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转型升级必经阵痛


       随着诸多资本逐鹿农业,大农业的概念好像在近两年变得有点高大上了,其实不然,农业还是那个农业,只是在这种看似翻天覆地的变化中,是否每个人都认清了产业的真正发展轨道呢?

       其实农业从投资的角度讲,相对还是比较小的。比较起房地产的规模化,农业资本投入显得微不足道,而相对对工业化,目前的农业也只能是散兵游勇。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农业被告其他产业看作一个价值洼地,都怀着一种挖金子的冲动挤进这个产业里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煤老板、投资公司还有一些其它行业甚至包括一些小有成就的个人。

        圈地,占山,好想一场新产业革命。当然农业是需要新的改革,也需要有认真进行产业研究和产业发展。在这种大的趋势之下,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实体如雨后春笋,其实严格的来说,是挥三五年内已经发发生了这种现象。而未来的三五年将是农产品大量上市,带来一个农业产品过剩的时代。然而大多数的企业还处于一种自我膨胀式的理念之中,认为自己所做的农业属于精品,要将高端市场和高消费人群做为自己的目标市场。如果死抱着这种理念不放,我想如果单纯就做农业本身而言,将会在最终碰得鼻青脸肿!

      其实迄今为止,农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较低。而在相对具有技术和质量含金量的上游产业链,即是种子行业,已经经历了类似的痛苦转型或者说仍然在转型之中。农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究竟在哪里?我想并不是每个冲入这个行业的企业能完全能明了的。中国的农业除了面对千家万户这一个特点之外,共产品本身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仍然是隐含的重要制约因素。

       包括现在许多宣传着生态和健康的产品,一方面是是否能够做到像他们对外宣传的那种标准,另一方面则是这种标准在目前的生产状态下所付出的成本代价。或者说这些急于求成的企业大多并没有静下心来做好农业,做好健康的耐心和执着,却总是要得到对外宣称的那种高端的价格和利润。总而言之,想把一个长周期和严格标准的生产过程人为缩短,取得预想利润的那种,怎么能真正将农业从本质上提升呢?

        在这种大家都急欲获利进行产业规模化的时候,造成的结果是市场急骤饱合,最终导致农产品的价格下非理性下降的可能性增大。因为农产品不同于其他行业产品,大都具有一定的存贮期,如果到期无法销售,其结果只可能是烂掉或扔掉,这一点在菜农种植的过程中发生得非常明显。

        那么在这其中农户本身所受到地冲击将会更大,主要因为他们的个体体量小,经不起市的冲击。而大的企业和销售商也将会自己几年前的不合理决策进行买单。农产品市的整合远不像工业企业来得顺利,因为那些具生命的生产机器的更新换代不仅是痛苦,有时候甚至完成全无法进行。

       出路或者只有那么为数不多的几种,行业的领先都可能会及时更新换代,而跟随着可能不得不进行体系革新的研究。其他人则可能随时会被抛弃或兼并。这里要说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农产品为什么准入门槛低,一是技术含量,二是你很难阻止其他人的模仿,更何况大多数做的产品根本没有可以提及的独特与差异性,有的也只是宣传上的说辞而已。

       农业是一个洼地,包括了目前在技术上的缺憾。所以,农业产业在今后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必将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甚至于很难想象它的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