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信号】:bzzcaijing

据中钢协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中国钢企主营业务严重亏损,汇兑损失大幅增加。今年1-9月,大中型钢铁企业亏损总额281.22亿元,主营业务亏损552.71亿元。中钢协表示,中国钢铁消费显然已经见顶,需求和产量正在下滑。中国9月份表观钢铁需求同比下滑8.65%。
自2014年11月以来,央行已经六次降息、五次降准,然而与钢铁企业无缘。现在中国钢企之所以会发生全行业亏损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钢材价格已经连续4年下跌,但是像今年下跌这么剧烈还是前所未有的。9月末,中国钢铁协会中国钢材价格指数为61.19点,10月份第三周跌至59.83点,比年初下跌28%,跌幅超过去年全年跌幅。
另一方面,与钢材价格一路下跌不同,进口铁矿石价格出现了两次快速反弹。一次是由4月10日的每吨46.84美元,上涨到5月12日的每吨60.66美元,涨幅高达29.5%;另一次是由7月8日的每吨45.13美元上涨到9月11日的每吨58.1美元,涨幅高达28.7%,目前基本在每吨55美元上下波动,这种价格背离吞噬了钢铁企业的利润空间。
对此,业内专家发出警告,全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使企业转型升级的能力下降,这将严重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不过,也有学者表示,未来钢铁行业将出台“十三五”规划,会对包括钢铁行业的政策方向、化解产能过剩、钢企兼并重组、绿色发展及走出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钢铁行业走出困境之日不会太远。那么,钢铁行业为何会陷入全面亏损之境地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其一,钢铁行业是周期性行业,其兴衰总是紧跟着国内经济运行趋势而走。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房地产投资)骤降,使社会对钢铁的需求大幅回落。钢材需求持续下降。
今年前三季,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0.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1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6%,增速比上半年回落2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2.6%,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33.8%。虽然,今年粗钢产量有所下降,但这不足以抵消需求端的下降,钢材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突出,全行业陷入亏损在所难免。
其二,产能过剩是钢铁行业难以走出“冰冻期”的主因。目前,我国粗钢产量占亚洲产量70%以上,长期占据了世界钢铁产量的半壁江山。数据显示,2014年粗钢产量为8.23亿吨。而根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采用下游行业消费法计算的数值,2014年的钢铁需求量约为7.02亿吨。除了严重供大于求外,产能的利用率也在逐步下降。这说明很多中小钢企因接不到足够订单,开工不足问题频现。
2012-2014年,我国粗钢产能分别为10亿吨、10.4亿吨、12.5亿吨,粗钢产量分别为7.2亿吨、7.79亿吨和8.23亿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2%、74.9%和65.8%,已经连续三年属于严重过剩。考虑到产能统计不完全,实际情况可能更加严重。
事实上,像钢铁行业这样范围之广、数量之大、影响之深的产能过剩,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几乎还不曾见,由此产生的一些看似简单却各种因素盘根错节的新问题,一时难以有比较对症的解决办法。那么我国的钢铁行业因何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呢?笔者认为,这是没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畸型发展的结果。
①钢铁行业错过了去产能的最佳契机。早在2004年,我国政府就提出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去产能化,但是当时经济在高增长周期内,各级政府谁也不愿去削减自己辖下钢铁企业的产能。到了2009年,中央政府拿出了4万亿投资和10万亿信贷方案以剌激经济的回升,各地纷纷上马新的钢铁项目,这就使得原来产能已趋于饱合的钢铁行业产能更加恶化。
