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并非轻资产,创业厘清这3条


  越来越多的创业者认为,O2O创业是一个轻资产、重技术的商业模式,于是一批与一批的创业者们依靠自以为独特的创意杀入创业浪潮。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洗车O2O接连关张、餐饮O2O隐患彰显,创业者们确实应该再认真看看,所谓的轻资产到底真实轻资产还是“伪轻资产”?

O2O不见得是个轻资产

这是因为,与制造业相比,O2O的确不用在厂房、设备、土地、材料等不动产上进行大规模投入,但相比之下,O2O,一是要投入更多人力,必须依靠地推等人海战术形式形成推广,二是要依靠烧钱等方式进行理念炒作、拉粉,最终形成商业模式;三是,尽管固定资产投入较少,但仍然需要一定投入,如交通设备(电动车等)、通讯设备(手机等),而这些投入几乎不存在折旧,都属于一次性投入。这些看似轻资产的投入,从另一层面实际上都是大规模的一次性资产,或者说伪轻资产投入。

当法律系高材生李东晋(我爱洗车创始人,O2O创业新贵)面对近200人的讨薪局面时,他可能并没有太多选择,因为几乎没有进行业务收缩的可能,业务收缩就意味着要辞退员工,而辞退员工就意味着必须按照《劳动法》赔偿,这对于成立时间较长的公司尤其是个挑战。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这类伪轻资产企业根本无法像制造企业那样通过资产处置来渡过难关。

做好O2O,关键看三点

必须明确,在互联网+概念甚嚣尘上的今天,并不是所有的产业都能够跟互联网扯上关系,都能依靠简单的模式复制获得成功,对于创业者而言,所谓的互联网人口红利、大数据入口、云数据应用有可能只是个美丽的故事。在我看来,无论互联网技术如何变化,商业最终还是得回归商业的是指,任何一个技术的应用、一个项目的实施如果未能在成本节约、服务提升上获得成效,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失败。试水O2O,最好先问问自己:

1.项目本身能节约成本、提升服务吗?

2.项目本身就能盈利还是说仅仅为了聚人?

3.项目确定是创业风潮与创业冲动驱动还是创业资源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