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TPP的真相看国际化的殖民本质(10月9日)
关键词:TPP 国际化 殖民
人长大了,总是要面临立场问题。比如面对爸爸妈妈发生纠纷,你支持谁;在你的同学之间或者办公室政治中的派别之争,你会加入哪个阵营;面对你的公司需要打擦边球才能生存的时候,你将何去何从?你追求的民主与自由,与政府管理制度相违背,你将站在谁的立场,去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不管终极原则是什么,你的立场越坚定,你的原则就越会得到坚守,你在面对后代的时候,教育也会越成系统。面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与做人问题,你将有什么导向性?
不管是在街头巷尾,还是在微信朋友圈或者自媒体之中评议时局,那貌似是冲动之余的失去理智的抱怨,或者是基于个人利益的暂时选择,但你的怨气之中所包含的态度,将在未来对你的墓志铭以及盖棺定论产生影响。
10月4日,美国与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等11国的贸易部长宣布完成泛太平洋伙伴关系(TPP)的谈判,至此历经5年多的谈判告一段落。如果TPP在各国获得通过,一个基于全新贸易规则、规模占全球40%的巨大经济圈即将形成,所占比重将超过欧盟。
达成TPP贸易协定后,欧盟参与《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谈判的各方均发声敦促加速TTIP谈判。
2005年5月28日,文莱、智利、新西兰和新加坡四国协议发起TPP,初始成员国为四个。2008年,美国宣布加入,接下来的两年,澳大利亚、秘鲁、马来西亚、越南陆续加入,2010年3月15日正式启动了TPP协议的谈判。2011年至2012年间,日本、墨西哥、加拿大3国也紧跟加入。
PP谈判自启动以来,就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度关注。TPP赋予成员国巨大的投资贸易便利性,同时也使成员集团在贸易投资等方面产生天然排他性,使得其它经济体在出口、投资等方面可能会承受一定压力。有人认为,TPP是美国在经济领域的“亚太再平衡”,TPP旨在构建亚洲版的“经济北约”。
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称:“当我们超过95%的潜在客户都居住在国外时,我们不能让中国这样的国家制定全球经济规则。”有言论认为,由于中国“不遵守国际规则”,导致美国另起炉灶,不带中国玩儿了。随着TPP达成协议,草根与精英阶层都在媒体间对中国缺席形成了口诛笔伐之势。
TPP确实让中国难受,加入要买门票,修改贸易规则,不加入又容易被边缘化。TPP对中国的贸易和出口、国民收入会有负面影响,可能会带来就业减少和产业流失。但是在贾春宝看来,TPP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并非国际精英们所渲染的那么严重,
对TPP的态度刚好是考验我们的立场与原则问题的,我们不应该失去理性,而斩断我们的根基,同时也可以认清那些国际社会中的“友邦”的真实嘴脸。其实即使在作为TPP主导国的美国内部,对TPP的态度都是褒贬不一。TPP基本协议签署后,就迅即招来反对之声。
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认为,这是个“糟糕的协议”,而日本则有“TPP等于亡国”之议。不少美国智库专家和商界领袖认为,TPP协定最终要取得成功需要中国的参与,而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也通过公开媒体反对TPP。
TPP协定实施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将实行低关税或零关税,将对于中国的对外贸易产生直接影响,比如在美国市场上,越南纺织和服装产品可能会比中国产品更有竞争力,而马来西亚和日本的电子产品和机械产品可能会替代中国产品。但专家表示,TPP协定对中国外贸影响有限,同时中国应积极推进亚太自贸区谈判的进程。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说,“现在中国和TPP三分之二的成员都签署了双边自贸协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平衡TPP的负面影响,另外,考虑到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协定RCEP,这个协定涵盖了东盟十国、中日韩和澳新印十六个国家,如果把这个巨型自贸区建立起来,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平衡中国的外贸损失和国民收入的减少。”
TPP协议将触动各参加国的产业利益,因此在这一环节,TPP基本协议将面临复杂的程序博弈。事实上,另一方面,即使在艰难博弈后协议生效,实施零关税也是个漫长过程。美国对日本汽车及零部件实施零关税的过渡期长达25年,可以预言,综合竞争力较弱的参加国对其重点产业设定的过渡期也不会短。
在网络与媒体之间,充斥着以推动中国参与TPP的言论,抱怨为什么我们的政府不融入TPP。似乎拒绝了TPP失去了为民造福的机会,就是与民为敌。
试问,那些鼓吹中国加入TPP的人,有谁曾经看到过TPP的全部甚至部分文件?有谁知道那些文件是被哪些人,在什么原则的基础上制订的?又是如何在美国被通过的?又有谁知道加入TPP之后,对一个主权国家意味着什么?又会给这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带来什么?
