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募集资金,用于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以新的供给带动新的需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前全球经济正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鉴于此轮金融危机与上一轮亚洲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别,从供给领域分析,导致此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继上世纪信息技术革命之后,缺乏一个新兴产业引领全球经济发展。根据供给学派“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经济理论,在信息技术产业对于经济增长推动作用日益减弱的背景下,全球经济走出危机的关键在于发展新兴产业,通过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新兴需求,使全球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轨道。鉴于全球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未来人类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类自身的不断进步,就必须在以下几个新兴产业中取得突破和创新:一是发展有利于人类摆脱现有传统能源存量约束的行业,发展新能源行业。人类进入工业化阶段之后,石油、煤炭等成为支持人类发展的主要能源,由于这些能源是不可再生的,因此,随着石油、煤炭资源存量越来越少,如果没有可替代能源,人类自身生存和持续发展就会面临很大问题,因此,发展可再生的新兴能源行业是人类实现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可以预见,新能源行业必将成为未来一个重要的新兴行业;第二、鉴于人类生存对于自然环境的高度依赖,受前期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影响,一些地区生存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生存,为了进一步恢复和优化人类生存环境,环境保护产业必将成为未来新兴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在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消耗时代,鉴于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之间高度相关,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污染,在出现可替代能源之前,必须最大限度地节约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因此,节能产业也将成为未来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三、“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规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使人类生存寿命大大延长,但还是克服不了人类“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生存是人类的本能,虽然人类至今还不能脱离“生老病死”规律的束缚,但延长生命一直是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为了尽量地延长人类生命,就必须在医药技术上进行重大创新,就此而言,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新兴医药产业也将成为未来人类新兴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四、物质和精神构成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基本物质消费仍没有得到满足的时代,物质生产是第一位的。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基本消费得到满足之后,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将成为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精神生产和消费的发展可以有效地克服当前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可以克服当前人类在进行物质生产时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不公所导致的贫富分化加剧、片面追求物质而导致的贪污腐败、为了争夺资源而导致的战争、一味追求物质享受而导致的道德伦理沦丧等等;另一方面精神生产与消费也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一个显著标志。理论上而言,精神需求是超越物质形态之上更高层次的需求。在物质生活得到基本满足之后,追求精神需求的满足本身就是生产力发展的明显标志。在日常生活中,精神需求主要表现在文化消费等方面。鉴于精神生产与消费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以文化为代表的精神产业将成为未来新兴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是一个渐进过程,当前,为了促进上述产业的培育、发展,使我国经济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必须加大对这些新兴产业的投入力度,加快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在当前财政收支矛盾较大的条件下,通过发行国债方式募集资金,加大对这些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五、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募集资金,用于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投入,改善居民未来支出不确定预期,刺激社会消费需求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成功地打破原有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却没有很快地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受之影响,当前医疗、失业、养老、教育等支出已成为居民必须承受的一个重要负担,当前普遍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上学贵”等问题已严重地制约了居民消费,其直接表现在居民储蓄过多、居民消费意愿不强等方面。多年来我国居民消费能力不强、消费意愿不足,已经在很大程度对我国经济运行形成了诸多负面影响,其一方面造成了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调,使侧重于投资内循环的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现象屡禁不绝,使经济发展过度地依赖以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消耗为主要依托的投资和出口,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经济运行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居民消费不足,经济发展并没有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最终目的。理论而言,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与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如果经济的发展水平仅仅用GDP来衡量,则必然会使经济发展方向偏离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其一方面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相违背,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投资增速过快导致通胀压力加大以及出口增长乏力双重背景下,消费将成为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而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刺激消费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居民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预期,增加居民消费需求,充分发挥消费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鉴于中国有13亿人口,如果在消费方式、消费内容以及消费层次上进行正确引导,我国完全有可能通过扩大消费的方式刺激内部需求,实现经济的基本内部循环,使经济发展摆脱对出口的过度依赖。为了达到刺激消费、扩大内部需求的目的,当前我国在增加财政对社会保障投入力度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为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筹集一部分资金,用于解决社会保障资金的缺口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一方面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有关系,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前期分配制度改革所导致的居民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有关系。因此,对于一些收入较高的社会居民,在鼓励他们进行物质消费升级或者以捐赠等形式进行精神消费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有偿的方式向他们发行国债,用于补充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所需要的资金,通过有偿的国债收支安排,缩小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刺激和扩大消费,发挥消费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在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之后,居民消费的增加必然会使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由此增加的财政收入可以成为偿还当前用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而发行国债的一个主要资金来源,就此而言,当前发行国债用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会形成巨大的金融风险。
从国债资金支持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方式来看,当前除运用国债资金直接投资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之外,还可以通过贴息的方式来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予以支持。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来看,以“养老”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不是付钱就可以解决的,其还必须有相关的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养老服务。为了应对我国未来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以服务老年群体为主要目标的专业养老机构-养老院的建设必不可少。为了鼓励社会机构创办养老院,服务于老年群体,在财政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国债贴息的做法,鼓励社会机构通过向银行贷款的方式来解决他们创办养老院所面临的资金不足问题,促进我国养老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六、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募集资金,加大对国有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真正市场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技术方面,为了提高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对国有企业的生产设备以及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为了解决国有企业技术改造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当前可以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为国有企业技术改造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培育合格的具有充分市场竞争力的微观市场主体。当然,为了提高国有企业技术改造的积极性,提高国债资金使用效果,财政部门可以通过国债贴息的方式,为国有企业技术改造提供资金支持。通过国债贴息的方式支持国有企业技术改造,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强化了企业技术改造的监督约束机制,使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以及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技术改造,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技术改造的投资效果。
七、通过增加短期国债发行数量的方式,使国债成为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一个重要工具
如前所述,当前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发行央行票据的方式来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其一方面加大了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成本,另一方面也不能很好地实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机配合。为了使国债成为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重要工具,当前必须加大短期国债的发行数量,通过短期国债发行数量的增加,为中央银行运用国债开展公开市场业务创造有利条件。而从我国短期国债发行情况来看,2009年,我国1年期以下记账式国债发行比例占记账式国债发行总额的30.56%,与西方发达国家短期国债发行额占国债发行总额的40%-50%相比,我国短期国债发行空间依然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