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及对策


 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及对策

——以湖南省为例       

阳立高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6

  要:通过对119家湖南代表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研与统计,一是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构建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总量预测GM11)模型,对未来6年人才需求总量进行预测;二是通过统计性描述,分析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结构与层次,为加快培育、引进与开发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提供理论、实证与决策支持。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开发对策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球化背景下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未来产业发展话语权和产品定价权的必然要求。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知识技术条件,对人才资源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强烈的依赖性,人才作为高新技术的创造者、发明者、传播者与使用者,成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性资源。通过对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研与统计,发现传统产业人才多,新兴产业人才少,结构与层次不合理等问题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呈现出新兴产业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的双重困境。因此,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总量进行预测,对人才需求结构与层次、工作经验与创新意识进行分析,对于科学设置高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湖南省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履践先行者,在该领域反映最快、配套扶持政策也出台最早。近年来,密集出台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法规、专项规划20多个,如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湖南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等,并明确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总量达到50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20%,到2020年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总量达到100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5%的发展目标。[1]在这些扶持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如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26%,原创动漫产量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光伏产业的产销量及出口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为掌握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开发及相关政策,通过湖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组织,对湖南119家代表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展开调研,其中包括对湖南电广传媒、三河智能、中联重科、株洲南车时代、千金药业、湘电集团等17家企业进行走访与实地调查,对三一重工、远大集团、威胜电子、电子集团48研究所、汉森制药、比亚迪、新五丰等66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以座谈会形式进行集中访谈,对119家企业和351名代表性人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见湖南省人才网(http://www.hnrcsc.com/info/POLL/ZLHRSurvey.htm)。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湖南省为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及开发政策展开研究。

2 文献综述

根据国家人事部的界定,人才通常是指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获得者。[2]有关人才需求预测的方法很多,据美国斯坦福研究所统计,当前对人才需求进行预测的方法有800多种,被广泛应用的有30多种,其中定性预测方法如专家预测的德尔菲法、经验预测法等,定量预测方法如回归预测模型、灰色预测模型等[3]。由于人才需求和相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数据之间存在高度的非线性与不精确性,且相关数据往往还存在样本量小、数据序列短等问题,使回归类分析方法难以胜任,而灰色系统理论则较适合解决这类问题,且较多地被应用于各类人才需求预测。[4]如马振华、刘春生(2007)引入灰色系统理论,运用1999-2004年我国高技能人才历史数据,对“十一五”期间高技能人才需求总量与需求结构进行预测,并就如何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以积累人才,应对需求提出建议。[5]赵达薇(2010)运用2003-2007年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历史数据,建立GM11)模型对该省2010-2014年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量进行预测,表明该省未来5年中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需求将呈稳步增长态势,建议采用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径的立体人才培养架构,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等,加快培养复合性、应用型文化创意人才。[6]近年来,随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及其对人才需求的急剧增长,开始有学者引入灰色系统理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量进行预测。如李燕萍、郭玮、彭峰(2010)在界定科技人才统计标准的基础上,选择GM11)灰色预测模型,运用武汉东湖高新区企业2004-2008年从业人员结构数据,对2009-2013年该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量进行了预测,认为该地区新兴产业对各层次科技人才的需求总量呈稳步上升态势,对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增长尤为迅速,并提出政府应为引进急需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政策支持,企业应为各层次科技人才定制不同的培养方案等人才开发对策。[7] 赵利军(2012)通过选取2001-2010年中关村人力资源统计的相关指标及数据,引入灰色系统理论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园区的从业人员和高层次人才需求量(按技术领域划分)进行预测,表明中关村未来五年的从业人员数量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2%以上,到2015年预计将达到219万余人,比2010年翻一番,其中高层次人才将达到117万人,比2010年增长一倍,认为随着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将呈现“井喷式”增长,在今后一段时间里,该示范区的人才工作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要有一个很大的提升,才能保证其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3]汪长柳(2012)选择灰色预测GM11)模型,运用江苏省2007-2010年高技术产业从业人员数据,并结合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对该省未来几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量进行预测,结果显示该省新兴产业2015年的人才需求量将达到4369202人。[8]

