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业园构想


  互联网+产业园构想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中央政府首次将‘互联网+’行动计划作为国家战略。

  总理在报告中指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众创空间。中小微企业大有可为,要扶上马、送一程,使“草根”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众创空间,代表着一种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孵化服务器。“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着力促进创业就业。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

  总理说,电子商务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大大有利于就业”。电子商务不仅带动了快递物流行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生产模式的改变,带动了生产服务业的创新。

  国务院2013年7月4日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未来三年以及十年的发展目标,提出包括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等在内的11项重点行动,并就做好保障支撑进行了部署。这一顶层设计将加快推进“互联网+”的发展,有利于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催生经济新格局。

  “互联网+”发展目标确定

  指导意见提出,到2018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互联网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具体而言,这一目标体现在四个层面。在经济层面,互联网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基于互联网的新兴业态不断涌现,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在社会层面,健康医疗、教育、交通等民生领域互联网应用更加丰富,公共服务更加多元;在基础设施方面,网络设施和产业基础得到有效巩固加强;在发展环境方面,互联网融合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破除,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

  关于“互联网+”的十年发展目标,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互联网基础日趋坚实,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加快互联网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的融合创新,打造新动能、壮大新经济、引领新常态,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发展所需。

  “指导意见是在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互联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顶层设计,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说。

  11项重点行动经济社会领域全覆盖

  指导意见部署了“互联网+”创业创新、“互联网+”协同制造、“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智慧能源、“互联网+”普惠金融、“互联网+”益民服务、“互联网+”高效物流、“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便捷交通、“互联网+”绿色生态、“互联网+”人工智能等11项重点行动。这些行动计划既涵盖了制造业、农业、金融、能源等具体产业,也涉及环境、养老、医疗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这些领域事关经济发展全局,或贴近人民群众关切,或创新变革潜力巨大;同时也是互联网能够发挥关键作用、融合大方向清晰、指导性非常明确的领域。

  在“互联网+”协同制造行动中,指导意见提出,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在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打造一批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形成制造业网络化产业生态体系。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互联网大国,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空间广阔。这将推动生产制造模式变革和产业组织创新,智能制造将成为新型生产方式,制造业服务化将成为产业发展新趋势。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不仅限于经济领域,还将通过与公共事业和生活服务业的融合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切实改变。

  在“互联网+”益民服务行动中,指导意见提出,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此项行动全面覆盖与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发展电子政务、便民服务、在线医疗、健康养老、网络教育,成为发挥互联网优势改进民生服务的新途径。”曹淑敏说。

  此外,“互联网+便捷交通”将促进公共交通服务效率、治理能力大幅提升;“互联网+绿色生态”将构建面向循环经济的绿色发展新模式。而降低行业进入壁垒、加强融合监管等保障举措将进一步促进互联网与民生领域的深度融合。

  让“互联网+”落地生根开创经济新时代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平稳度过新旧产业和动能转换期,需要强劲有力和恒久持续的支撑力量。“抢占经济制高点,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必须走互联网融合创新之路。”曹淑敏说。

  仅从互联网经济本身而言,我国就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理论测算结果表明,2014年我国信息经济总量达16.2万亿元,同比增长21%,占GDP比重超过26%,已成为拉动GDP增长的主要力量。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息经济占GDP比重依然较低,未来增长的空间大,后劲足。

  指导意见将进一步激发市场蕴藏的巨大活力,大幅提升我国信息经济发展水平。实际上,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正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我国“互联网+”行动的落实必将对经济格局产生巨大的影响。

  “指导意见的实施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市场中的主导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形成统筹协调、包容创新、活泼有序的良好局面。”确保“互联网+”行动的落地,必须营造包容有序的监管环境,逐步破除行业壁垒,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准入限制,推广负面清单,扩大市场主体平等进入范围。同时,政府应推动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并加强重要领域的引导扶持。

  一些事关产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变革,若依靠市场力量难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新生态,政府要大力引导和支持,避免碎片化发展。企业应该是实施“互联网+”的主要载体和践行者,互联网企业和基础电信企业应致力打造“互联网+”产业生态圈,传统企业则需依托互联网在创新模式、商业模式、生产方式、组织机构、人才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度变革调整,打造新经济形态下的转型升级新优势。

  国外互联网+产业现状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47.9%。对比Emarketer去年11月发布数据,全球网民数为30.7亿,全球互联网普及率达42.4%,可以看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互联网普及率略超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的互联网产业整体发展状况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相去甚远,发达国家互联网普及率甚至达到100%,各行各业大都已经互联网化。对于发达国家的企业而言,互联网已经上升到一级战略的高度,最为明显的就是一个全新管理职位——首席信息官的诞生。早在2000年,美国大企业基本上都设立了首席信息官。在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经营模式方面,发达国家的企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美日等国,互联网及相关产业已成为最具活力、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与之相关的产业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经达到甚或超过50%,对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贡献率更是远远超过第一和第二产业,成为创造就业岗位的重要推动力。

  互联网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典型代表,发达国家对其重要性早就有着深刻的认识。21世纪初,八国集团峰会就曾发表《全球信息社会冲绳宪章》,指出“信息通信技术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最强有力动力之一,并将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基于这一认识,这些国家普遍将信息通信技术纳入实现其经济长期增长的总体战略布局。政府不仅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等为企业发展技术指明方向,更重要的是通过法制手段为企业发展高新科技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在必要时甚至把经常处于竞争关系中的企业组织起来,形成合力,加速技术攻关。起步早使得欧美互联网发达国家在产业发展中占尽先机。这些国家由于掌握了核心技术,也就牢牢控制了相关领域发展进步的主导权。

   国内互联网+产业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于互联网产业发展高涨期,我们正在经历美国在13年前发生的变迁,与国外相比,中国处于互联网产业下游。国内“发达的”主要是互联网应用而非核心技术,我国互联网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偏低。由于这些核心也统统“学”自于美国,以至于业内有C2C之说“Copy2China”。尽管经过了20年发展,在某些应用技术中形成了新的优势,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本土互联网技术创新主要集中于基础应用的完善与改良,除了少数巨头企业,很少涉及核心技术研发。对互联网公司而言,技术创新是企业成长的重要动力。

  在中国,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越来越依赖互联网,并逐渐将网络应用作为企业经营和个人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互联网技术和应用正由服务业向工业和农业渗透。 传统三大产业当前基本处于2.0阶段向3.0阶段过渡时期,不同产业中的边缘企业,可以采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来驱动生产和变革流通。比如,农场采用IOT技术加强农业管理,工厂采用智能化的生产工具如CPS来支持企业进行更高效的生产,饭店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安排互联网订单。未来则是全行业互联网,软件更多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硬件上大量使用机器人,万物采用智能化芯片互联,人、物品、流程与数据将通过互联网结合为一体。

  “互联网+”的核心是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全面升级改造社会生产力。互联网+将造就大批新型企业,机遇出现在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三者的交集中。

  O2O模式是互联网+的标志,是企业实施“互联网+”的必经之路。O2O打通线上线下资源,完善了企业营销与流通链条。大多数电商平台已经实现在线交易和支付,并且将线下的物流、退货等业务流程进行线上管理,实现了线上线下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