TPP谈判的完整文本要在2016年初提交美国国会时才会公开,目前参考的文件是美国总统办公室在TPP谈判协议达成后公布的TPP协议摘要文件。
但其实稍有了解就会知道,那些制订并推广TPP游戏规则的人,恰恰是跨国企业以及为他们提供专业服务的律师,维护本集团的经济利益是他们的天职。所处的角色使得他们的核心目的,只是谋求最大限度的垄断,而没有丝毫的自由贸易可言,
商业的游戏是在市场准入方面与政府博弈,在利益方面与消费者博弈。TPP的核心原则是“基于商业考虑”,是指不受政府影响并符合相关业务或行业的私营企业的正常商业惯例,可以最终实现对市场利益的不受控制的“掠夺”,是“挟天子以号令天下”的策略。
TPP所谋求的终极愿景,是任何政令,不管是出自某个国家的地方政府还是出自中央政府,只要影响到其赚取利润,甚至仅仅是预期影响到其可预期的利润的政令,他们都可以将颁布相关政令的政府告上国际法庭,进行审判,并索取赔偿。
通俗地解释,TPP是跨国集团的利益凌驾于国家主权之上,从法律、政治的角度,为经济的殖民化提供背书与保障,让相关国家与政府为这种经济的殖民化进程保驾护航。有任何违背其宗旨的政令,即使只是从逻辑上“有可能”危害到跨国集团利益,企业甚至政府都会被作为被告去审判,并被索取巨额赔偿。
TPP的规则要求参与国的政府应将在其他国家管辖权出让,即国企不得提出任何“国家主权豁免”的主张,即一国不能以“国家主权豁免”为主张来否决另一国在其境内受理外国国企商业诉讼活动的管辖权。
“国家主权豁免”在司法实践中一般表现为国家的行为及其财产或免受他国管辖。这让我们想起了在殖民主义盛行的时代,在租借领域所执行的治外法权(exterritoriality)。
所谓“治外法权”是免除本地法律司法权的情形,是外交谈判的结果。例如,一个甲国公民当在乙国访问时享受治外法权。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在涉嫌犯罪时,乙国的法院不能进行进行审判。
19世纪,西方列强在中国,埃及,日本,摩洛哥,伊朗,泰国和土耳其,以这些“未开化”国家没有能力作出公正审判为理由,采取强压的方法保护侨民单方面的治外法权。西方的领事被授予处理所有与本国公民有关的民事和刑事案件的权利,即领事裁判权。这类治外法权作为一种对主权的侵犯,曾受到了强烈的愤恨。
遥想历史,晚清与列强所签署的任何协议都成为“割让主权”“丧权辱国”的代名词120年前李鸿章签署《马关条约》,深切地感觉到自己成为民众的罪人,会被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现在的人对加入TPP却是如此宽容,
但回首将近40年的历史,当初敞开国门是为了缓解积贫积弱的商品与市场,商品与市场丰富了之后,就形成了大量的库存与过剩的生产力,同时形成了官商勾结与官场腐败。为了消化库存并缓解过剩的生产力压力,让“中国制造”走出去,而加入WTO,同时也砍掉了进口门槛,让国际资本长驱直入。
将近40年的政策与变迁,一直是以为民造福为初衷的,从打开国门到加入WTO,再到深度融入全球化,中国经济取得了持续快速发展,甚至在GDP总量坐稳世界第二的基础上,在跑步缩短与美国之间的差距,在值得欣慰之余,隐忧也在逐渐加剧。
最终我们得到了花花绿绿的钞票,实际生活水准却并没有得到本质改善,甚至幸福指数在下滑,家庭结构在松散,焦虑与恐慌之情在加剧,失望与绝望之情在蔓延。
我们得到的是看得到的物质生活的丰富,失去的却是数千年所形成的道德规范以及数万年以来所沉淀并留下来的自然资源,甚至诸如水、空气与土地等基本资源都被污染,连粮食与食品都没有任何安全感可言。从师德到医德,从媒体公信力到专家的立场,都面临全方位沦陷。
TPP所设定的那个凌驾于所有国家的法院与仲裁机构之上的“全球最高法院与仲裁机构”被指定设在纽约,出现任何纠纷,都由那些炮制并推广TPP的跨国企业及律师事务所,将以自己利益最大化为核心原则进行审判。实际上是绑架了拥有国家主权的政府,让政府成为资本利益的仆人。
TPP的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成为游戏规则的解释者与最终裁定的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当我们看到那层貌似合法的外衣之下的本质,就会发现,其实是最缺乏民主、自由、人权等所标榜的普世价值观的。
炮制TPP游戏规则的那些跨国机构不仅使用全球化的原材料与劳动力成本,享受全球化的市场,享有充分并任意的定价权,而且即使地方政府都莫敢不从,在这种资本的贪婪本能失去约束的局面之下,贾春宝实在看不出消费者会得到什么好处。
面向未来,当政治慑于TPP所贴的“普世价值观”标签,成为资本的随从,法律与仲裁只去保护实力强大的财团的利益,为垄断集团实现利益保驾护航,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甚至国家的基本权力被剥夺,地方民众以赋税所聘请的那些政府官员,无一可以保护当地子民的利益,而成为跨国机构贪婪地获取利益的帮凶。
或许那些鼓吹中国加入TPP的精英们并没有说谎,他们的初衷也不是想着成为国际资本进行新殖民化的帮凶,他们只是基于对普世价值观的追求而表达对自己政府的不满,认为自己的政府管的太多,让市场难以得到自由发展,认为政府的手伸得太长,不仅限制了个人言论自由,也拖累了市场经济的自由蔓延。
其实在商业之中通行的是利益至上的法则,商业在给人带来便利与享受的同时,也在掠夺人辛辛苦苦所获得的财富,但不要认为商人就是拥有普世价值观的菩萨心肠。当你拥有供其榨取的价值,或许会享受上帝一般的尊崇,而一旦你对其失去了价值,就会被弃之一旁。
当利益至上的法则蔓延,就不会再有亲情、友情、爱情。恐怕那才是真正的看不起病、读不起书、养不起孩子、赡养不起老人、甚至死不起的环境。维系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与姐妹之间、同学与朋友之间、同乡与同僚之间的纽带,将只剩下利益!
不管是在金融监管还是医疗卫生,当任何领域的商业机构,可以依托其规模与财力,就可以凌驾于政府之上的时候,那么就不单纯是“治外法权”的问题,而是设定资本凌驾于所有主权国家法律之上的条款,设立凌驾于所有国家的法院与仲裁机构之上的“全球最高法院与仲裁机构”,很是可悲!
那些抱怨自己的政府不加入TPP的精英们,难道你们想要的是这样的结果吗?
贾春宝
2015年10月9日星期五
电话:13301122671,(010)8958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