综上所述,灰色预测模型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预测的文献还屈指可数,且大多局限于运用GM11)模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总量进行预测,只有一篇涉及对新兴产业人才需求进行分类预测。基于规模调研获取大量微观数据,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总量、需求结构、需求层次,对人才的工作经验、学历、职称与创新意识等全面展开分析与预测的文献尚未发现,而这对于顺应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及其变化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与开发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将灰色预测模型和统计分析有机结合,旨在这些方面做出有益探索。

3 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技能人才需求总量预测

通过前期调研与专家预测发现,技能人才紧缺正成为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如湖南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有员工6078人,其中博士25人、硕士294人,但高级技师却只有1人。在被调查的119家代表性企业中,有103家企业面临同样的困境,仅长沙地区各类技能人才缺口就超过50万人。到2015年,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将达到500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将超过20%。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必将对技能人才存在更大需求和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本文首先对湖南省技能人才的需求总量进行预测。

由于相关历史资料十分缺乏,有效统计数据序列较短,因此,在借鉴现有文献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本文主要运用适用于具有较强指数规律的序列、描述单调的变化过程的GM11)模型灰色预测法予以解决。灰色预测模型适用于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问题的解决,尤其在数据序列较短(历史数据个数较少),且有明显上升趋势时,预测精度较高。[9]

3.1 建立GM1,1)模型

为了减弱原始时间序列的随机性,首先对原始序列进行数据处理,即通过累加方式生成时间序列。设原始时间序列为X0=X1(0), X2(0),… Xn(0)),生成序列为X1=X1(1), X2(1),… Xn1))。

根据湖南省2012年统计年鉴数据,得到近6年的专业技术人员数,见表1

1 湖南省2006-2011年专业技术人员数

专业技术人员数(万人)

专业技术人员数(万人)

2006

539.58

2009

559.21

2007

547.41

2010

563.05

2008

553.27

2011

566.67

根据湖南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参照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美国经验,按照专业技术人员占实际从业人员14.4%,生产工人与技术人员比例为2.32:1,技能人才占生产工人的75%的比例[10],结合2006-2011年湖南省实际从业技术人员数,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灰色系统模型GM1,1),对湖南未来6年间技能人才的需求总量进行预测。具体预测过程如下:

序列:X0=539.58547.41553.27559.21563.05566.67

生成数序列:X1=539.581086.99, 1640.26, 2199.47, 2762.52, 3329.19

由于生成数时间序列非常接近指数曲线,因此,可以认为是光滑的离散系数,可用微分方程对其进行描述。对于生成数序列,GM1,1)模型建立相应的微分方程为:

dX1/dl+aX1=u,其中au为通过建模求得的参数。

进一步求解微分方程,可以得到技能人才总量预测模型为:

Xk+11=[ X1(0)-u/a]e-ak+ u/a,k=1,2n

对于式中的参数au可以通过最小二乘法求得:

a=au=(BTB)-1BTyn,其中:

 

-1/2[X1(1)+ X2(1)]      1                                X2(0)

   B=                                                  yn=  X3(0)

-1/2[XK-1(1)+ XK(1)]    1                                Xn(0)

 

代入数据,得:

-813.29    1.00

B=

 
-1363.63   1.00

-1919.87   1.00           

-2481.00   1.00

-3045.86   1.00

547.41

553.27

559.21

563.05

566.67

 

yn=

 
     

 

 

 

au,根据上式a=au=(BTB)-1BTyn,得:a= -3.45 , u=6543.11。将au的值代入dX1/dl+aX1=u,最终得到GM1,1)模型相应的微分方程:

dX1/dl+-3.45X1=6543.11

因此,湖南省技能人才供给总量GM1,1)预测模型为:

