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净化政治生态“持久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驰而不息反“四风”、转作风,党风政风得到了明显好转。但是,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现象,个别地方的政治生态依然令人堪忧:“不跑不送,原地不动”、“能力不如关系”、“干的不如看的”、“劣币驱逐良币”等“潜规则”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些干部认为,现在从上到下管这管那,束缚了干事的手脚,不怕犯事只怕“出事”,为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不会为、不善为;有的干部明哲保身,对一些不良现象缺乏敢抓敢管的勇气,把“圆滑”视为成熟,把“世故”当成稳重,滋长庸俗的坏风气,批评与自我批评得不到有效贯彻;有些干部抱怨在中央的严格管控下,福利待遇下降了,干公务员没有意思了,更有甚者担心中央再这样抓下去,会引起大范围的“辞职潮”;还有一些干部将从严从实喊在嘴上的多,并没有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存在“一阵风”、“走过场”等侥幸心理。
风正好扬帆。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干部作风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良好的政治生态对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干事劲头和守纪守法等情况能起到促进作用,可以说,政治环境好,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就不会被歪风邪气所侵,就能够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政治生态向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必须坚持重在建设、立破并举,弘扬新风正气、涤荡歪风邪气,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地生根凝聚强大正能量。
打蛇要打七寸,擒贼须先擒王。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用好党内政治生活这把金钥匙。党内生活是党内环境的净化器,是锻炼党性的大熔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发挥民主集中制团结同志、凝聚人心的正面效应,才能营造出良好党风。要把好选人用人这个重要环节。选人用人的公正公平公开,是政治生态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和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塑造良好的用人风气,杜绝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钻营者得利。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每个党员干部都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承担者,特别是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更应该以身作则,以坚定的信念和实干态度为引领,引导和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作风上更进一步,以上率下,层层带动,政治环境才能越来越风清气正,从而让良好的政治生态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助力。
改进工作作风,净化政治生态,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接续努力,持久发力,打好持久战。一要更高层次树德,强化道德锤炼,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价值取向,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二要更接地气立规,制度制定要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要更严要求执纪,凡是纪律要求、制度规定的,必须不折不扣加以落实,强化监督,刚性执行,不能让纪律规定成为“稻草人”当摆设。四要更大力度问责,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违规违纪以及落实“两个责任”不力者,要严肃问责、严格追究,绝不姑息迁就。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营造良好政治生态,需要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真抓实干,要坚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抓早找小,抓细抓长抓常,才能将“全面从严治党不是口号”落到实处,从而营造出良好政治生态,不断改进干部作风,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倪洋军)
打好净化政治生态“持久战”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