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元国际化演绎路径
所谓本币的国际化,主要是指本币不但在本国行使货币职能,而且在全球也能够行使货币职能。从当前国际主要储备货币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国际化进程来看,只有美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归其原因,主要与美元独特的国际化进程密切相关。从美元国际化进程演绎路径来看,美元主要通过以下路径实现了本币的国际化。第一、二战结束以后,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美元与黄金挂钩、其它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的方式,确立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第二、二战结束之后,美国通过向日本、欧洲进行大量美元援助的方式,进一步巩固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二战结束以后,随着世界两大阵营的逐步形成和对立,美国将战败国日本、德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作为两大阵营的领导者美国与前苏联都对各自阵营的其他国家进行了大量援助,唯一不同的是二者在援助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别。美国对于“北约”阵营的其它国家主要采取美元援助的方式,而前苏联对于“华约”阵营的其他成员则采取了物资和技术援助的方式。从美国对于其成员国援助效果来看,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美国通过采取对欧洲、日本的美元援助方式,在帮助欧洲、日本恢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美国自身的经济发展,从而进一步巩固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美国在二战结束初期,通过对日本、欧洲采取美元援助的方式,拓展了美国产品的市场需求,在帮助欧洲、日本实现经济复苏的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自身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表面上看,二战之后,美元通过向日本、欧洲实行美元援助的方式,帮助这些国家走出了经济困境,实现了经济的有效复苏。实际上,在二战结束不久,由于日本、欧洲等国家深受战争打击,在其自身制造业还不能恢复有效产能的背景下,美国对这些国家采取美元援助的方式,其实质是进一步拓展了美国国内产品的市场需求空间。因为,这些被援助国在收到美元之后,必须通过采取向美国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方式,才能解决自身危机,从而实现经济的有效复苏。作为二战期间一个没有受到外敌入侵的国家,美国通过美元援助的方式,为其国内产品开拓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为确立战后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二是二战之后,美国通过向日本、欧洲等国家实行美元援助的方式,使美元大量充斥欧洲与日本市场,海外美元在购买美国产品、拉动美国本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欧洲美元”等海外美元市场的发展。以“欧洲美元”为代表形式的海外美元市场的确立和发展,为后来确立美元在国际商品贸易中的标价地位和结算地位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三、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美联储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为了确保信用美元继续行使世界货币的职能,美元通过取得对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货币标价和货币结算的方式,使得与黄金脱钩之后的信用美元继续维持了其世界货币地位;第四、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本土暴发的信息技术革命,进一步确立了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理论上而言,在现代信用经济条件下,决定一国货币能否成为世界货币的关键因素,在于全球对于该国生产的商品、服务具有不可替代的刚性需求。上世纪九十年代信息技术革命在美国暴发之后,使美国掌握了领先于全球的最前沿科学技术,美国生产的高端信息产品在全球具有不可替代的刚性需求,由此决定了全球对于美元需求的不可替代性。全球对于美元不可替代的刚性需求,进一步确立了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第五、二战以后,随着全球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确立了美元在虚拟经济领域中的世界货币地位。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暴发的信息技术革命,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美国作为全球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美元成为全球虚拟经济主要标价和结算货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鉴于虚拟经济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美元在全球虚拟经济领域确立的标价和结算货币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美元在实体经济中的世界货币地位。
二、美元国际化演绎路径对于本币国际化的一般启示
从美元国际化演绎路径来看,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本币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货币,其必须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条件:第一、该国本币必须取得国际贸易的标价权。在黄金作为世界货币的国际贸易条件下,国际贸易商品主要是以黄金作为标价的。在信用货币条件下,一国本币要想象黄金那样,在国际贸易中取得世界货币的地位,就必须取得国际商品贸易的标价权,使本国货币在国际贸易中发挥观念上的价值尺度职能;第二、在国际贸易货币结算中使用该国本币进行结算。在信用货币条件下,一国货币要想真正地成为世界货币,其承担的支付手段职能应该是与黄金承担的支付职能是一样的。在国际贸易中,作为信用货币的纸币,其作为世界货币的主要标志,就是该信用货币与黄金一样,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第三、在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下,信用货币要真正地成为世界货币,除取得国际贸易标价权以及结算权之外,还必须使全球其他国家对于该国本币具有不可替代的需求刚性,这种需求刚性不是体现在国际贸易标价和结算币种选择上,而是体现在本币所在国自身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即该国通过生产全球其他国家不能生产但却是必需的先进产品或服务的方式,使全球其他国家对于该国货币具有不可替代的刚性需求;第四、在信用货币体系下,一国本币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货币,它还必须像黄金那样,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商品,进行自由买卖,即该国本币必须是完全自由兑换的货币;第五、随着虚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一国本币要想取得世界货币的地位,除取得国际贸易的标价权和结算权之外,还必须取得资本市场虚拟产品的标价权和结算权。