Xk+11=[ X1(0)-u/a]e-ak+ u/a=2436.13e3.45k-1896.55

3.2 检验GM1,1)模型

根据上述已知数据和预测模型计算拟合值(预测值)、关联系数、误差等参数,计算关联度为0.6848,大于0.6,可见模型拟合程度较好。

通过后验差检验可以观察到所有的P大于0.95,对照模型精度登记表,可知模型的预测精度为一级(优),预测结果为可靠。

3.3 湖南省技能人才需求总量模型预测

通过对模型的残差检验及后验差检验,可以认为模型具有非常优异的预测精度。因此,可以采用此模型对湖南省技能人才需求总量进行灰色预测。利用已知数据和灰色预测模型可得到以下预测结果,见表2

2 湖南省2012-2017年技能人才需求总量预测结果

年份

技能人才需求量(万人)

年份

技能人才需求量(万人)

2012

582.072

2015

595.562

2013

586.902

2016

601.392

2014

591.732

2017

609.825

4 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结构分析

4.1 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各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通过对湖南省119家代表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2013-2015年对人才需求情况进行的摸底调查,并对回收的调查表进行筛选整理,保留99家有效样本企业(占总样本的83.19%)。这99家样本企业的产业分布与人才需求情况见表3

                    


 3 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情况           单位:家/%/

产业名称

先进装

备制造

新材料

文化

创意

生物

新能源

信息

节能

环保

合计

企业个数(家)

17

15

6

22

13

14

12

99

所占比重(%)

17.17

15.15

6.06

22.22

13.13

14.15

12.12

100

人才需求数(人)

14817

1629

796

959

1429

3305

572

23507

所占比重(%)

63.03

6.93

3.39

4.08

6.08

14.06

2.43

100

由表3可见,在样本企业中,企业数量上以生物产业所占比重为最高,达22.22%;其次为先进装备制造业,占17.17%;新材料、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所占比重相近,分别为15.15%14.15%13.13%12.12%,文化创意产业所占比重最低,只有6.06%。通过对各产业所属企业数和人才需求数进行比较,观察各产业的人才集聚程度,发现文化创意、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产业的人才需求量偏低,生物和节能环保产业属于典型的人才需求洼地;信息产业所占比重大体持平,属于人才需求平原;而先进装备制造业人才需求所占比重远超企业数所占比重3.67倍,人才集聚效应凸显,成为典型的人才需求高地。

4.2 对高层次人才类别的需求状况分析

高层次人才是人才中的精英部分,一般认为,高层次人才应当具备基本的人文视野与科学精神,自觉遵循并维护有利于整个社会共荣共存的伦理、道德规范,善于继承世代相传的物质、精神文明,富于创新精神。[11]评价高层次人才的指标一般包括知识水平(学历、资历、知识结构)、心智模式(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个性品质、作风、合作意识)、健康状况、能力结构(学习、表达、应变、组织、协调、决策与实践能力)、业绩成果等。[12]根据对高层次人才的基本要求与评价指标,张长征、姚成玉、李侃(2004[13]、郑代良、钟书华(2012[14]等认为高层次人才是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副高及以上职称的科技人才,和担任副厅及以上职务,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领导人才,及大型支柱性企业集团的董事长、总经理等经营管理人才。综合所述,本文认为高层次人才是指具有高学历、高能力,在一定的行业或领域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取得较大成就,并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人才。

高层次人才是决定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与主导力量,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引擎。通过前期调研和专家访谈发现,20132015年,湖南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总量超过23000多名,其中高层次人才7151名、高技能人才9007名。高层次人才需求量中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工程技术人才、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科技研发设计人才;高技能人才需求量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机械制造加工人才、机电产品装配人才与市场营销人才。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各类人才中,高层次研发人才占25%,高层次管理人才占22%,高层次技能人才占22%;高层次营销人才占20%;投融资人才占11%,如图1

1 湖南省战略型新兴产业人才需求类型

4.3 对人才工作经历的需求状况分析

调查中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多钟情有工作经历的人才,尤其是革新意识较强的创新型人才。如山河智能董事长何清华教授及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张云龙博士就明确表示,公司特别看重有创新思想,能为公司发展、产品研发提出新思想、金点子的人才,公司人力资源部专门有猎头在全球范围内搜寻此类人才。湖南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工作经验的需求情况见表4

