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绿松石你得了解的那些事!!!


   绿松石主要产地在伊朗、埃及和中国等,我国的湖北、陕西和新疆也均有出产。

但凡是古老的名族,大多都会有使用绿松石作为装饰的传统,仅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绿松石有着很好的优良传统其自身也自然会积累一些灵异之气。绿松石的能量场也是属于比较舒展的一种,所以对于排毒解毒是很有功效的。对于人体的生理系统,绿松石有很强的保护肺,促进呼吸作用的功能。另外,绿松石对于眼睛的保护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除此之外,绿松石还可以依靠其自身的能量场屏蔽射线,这对于当今这个充满了辐射线的社会而言是大有裨益的。 

随着玩友们对绿松石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大家主要关心的问题是:

1. 什么样的绿松石是天然绿松石?

2. 微浸绿松石是天然绿松石吗?

天然原材料加工的绿松石都属于天然绿松石。不过,根据绿松石本身的品质和加工工艺不同,天然绿松石里又分原矿绿松石、微沁绿松石、灌胶绿松石,“微沁”和“灌胶”均需在天然绿松石的前提下进行处理。未经任何处理的天然绿松石在加工过程中损耗极大,原矿石经加工后成品率只能达到15%—20%。为了保护不可再生资源,提高绿松石的成品率,美国人发明了绿松石的处理工艺,这种工艺已经在我国的绿松石加工业被广泛使用,经微沁处理后成品率通常可达到40%—50%。灌胶处理后成品率最高可达60%—70%。

原矿绿松石指未经过任何浸胶优化,开采出来直接去石皮抛光打磨的绿松石。特征:纹理清晰自然,散发玉石的灵气和质感,没有任何优化后留下的化学味道,把玩盘养时,会随着时间颜色发生变化形成“包浆,放在水里浸泡半小时以上,颜色会明显的变深,因绿松石内部孔隙吸水性会使表皮产生少许小气泡附在绿松石表面。(此方法不适用于高瓷高密的原矿绿松石,高瓷高密绿松石短时间浸泡液不会出现明显水线)。

微沁,经过微沁的绿松石,品质仍属于上乘品质的天然绿松石,不会改变绿松石内部结构。为提高成品率,在常温、常压下将未经加工的天然绿松石原材料在透明无色的树脂胶里浸泡少许时间,提高松石表皮层的硬度,避免加工时原料破碎崩裂,因选取加工的原料通常密度较高,而浸泡时间短,在后期切料打磨过程中,表皮吸附的树脂有可能被打磨掉,也有因材料的软硬不同,可能少数被吸附在某一区域,所以会出现盘养包浆不均匀出现跳色情况,但经过玩家耐心盘养,微沁的绿松石包浆上色一样能达到原矿同样的效果,价格也会让初级玩家动心很多,在即将出台关于绿松石的地方检测规范标准中,也会认可微沁绿松石,还请各位玩友针对身边市场及客户需要来正确认识、宣传天然绿松石,相信不久,微沁绿松石一样会得到大家的关注和认可。特征:因表皮受到树脂的浸泡,会出现局部毛细孔不畅,盘养时相对原矿来比包浆变色会慢一点。

 

灌胶处理,是对一些硬度偏低,质地软面的绿松石在高温、高压下加入有色化学胶体进行优化处理。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白泡料”。灌胶处理的同时一般还会将其进行染色处理,以改变绿松石的内部结构及颜色,提高货值。我们是不提倡灌胶绿松石的,他的性比价相对来说也是比较低。特征:颜色呆滞,手感分量轻,把摸时涩手,没有玉石的温润感;灌胶后的成品划动玻璃时,只会在玻璃上留下胶痕,一擦就掉,表皮呈很明显的蜡状感;灌胶制品有轻微的胶质味道,用火燃烧几秒后,闻起来有较重的胶味。

浸胶”和“灌胶”均需在天然绿松石原料加工前进行处理,以提高成品率和货质。灌胶处理的同时一般还会将其进行染色处理,以改善色度,提高货值。优质绿松石原料已经十分匮乏,目前新开采出来的绿松石往往质地疏松,因此从矿山上取出原料后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注胶,为了加快速度和增加注胶的量,往往采用煮胶的方法,即将原料置于盛满有机胶的容器内,缓慢加热,直至胶浸入到松石内部,或将绿松石粉末与合成树脂混合后压制成型,若在注胶同时染色,则更加漂亮,将合成树脂注入质量差的绿松石内,可提高绿松石的强度。

绿松石在佩戴或者把玩的过程中,接触到人体的皮肤,不知不觉中就会沾染上人体所分泌的汗液和皮脂,汗液是由小汗腺分泌的,对于绿松石的上色来说,汗液起主导作用。皮脂是由皮脂腺分泌的,它是一种混合物。其中包含多种脂类物质,皮脂和汗液混合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乳状的皮脂膜。乳状皮脂膜因为含有脂类和蜡类物质,其本身兼具“油”和“蜡”的属性,在接触原矿绿松石时,会迅速渗透进松石的毛细孔中,使松石的颜色发生变化,这是个非常奇妙的过程。松石在盘玩变色过程中,也会有一段尴尬时期,刚开始变色,但未完全变色,这就是所谓的盘花了。只要把所有的部位都盘到,松石变色一致就好看了。有人喜欢变色的松石,但也有一部分人不喜欢变色的松石,喜欢原色的,这也很简单,过段时间就用清水冲洗松石表面的油脂即可,切勿使用任何含有化学成分的洗涤剂。绿松石在佩戴盘玩一阵后无论是高瓷蓝还是天蓝白蓝都会变成绿色,这是它的一个特点.正常的松石颜色变化的趋势是颜色变深泛绿,愈发温润成熟。

那么高瓷的绿松石和瓷度一般的绿松石经过盘玩有不同,瓷度一般的松石经过一段时间的盘玩也会有较明显的颜色变化,而高瓷松石其变色是非常缓慢的。因为这样的松石在打磨抛光之后会呈现出晶莹剔透的荧光效果,并且在长时间佩戴之后这样的光泽也不会消失。而对于密度低的松石来说,即使经过高抛光处理,在佩戴一段时间之后光泽也会逐渐变弱。因此,松石变色的越快说明其密度越低,质地较软,变色快,反之,密度越大,瓷度越高变色越慢,这与我们的盘玩功力关系不大。松石打腊是传统优化方式中的一种轻微优化方式,打腊的松石由于松石表面被蜡所封,阻碍了人体油脂对松石的滋润,所以短期内不会有明显变色现象,但经过一段时间表面的蜡逐步消失后也会有正常的变化了。以上说的其实也是一种分辨绿松石原矿与否的方法,但不是绝对的,有一些优化的松石根据优化程度的不同,颜色的变化也不同。

    在西藏寺庙里经常看到几十年乃至上百的老松石,被卖到几千一克,其通体包浆,温润如玉,触手冰凉。互碰时发出清脆、明亮的响声,如两个瓷器相碰。这种状态的老松石,被称为挂瓷老松石。老松石的颜色和新的是有截然不同的,那是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痕迹,但老松石颜色一般都比较深,而且多是深绿色。

绿松石盘玩会变色的特性是广为人知的,但是最终会变成什么颜色是个非常奇妙的过程。同样的品种,品相,颜色,不同的人养出了不一样的颜色。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绿松石的灵性,希望各位松石玩家都能养出自己喜爱的松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