三、美元国际化之路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借鉴与启示
(一)正确看待目前人民币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从美元国际化路径来看,当前我国人民币距国际化路程还十分遥远,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前人民币还没有取得国际大宗商品的标价地位;第二、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试点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以及港澳试行时间很短,人民币国际贸易跨境结算拓展至全球也才刚刚开始,其实施效果如何,仍有待进一步观察;第三、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来看,虽然2000年以后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张,由贸易顺差而形成的外汇储备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一,但从我国现行贸易结构来看,一方面我国出口贸易产品基本上属于低端产品,毛利率较低,这些出口商品对于进口国而言,不具有需求的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从我国出口贸易的构成来看,我国约有50%以上的贸易出口都是由外资创造的。此外,在巨额贸易顺差中,还不乏国外投机性资金的影子;第四、目前我国人民币还属于不可自由兑换货币,因此人民币汇率还不是由充分开放的市场供求决定的;第五、在虚拟经济领域,我国A股市场发展还不到20年时间,虽然A股市场已经对QFII开放,但是QFII进入A股市场的资金规模相对有限,A股市场国际化路程仍然十分遥远,由此决定了中国要真正地确立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还有待时日。
(二)借鉴美元国际化的经验,未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根据前面关于美元国际化演绎路径的分析,考虑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未来可以通过以下路径逐步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第一、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向全球推广为契机,鼓励贸易进口的人民币结算,加强人民币出口贸易结算监管。理论上而言,在信用货币条件下,本币作为世界货币的购买能力,主要体现在对外部商品或服务的购买上,即主要表现为进口,而不是体现在国外对于本国商品或服务的购买上,即主要表现为出口。因此,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向全球推广之后,国内进口商能否用人民币购买外国商品,将成为衡量人民币国际购买能力的一块重要试金石。对于出口贸易而言,适当抑制人民币出口贸易结算,加强人民币出口贸易结算监管,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扩大我国外汇支付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维护我国金融安全。从外汇储备构成来看,虽然美元不断贬值,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并没有动摇,实行出口贸易美元结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此外,鉴于已经进入中国的国际投机资金,在获取巨赢利之后可以通过人民币出口贸易结算的方式撤离中国,因此,加强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监管,是防止投机性资金出逃、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必然选择。
第二、对于只有我国能够生产的资源或商品,可采取人民币标价的方式,逐步确立人民币对部分国际贸易商品的标价权。建议对主要由我国生产、国外需求量大的资源或产品实行人民币定价,如稀土等战略性资源等等。
第三、从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可行性来看,目前我国存在的巨额外汇储备并不能成为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理由,因为从这些外汇储备构成来看,其一方面包含投资中国实业的国外资金,也包括投资、投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国外资金,在经济发展、资产价格上涨、汇兑收益增加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这些外部资金投资收益巨大。一旦实行人民币自由兑换,这些获利资金必将争相出逃,由此会产生一定的金融风险。因此,考虑我国国际收支面临的实际情况,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之前,如何通过汇率、税收等手段实现外部投机资金的进出入均衡,是人民币实行自由兑换之前,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
第四、借鉴美元国际化的经验,从长远来看,人民币要真正地实现国际化,就必须通过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力度的方式,提高中国出口商品或服务的技术含量和具体特色,使这些产品对于全球其他各国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需求刚性。只有这样,人民币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
第五、鉴于虚拟经济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在加强金融监管、充分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加快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建设步伐,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