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论坛”发出世遗地文旅融合保护“中国声音”


 

(可园一景)

  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亚太世遗中心古建筑保护联盟、苏州远见旅游规划设计院承办的“世界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发展·苏州论坛”于23日至24日在苏州市召开。

  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30周年。

  30年来,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已达48项,居世界第二位,已成为推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我国的旅游事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旅游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支柱产业,通过旅游,世界遗产得到了充分展示,提升了人们关心保护遗产的意识,也为遗产保护事业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藕园一景)

  遗产保护和文化旅游如何协调发展,是人们关注已久的问题。1999年,国际遗址理事会通过的《国际文化旅游宪章》,具有前瞻性地提出了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协调可持续的一系列原则,是全球世界遗产地与文化旅游事业和谐发展的指南。这次论坛与众不同之处就是突出了国际理念,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这个当前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上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探讨,是亚太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上的一种创新和突破。

  世界遗产保护和利用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要使命,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是教科文组织中的旗舰项目。

  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教科文总部,发表演讲,宣示了中国的文化观、价值观和和平发展之路。今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在巴黎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举行了会晤,李总理高度评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推动教育、文化多样性、保护遗产方面的行动,并且承诺中国将会继续支持与教科文组织的长期合作。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又在联合国总部发表演讲,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普世价值观,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国对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高度重视,积极承担起更多的国际义务,发挥起更重要的作用。

(枫桥景色)

  近几年来,在文化强国战略发展大背景下,我国的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文化旅游发展事业蒸蒸日上,各地积极探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了一定成功实践。苏州的文化旅游活动也在探索中前进,创办于1997年、每年一度的苏州国际旅游节在原有基础上,越来越着重挖掘吴文化内涵,着力提升“天堂苏州、东方水城”的国际影响力,特别是针对各种民间时令习俗或传统农耕的节庆活动,各项非物质遗产的展示活动等。最近,苏州成功地举办了一系列园林会奖活动,注重目标市场需要的高端性,重视产品开发的创新性,重视产品开发的创新性,营造古典园林体验式旅游新环境,成为协调世界遗产地保护和旅游发展的新举措。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也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世界遗产地的保护与文化旅游发展之间既相互依附, 又有一定的矛盾。通过科学保护世界遗产地来带动文化旅游发展,通过文化旅游发展来促进世界遗产地保护,不仅有助于保持遗产地文化的“原真性”,充分利用遗产地宝贵资源,进而实现遗产地保护的可持续性发展。

(天平山一景)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杜越,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晋鸿逵,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等领导和专家专程来苏参加论坛。来自北京、河北、内蒙、山西、山东、河南、福建、四川、甘肃、浙江、西藏等地的世界遗产地管理部门的专家代表,正在联合申报世界遗产的13个江南水乡古镇代表,上海、南京、苏州等地高校、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旅游、科研方面的专家学者等近100人参加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