      4  2013-2015年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工作经历需求状况  单位:人/%

产业名称

先进装

备制造

新材料

文化

创意

生物

新能源

信息

节能

环保

合计

需求人数(A

14817

1629

796

959

1429

3305

572

23507

要求有工作经历人数(B

7115

131

108

524

794

945

180

9797

A/B%

48.02

8.07

13.57

54.60

55.54

28.59

31.45

41.68

从表4可以看出,被调查企业中有工作经历要求的职位占总需求人数的平均值为41.68%;超过该均值的产业有新能源、生物与先进装备制造业,所占比重分别为55.54%54.60%48.02%;其余各产业均低于平均值,依次为节能环保、信息、文化创意与新材料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31.45%28.59%13.57%8.07%

4.4 对学历、职称的需求状况分析

一般而言,学历要求反映企业对人才未来的期望值,而职称要求主要反映企业对人才当前的期望值。[15]因为职称是对已经形成的技术技能水平与生产力的一种肯定,而学历则是对即将产生的技术技能水平与生产力的一种期待。同时,企业对人才的学历要求与职称要求的数量多少和层次高低,也能间接反映企业对市场前景的预测,及企业未来发展空间大小、发展趋势好坏,还与企业当前的人才、知识和技术密集度相关。湖南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的学历(最低为专科)及职称(最低为中级)要求情况见表5

5  2013-2015年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学历与职称需求状况    单位:人/

产业名称

先进装备制造

新材

文化

创意

生物

新能

信息

节能

环保

合计

需求人数(A

14817

1629

796

959

1429

3305

572

23507

有学历要求职位数(B

9261

1138

778

907

1328

1699

410

15521

所占比重(B/ A

62.50

69.83

97.73

94.56

92.95

51.42

71.70

66.03

有职称要求职位数(C

799

241

128

338

492

236

167

2401

所占比重(C/A

5.39

14.81

16.06

35.27

34.42

7.14

40.79

10.49

由表5可以看出,一是在学历要求上,文化创意、生物与新能源产业要求最高,分别为97.73%94.56%92.95%,处于第一需求层次;节能环保、新材料和先进装备制造业要求居中,分别为71.70%69.83%62.50%,属于第二需求层次;而信息产业要求最低,只有51.42%,处于第三需求层次。二是在职称要求上,节能环保、生物和新能源产业要求最高,分别为40.79%35.27%34.42%,属于第一需求层次;文化创意与新材料产业要求居中,分别为16.06%14.81,属于第二需求层次;信息和先进装备制造业要求最低,分别只有7.14%5.39%,属于第三需求层次。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的学历要求普遍高于职称,这反映出各产业对人才未来的期望值高于当前,对市场前景普遍看好。这也说明在全球金融危机后,湖南省经济企稳回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普遍看好未来经济发展。

通过对调查样本的进一步细化分析,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重点,主要体现在本科学历和中级职称层次,见表6、表7

6  2013-2015年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学历分层次需求情况   单位:人/%

产业名称

人数

比重

人数

比重

人数

比重

人数

比重

人数

比重

先进装备制造

269

2.90

2335

25.21

5204

56.21

1453

15.69

9261

100%

新材料

130

11.40

519

45.57

489

43.04

0

0

1138

100%

文化创意

5

0.69

49

6.02

530

68.29

194

25.00

778

100%

 

34

3.77

198

21.83

675

74.41

0

0

907

100%

新能源

162

12.20

389

29.27

777

58.54

0

0

1328

100%

 

83

4.88

462

27.23

1154

67.91

0

0

1699

100%

节能环保

14

3.51

74

17.99

322

78.51

0

0

410

100%

 

