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3 07:23:59 来源:《中国改革报》
福建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办医走专业化、高端化、差异化路子,向“专、精、优”方向发展
□ 本报记者 丁 南
国庆长假,台风“杜鹃”刚刚过境福建,莆田市秀屿区东庄镇村民许孝林与记者对坐在望海酒店的一间客房里,目光却游移在窗外远处那一大片被钢筋水泥建筑包围的传统红砖厝上。许孝林37岁,有子2人,与妻一道在北京从事医疗器械销售12年,这个洗腿上岸的农家子弟是莆田市60,000名常年在外从事医疗投资行业人员中的一员。
带动从业人员150多万,年诊疗量约为1.69亿人次,发轫于东庄镇的“莆系医疗”位居中国民营医院的龙头。来自莆田市卫计委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营医院1.13万家,其中莆田籍民营医院约占80%,莆籍民营医院总投资额约3400亿元,年医疗总收入约2500亿元,年采购总额超过1000亿元。
今年8月11日,福建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医改办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放宽民营医院准入范围,释放社会资本办医活力。对此,许孝林懵懂地向记者追问,新的政策红利背后是否会有更多的销售商机。
为社会办医正名
与“散兵游勇”许孝林们关注点不同的是,面对每年千亿元的市场采购蛋糕,莆籍民营医疗企业家们则着眼于产业化、市场化、信息化的医疗大合作新格局。
去年6月28日,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在妈祖故里莆田市成立,目前已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分会,拥有个人会员10,000多名、医院8600多家,成为国内最具规模的民营医疗行业组织。
为市场占比80%的民营医院降低采购成本,在家乡打造辐射全国的民营医院后援总部和集中采购平台,成为“莆系医疗”抱团发展的扛鼎之作。
今年2月16日,由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牵头组织建设的“普天药械交易网”正式上线,截至目前已注册采购商共300多家医疗集团,包括2000多家医院和600多家供应商;8月13日,普天药械交易网正式获得国内第17张、福建省内唯一1张国家食药监总局审批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国A牌照;9月22日~23日,由普天药械交易网主办的“普天(全球)采购大会”在莆田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医院采购负责人、采购员和各大供应商共计500余名企业代表参会。
相对于当前推行的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改革,民营医院的药品价格将是未来医改中无法回避的话题。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执行会长、普天药械交易网总裁吴曦东认为,莆籍民营医疗企业家们正尝试从源头来改革整个医药流通机制,用全国团购总量来降低采购成本,提升民营医院价格优势,减轻患者负担,解决老百姓看病贵问题。
吴曦东是今年4月初莆田系“大战”百度事件的新闻当事人,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成立后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在总会内部按区域和医学专科予以归类,整合优化资源,制止恶性竞争,倡导规范经营,提升专业管理和运营水平;二是推进对外整体公关,强化综合维权,统一塑造形象,打响行业品牌,促进健康持续发展;三是通过总会建立定期的沟通联系机制,加强民营医院在药械采购、人才招聘、项目融资等方面的合作。
他说,当前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民营医疗行业进入更加理性发展的新常态,通过行业指导和监管推进莆籍医院的转型升级和行业自律,不仅是为“莆系医疗”正名,也是为社会办医正名。
打造中国的田纳西
作为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国家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和福建省社会资本办医试点城市,莆田一直在努力推动莆籍医疗产业的转型突围。而在吴曦东看来,莆籍医疗企业家的爱乡情怀和家乡对“莆系医疗”的重视和支持,正促使他们积极回归创业。
位于仙游县南部的莆田人民医院,是莆商响应“民资回归”号召而回乡创办的一家非营利性股份制医院,为周边50万群众提供医疗、保健和公共突发事件救护;项目总投资47亿元的福建艾普强质子医院将引进世界上治疗肿瘤最先进的质子治疗系统,建设集医疗、科研、预防、康复、教学、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肿瘤专科中心……根据莆田市卫计委提供的数字,莆田全市共有各类民营医院29家(不含在建),业务范围涵盖内、外、妇产、儿、骨科、口腔、康复、眼科、整形美容、中医等多个专业,占全市设床位医疗机构的28.71%。社会办医已成为当地卫生医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秋时节,莆田市委书记周联清实地调研该市“336”工程之一的医疗健康产业,提出要围绕“一龙头三基地”,真正把医疗健康产业做大做强,打造成莆田的一张名片。
“一龙头”,即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牵头组织的普天药械交易网;“三基地”,即把落户莆田的福建健康产业园建成医疗健康产业的总部基地、医疗器械设备药品的生产基地和仓储物流基地。
记者了解到,福建健康产业园位于莆田火车站南侧,由特色专科医院用地区、总部经济区、医药医疗器械耗材生产区等3大功能区组成,将致力于建成“立足莆田、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的医疗健康产业集群。其中,医院用地面积约1700亩,拟引入社会资本建设1家三级综合医院、8家~10家三级特色专科医院。
据吴曦东介绍,莆田市将发挥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的平台作用,借鉴吸收美国田纳西州国际知名医疗健康产业集聚区经验,优化政策环境,创新发展模式,吸引莆医回乡办医,全力把莆田打造成“中国的田纳西”。
野百合也有春天
以“莆系医疗”为代表的福建社会办医曾是“假、骗、乱”和野蛮生长的代名词。从被贴上“游医”标签到如今的“茁壮成长”,社会办医整整走过30年的光阴。
福建省医改办相关负责人坦言,从推动“农民办医”到“资本办医”,各级职能部门一直在努力实现对社会资本办医监管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并支持和鼓励有关协会、学会和社会组织对社会资本办医的服务质量、费用、经营性质等方面进行行业指导和监督。
近年来,福建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社会资本办医的发展定位,引导社会资本办医走专业化、高端化、差异化路子,向“专、精、优”方向发展,加快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办医体系。
但与公立医院相比,当前民营医院仍存在“进入难、发展慢、水平低、服务乱”等多方面的问题。在扶持和松绑社会办医过程中,福建省着力打造公平的社会办医发展环境,厦门、泉州、漳州、莆田、龙岩、宁德等设区市坚持因地制宜,在财政、用地、医保、税费、人才、融资、设备等方面进一步细化社会办医扶持政策,让社会办医和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
在民营医院的发祥地莆田市,当地政府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比如,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原中医科基础上建设的莆田市中医院,由民营投资3.5亿元,托管50年,既保持医院土地国有性质不变,又引入民间投资和民营管理灵活机制,为中医专科医院开拓发展空间。
“参与公立医院改革”的莆田市中医院,只是福建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办医的一种模式。除此之外,“股份合作型”“独资投建型”“医养结合型”等多种社会办医模式近年来均在各地不断创新发展。
记者注意到,伴随着办医壁垒的逐渐消除,以“莆系医疗”为代表的社会资本办医的专业化程度正大幅提升,办医方式从之前的租赁房产为主开始向新建和并购方向发展,运营手段也从短期逐利的种草模式向追求长期回报的种树模式转型。
“野百合也有春天”,在社会办医的道路上,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正不断释放美丽和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