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炫耀”


 

 炫耀,通俗的解释就是显摆、卖弄,是一种虚荣、肤浅的表现。如果剥去“虚荣、肤浅”这层外衣,心理学家则更倾向于认为:炫耀者只不过是想通过他人羡慕的眼光,得到自我满足和成就感,而对于这种自我满足和成就感的极度渴望,有时候是源于内心深处的自卑及安全感的缺乏。还有心理学家认为,炫耀是人性的弱点,一个人炫耀什么,往往就是内心缺少什么。

网上有个“名片故事”,说有位总经理秘书,由于总是记不住名片上的职位和职称,常常当着客人的面把名片夹拿出来翻找,结果被老板炒了鱿鱼。当下的名片,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比如有一张名片上赫然印着“MIT博士、ⅩⅩ资源经营管理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创新发展基地总裁CEO、ⅹⅹ省人民政府顾问、ⅹⅹ大学客座教授、中国ⅹⅹ名人”等一连串头衔。乍一看的确是“有来头”,让人心生敬意。但经过深入了解后才知道,此人其实目前只是个“海归待业”,令人啼笑皆非。

有记者总结,在上千张名片中,有一种夸张的头衔如“亚太区总裁”颇为迷惑人。记者经实地采访,看到一位“亚太总裁”,其实不过管辖几个人。另外就是“研究员”,有些商业机构改头换面叫研究院,所以就凭空多出了很多“研究员”。还有些县级地方,竟莫名出现了一些“社会学者,令人匪夷所思。

感到目前最乱的就是自费出书这一块,许多很普通、很一般的业余作者,甚至在当地报纸上都没发过几篇作品的“作家”,出书时千方百计拉关系、走后门,请名人作序,与要人合影,拉大旗作虎皮,以抬高自己的身价。有的人在自我介绍中,罗列了一大堆与自己沾边、不沾边的头衔,甚至有的人竟不择手段,无中生有,弄虚作假,沽名钓誉。更可笑的是,有的名不见经传的很普通、很一般的作者,竟然自诩“作品多次获得全国性征文一等奖”;有的仅在本地报刊发表过几篇作品的作者,也坦然声称自己“有多篇作品在国内各大报刊发表”,甚至有的在本地报刊都很少发表过文学作品的作者,也大言不惭地炫耀自己“有多部作品获国家、省级大奖”……

关于人性的弱点,有人总结道:当你炫耀自己有钱,一定是个穷怕了的人;当你炫耀自己有权,一定是个贪婪的人;当你炫耀自己高贵,一定是个庸俗的人;当你炫耀自己大方,一定是个小气的人;当你炫耀自己的经历,一定是个浅薄的人;当你炫耀自己的曾经,一定是个失败的人……

爱因斯坦曾评价居里夫人说:“在所有的著名人物里,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荣誉所腐蚀的人。”居里夫人一生获得两次诺贝尔奖,她被几十家科学组织授予了100多个荣誉头衔。然而,她从来不知道自己究竟获得了多少荣誉和奖项。一次居里夫人的一位女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奖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便大吃一惊,忙问居里夫人,能够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那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随便玩呢?居里夫人轻松地笑了笑,说:“我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是玩玩而已,决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将一事无成。”

正是因为居里夫人不守着荣誉,不守着成功,不被荣誉所腐蚀,所以她能在科学上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并不在意荣誉的居里夫人,丝毫没有因为自己对荣誉的轻慢而遮掩了自己的光芒,反而让世人更加敬仰。

当然,人需要别人的肯定,但是你自己过多地炫耀,过多地肯定,别人就不想再说什么了,甚至会产生对炫耀者的厌恶情绪,因为你自己已经说得够多了。就算在你所在那个地方,你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强,也没有理由炫耀,因为“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比你更厉害的人多得是。

现实生活中有那么一些人,只有他人艳羡与仰慕才快乐,只有他人奉承与恭维才幸福,只有他人敬畏与膜拜才满足。当价值观严重扭曲,当虚荣心甚嚣尘上,理性的光辉便荡然无存了,那么你便一文不值。

人大都有面子思想,有时候吹得很厉害的,可能就是内心缺少什么的证明,因为缺少而不想被别人知道,所以就会以炫耀来掩盖。你想知道一个人的内心缺少什么,不看别的,就看他炫耀什么;你想知道一个人自卑什么,不看别的,就看他掩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