697

4.49

4026

25.94

9151

58.96

1647

10.61

15521

100%

通过表6对高层次人才的学历要求进行分组分类分析,发现:一是除新材料产业的学历要求重点是硕士与本科并重外,其余六大产业对人才的学历需求高度一致,均以本科学历为主;二是只有先进装备制造和文化创意产业对专科学历的人才存在一定量的需求,其余产业都没有对专科层次人才的需求;三是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对学历的整体要求较高,尤其是要求具有博士学位的职位占比分别达到了12.2%11.4%;四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学历要求,从博士到硕士再到本科,需求量依次走高,呈现梯次结构,而对专科层次人才的需求,已进入低水平状态。

7  2013-2015年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职称分层次需求情况  单位:人/%

产业名称

人数

比重

人数

比重

人数

比重

人数

比重

先进装备制造

112

13.97

156

19.60

531

66.45

799

100%

新材料

36

14.93

68

28.36

137

56.72

241

100%

文化创意

4

2.82

14

11.27

110

85.92

128

100%

 

0

0

196

57.98

142

42.03

338

100%

新能源

72

14.57

182

37.01

238

48.43

492

100%

 

5

2.29

186

78.63

45

19.09

236

100%

节能环保

23

13.98

36

21.51

107

64.52

167

100%

 

252

10.49

838

34.90

1310

54.56

2401

100%

根据表7,对湖南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职称的需求情况进行分组分类分析发现:一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五大产业对职称的需求重点均在中级职称阶段,而生物、信息产业的需求重点则出现在副高阶段;二是总体而言,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的职称需求,从正高到副高再到中级,依次呈现梯次结构;三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对高级职称人才存在较高需求;四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的职称需求正由资深经验型人才转向知识型专业人才,人才观念正由现实型实用人才向潜力型复合人才转变;五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多元化的外向型产业结构,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特征,在和国际接轨及满足现代工艺需求的过程中,对人才提出规范化的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学历与职称的要求,必将呈稳步上升趋势。

5 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的对策

5.1 市场需求导向优化高校专业结构与培养层次

教育、人事、统计等相关部门要组织国内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发展制定未来3-6年的人才需求结构与层次计划,由相关职能部门统计汇总,报教育部备案。教育部等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未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与层次来指导高校的专业设置与招生计划,使高校招生与培养各专业、层次的人才在毕业时基本和市场需求相吻合。如表3的统计情况表明,尽管样本企业中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只有17家,少于生物产业的22家,但其未来3年对人才的需求量却高达14817人,为生物产业959人的15倍之多;表6则显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学历层次需求各不一样,大多以本科层次为主,但新材料产业却对硕士层次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新材料与新能源产业对博士需求量也很大。因此,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结构与层次的需求变化,淘汰或减少需求量逐步下降专业的招生,增加需求量迅速上升专业及相应层次的招生人数,增设新兴产业急需专业,并逐步增加相应层次招生人数,以推进高校专业结构与培养层次优化。

5.2 校企合作对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当前人才市场的供求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一方面是企业很难招到合意的人才,如表4所示,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有工作经历的职位数平均比重为41.68%,且大多要求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呈愈演愈烈趋势,尤其是一些传统理论性强的专业,如哲学、历史学、法学等专业学生就业难问题非常突出。因此,要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对接,联合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1)高校要和企业合作对接,提高人才培养的应用导向和实践能力。一是要加大引进企业高层次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人才的力度,激励他们到高校兼职任教、当兼职导师、搞讲座、开研讨会,让高校师生更多地了解、熟悉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动态、市场需求动向、产业发展趋势、技术创新难点、重点与前沿领域等。二是要创造条件让高校师生到企业中去,参加企业的生产实践与研发活动,使高校教学与科研能够从实际出发,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提升高校研发成果的应用性和科技成果转化率。

2)企业要和高校对接,加大引进高校人才,尤其是取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专家、学者的力度。一是要通过引进高校人才,尤其是资深教授、博士和其它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管理专家到公司任职、挂职、技术参股、联合立项、项目参与、搞讲座、开研讨会等,让他们积极参与到企业技术研发和经营管理活动中来。二是要为高校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良好的实习场所、条件,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实践能力。

