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的视角看创新(10月27日)


以创新的视角看创新(10月27日)
 
关键词:创新视角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维持中国经济稳定的重要国策,即使再不看好未来都只有接受,即使成功概率再低都只有面对。
在好友的介绍之下,与一些官方的朋友聊“创新中国”的项目。该项目是建立在引导性资金创新基金”的基础上,通过吸引地方、企业、科技创业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资,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规律、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新型投资机制。
创新基金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拨款及其银行存款利息。面向已在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登记注册,具备企业法人资格,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职工人数不超过500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
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企业每年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销售额的3%,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应占职工总数的10%以上。企业负责人应当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较高的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创新基金鼓励并优先支持产、学、研的联合创新,优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高附加值、能大量吸纳就业、节能降耗、有利环境保护以及出口创汇的各类项目。
 
贾春宝素来认为,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成功的捷径只有一条。只要求“向前看”的创新,注定充满了焦虑恐慌与不确定性;而以回顾的视角,却更容易形成系统性的优化,使得变化更稳健更务实,更具有可复制性。
其实所谓创新并不是单向的,而是需要多个视角的;不仅仅立足现在面向未来是一种创新,从未来的视角回顾、在迷途之中回归也是一种创新,只不过加入了更多的新生元素。
 
创新也并非必然是系统的、模块化的,而也有可能是割裂的,碎片化的,彼此缺少必要关联的。就像发明一样,一点小小的改进都是创新。或许某人的只言片语就可以点醒迷茫中的你,让其换个视角去突破迷局。单纯以挑剔的视角去看待创新成果,总是会求全责备,创新型思维的积极性往往会备受打击。
其实以旁观者的视角,需要有更为平和的心态,而没有必要对别人的做法求全责备与指手画脚。因为没有对别人的状态与情境感同身受,是无法理解其中的喜怒哀乐的。
 
创新更多的是来自客户体验,而并不单纯是创新者自我的膨胀。只有客户在体验上感觉更舒适更便捷更自由了,才是真正的价值呈现,而那个角色与感觉转化的过程,会是一种痛苦折磨,只有将痛苦转化为快乐,才会让创新的过程变成享受。
 
我们需要尊重那些可以触摸的切实创新,同时也需要各种无法触摸的创新。技术、设计、模式、方案等等,同样是可以形成创新成果,并使其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创新也不一定是限定在技术层面,在市场营销传播与产品包装模式,甚至与资本结合的模式层面也是可以创新的;创新成果可以体现在物化的产品中,也可以体现在无形的意识与服务体系中。而某个细微的创新也会带来衍生效果,带动相关产业链的资源优化与重新整合。
 
贾春宝
2015年10月27日星期二
 
 电话:13301122671,(010)8958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