②尽管已经迈入了“寒冬季”,甚至出现全行业亏损,但很多钢企都在苦苦挣扎,不肯退出。有业内人士称:“我所熟悉的钢企,目前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事实上,从钢铁的利润来看,今年上半年销售的利润率只有0.11%,这是这几年最低的水平。对于中小钢企来说,苦苦死撑尚有一线生机,而若是宣布倒闭的话,那不仅是银行上门催债,而且会让各种债主也会逼过来,这种后果想都不敢想。据估计,所有钢企的负债加起来,已经超过了4万亿。
③国有钢企受政府补贴,政企职能严重错位。很多地方政府出于政绩、税收、就业等问题的考虑,默许、纵容甚至强令企业扩大钢铁产能,一旦发现企业出现亏损状态时,给当地钢铁企业大量的财政补贴和输血。此外,国有大型企业集团还会救助旗下亏损的子公司。这就造成了部分亏损国有钢企始终处于僵而不死的尴尬境地。
所以,中国钢铁企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既是之前违背市场客观规模,盲目乐观扩大产能的后果,也是各地钢企都在同质化竞争,苦苦支撑,都不愿意退出该行业的结果。所以中国钢铁行业的病,不光是机制的病,更是“心病”,这个“心病”在于我国粗放式的冲动,以及长期以来对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漠视的后果。
其三,融资难、融资贵也侵吞着钢铁行业的利润。尽管自2014年11月以来,央行已经六次降息、五次降准。但是,2012年开始,银行对钢铁行业信贷政策整体收紧。去年以来,即使有充足的信贷额度,银行也不愿意将资金投向产能过剩以及严重亏损的钢铁行业。
受银行严控钢铁企业的贷款规模影响,许多钢铁企业面临着不予增量、续贷困难、涨息和抽贷等问题,钢铁企业从传统银行融资渠道获取资金正在减少,而从非银渠道借款额大幅增长,反应了企业融资难的状况。另外,虽然央行已经多次下调贷款利率,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企业的实际贷款成本并没有下降。9月末,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银行借款同比下降2.02%,而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69%,企业融资贵的问题仍然突出。
要解决钢铁行业的全面亏损问题,关键还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国企与民企的关系。必须建立起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然后把环保排放和产品质量作为两项监督的硬性指标,不论是国有还是民企,都应该按相同标准,对其严格监控。那么接下去我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建立一种市场退出机制,一种通畅、进退有序的市场环境,妥善解决退出企业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理等问题。有进有出,这个市场才能良性运转,产业才能不断进步。在这种机制之下,政府只要做好规则制定和监管工作,通过市场的力量自然可以对行业进行优胜劣汰。
此外,通过跨区域的兼并重组,也可以消灭目前市场上低价同质化产品的竞争。比如,通过对京津冀区域内的钢企进行产业整合,区域内的同质化产品就自然消失,恶性竞争的局面就会得到解决;同时,因为全国是统一的流动市场,可以杜绝兼并重组导致地区性的价格垄断问题。
再者,钢铁行业必须通过产业结构升级,通过走出去的方式消化过剩产能。现在钢铁行业面对的状况是,只能生产一些中低端钢材,而无法在国际高端钢材市场上与人比拼。现如今,日、美掌握了高端钢材制造业的核心技术,而中国钢企要想在困境中赶上,肯定更加艰难。但若是仍在中低端钢材市场参与恶性竞争,那么这些企业的苦日子恐怕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早在,2011年3月,日本出现大地震,而日本钢厂在地震中受损严重,生产能力只及正常时候的30%。很多人认为,全球高端钢材供应可能已经被日本地震“震”出了“大口子”。由于中国钢企在高端钢材方面竞争力较弱,高端产品出口难有明显增量。可见当时中国钢企就想抢占全球“高端钢材”市场,但补位有心而无实力啊。所以现在面对困境,中国钢企不仅是要走出去,更要拿着高端钢材走出去。
最后,对于处于亏损边缘的国有钢企,实现全面进行混改。而通过混改,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甚至控股。利用民营资本的效率和创新,加上国企获得资源方面的独特优势,从而激发出国有钢企的潜在活力。“混改”的目的,就是把国企目前的僵化机制转变成适合市场配置资源的民企机制,以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而非扩大或缩小国企地盘那么简单。
钢铁行业出现全面亏损,这无疑给决策层敲响警钟,如果我们不对这个行业进行深层次改革,那么钢铁行业将永无前途。作为政府部门应放弃对微观经济操控,让钢铁行业完全的市场化,所有钢企的兴衰皆应由市场说了算。只有通过市场充分竞争、拼杀之后,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恶性竞争、国有钢企低效率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作者微信号】:bzzcaijing(也可输入:不执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