5.3 优政策、多途径、多举措开发高层次人才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依赖性很大,如图1所示,未来三年湖南新兴产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达7151名,对高层次研发、管理与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表7显示,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要求正高职称人才所占比重很高。因此,要通过政策扶持,实施高层次人才开发工程等,多途径、多举措,培育、引进与开发高层次人才,具体包括:一是设立专门用于高层次人才开发的专项基金,按财政支出的一定比例纳入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而相应增加其比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提供有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二是对企业引进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紧缺人才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补贴额度可根据人才层次及重要程度而定,对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购房、购车等给予一定比例或额度的财政补贴和税费减免。三是实施人才特区政策和安居乐业工程,如设立高层次人才奖励基金、发展基金,奖励作出杰出贡献、创造较大经济效益的人才,有效解决高层次人才在落户、出入境、医疗、保险、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人才能安心、顺心工作,创造更大效益。四是实施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吸引人才不变身份来创业就业,如对紧缺人才,可不受单位性质、编制、工资总额等限制,其配偶、子女及亲属可随入随迁,以鼓励高层次人才不变身份、不变户口、不调档案来人才紧缺地发展。

5.4 财政资助建立职工技能公共实训基地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总量正迅速增长,尤其是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呈持续快速上升趋势,根据GM1, 1)模型预测结果,到2017年,湖南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总量将达到610万左右,届时技能人才缺口将超过260万人。因此,有效培养与培训实用型技能人才成当务之急,一是大力扶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实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与资助;二是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按照市场导向、合理定位、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原则,对职工技能公共实训基地进行科学规划与布局,财政扶持建立与完善职工技能公共实训基地,且基地要向技工院校和企业开放,提升职工技能水平;三是依托公共实训基地建立职工技能鉴定中心,以开展相关职业(工种)技能鉴定;四是组织开展各种职业技能竞赛和同业交流活动,以交流经验,共同提升技能水平;五是加强企业、培训机构、劳动力市场和公共实训基地的联系,提高基地利用率,扩大服务范围。

参考文献

[1] 蒋作斌. 新兴产业将成湖南标志性名片[N].中国经济导报 2010-12-14.

[2] 杜谦, 宋卫国. 科技人才定义及相关统计问题[J]. 中国科技论坛, 2004, (5): 136-140.

[3] 赵利军. 灰色系统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预测中的应用——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J]. 中国商界, 2012, (2): 89-90.

[4] 董奋义. 基于新改进GM(1, 1)模型的中国企业债券融资发展预测[J]. 中国管理科学, 2007, (4): 102-108.

[5] 马振华, 刘春生. 我国“十一五”时间高技能人才需求预测与人才积累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 (5): 161-163.

[6] 赵达薇. 黑龙江省文化创新产业人才需求预测[J]. 管理现代化, 2010, (1): 32-34.

[7] 李燕萍, 郭玮, 彭峰. 基于灰色理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人才需求预测——以武汉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C]. “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0: 129-132.

[8] 汪长柳. 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量预测模型构建——以江苏省为例[J]. 科协论坛, 2012, (2): 141-142.

[9] 邓聚龙. 社会经济灰色系统的理论与方法[J]. 中国社会科学, 1984, (6): 47-60.

[10] 宋涛. 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与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J]. 当代经济研究, 2005, (10): 725-729

[11] 余绪缨. 对高层次人才评价中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新认识[J]. 高等教育研究, 2006, 1(27): 88-93.

[12] 李光红, 杨晨. 高层次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 (4):186-189.

[13] 张长征, 姚成玉, 李侃, . 基于灰色理论的高层次人才规模的预测[J]. 教学研究, 2004, (6): 485-488.

[14] 郑代良, 钟书华. 中国高层次人才政策现状、问题与对策[J]. 科研管理, 2012, 33(9):130-137.

[15] 王家贵. “学历教育的负效用辨析[J]. 现代大学教育, 2012,(6): 11-23.

 

作者简介:阳立高(1978-),男,湖南隆回人,经济学博士、博士后,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本与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