待遇低、福利待遇差、离职无出路等问题,不断提激发村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造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畅通村干部腐败的检举揭发渠道。要鼓励发动群众积极举报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腐败现象,形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良好态势,使腐败村干部无处可藏。四是提高村干部的腐败成本和腐败风险。要改革创新村干部问责机制,加大村干部违法违纪的查处力度,坚持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以强大的震慑力度彻底消除村干部腐败的侥幸心理,使其不愿意自己因腐败而付出身败名裂、倾家荡产的沉重代价。

(李吉明20151228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