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访人员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一位青岛的朋友说她的亲戚单位一群职工上访八年依然没有结果的感慨!
汪华斌
在某单位遇到一位青岛的朋友,我们谈起了现在中国人的现实;那就是今天的中国人无利不起早,好像大家都知道人生苦短而只争朝夕。但正是这样的社会,却对上访人员是能拖则拖;好像上访人员的人生就只能是在上访的路上。我说我在武钢上访与信访25000多次(封),依然还是没有解决一个问题;反而还是不断增加新问题。正因为如此,所以我的人生就都花在了上访的路上了;但依然还是泥牛入海。这位朋友说我这还是自己一个人的事,他有个亲戚却是单位一批人共同上访;最后还是八年没有解决。
原来他说的是他家一个亲戚单位30多名职工,因为改制而集体下岗;于是在此后的8年时间里,她们一直在向各级政府上访;反映改制中存在的问题。而政府信访部门都接到了这家单位的公函,说这些上访职工不但无理取闹;而且还围堵厂门来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与生产。因为这30多名上访职工不仅将矛头指向原企业负责人,更认为管理部门在此期间“纵容”打击报复;所以上访者与单位和各级政府的纠纷连绵不息。
是啊!这些年我们社会总说改革的红利,但却从来没有听说红利应该分配给为改革牺牲的下岗人员。正因为如此,所以这些下岗人员的上访再也不是仅仅围绕企业改制的纷争了;因为上访实际反映的不仅仅是改制时出现的问题,同时还表明了改革红利要惠及更多的人。所以上访希望企业改制需要的不仅仅是法理上生硬的政策法规,还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对下岗群体的智慧。然而当问题上升到下岗群体的社会性问题时,信访办再也没有明确的回复了;因为当这些上访人员开始就改制问题进行上访时,我们社会就进入到没有具体单位能够解决的境地;所以这些上访人员8年的时间不仅让自己及家庭的生活逐渐困顿,而且同时出现信访问题似乎永远处于混沌的状态。就如同武钢将我下岗后,竟然再也没有部门受理我的上访与信访了;因为我下岗后没有单位解决问题,自然信访部门就拒绝受理了。这也是我下岗后,竟然信访单位拒绝接受我的上访与信访。正因为如此,我就是再坚持二十年的上访与信访;实际还是永远没有消息,因为根本就没有人受理你的冤屈。
我们看到对于诸多工人来说,改制中一次性买断的费用相对于解决日常生活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如以工作22年的员工为例,在改制时仅仅得到27500元的买断费用;这难道就是你今后创业的资本吗?更重要的是不仅如此,当你反映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无人问津之时你只能泰然接受;因为你只要质疑这里面的问题就马上遭到打击报复,因为信访遭到不断的打击报复是我们社会的普遍现象。
后来我上网才知道,原来这个案例早就在网络上流传;但它并没有引起轰动,所以即使公开到网络也同样是无声无息。相反上访人员的任何问题则都能被公权力放大,如“2005年4月1日,韩恒胜及其他49名职工向主管单位青岛市畜牧局上访反映改制中存在的问题;青岛市畜牧局和琴牌公司于
这说明在我们今天的社会根本不能与单位产生纠纷,因为最后永远是单位合法;因为单位的公函就是法律的对外效应。而一旦你的权利被侵犯,你要上访维权则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根本没有主持正义的地方,而新增打击报复的单位却不少。正因为如此,上访人员的时间都去哪儿了;都在上访的路上。也就是说我们社会有相当多的上访人员,实际上访一辈子最后还是没有获得自己应有的权利;这就是中国特色的上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