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旧新政 一箭多雕


      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再出新招。会议决定,对有利于企业提高附加值、增强竞争力、促进转型升级的新购设备、仪器、软件、技术等,执行加速折旧政策。其中,201411日新购进用于研发的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设备、仪器以及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已经不足5000万元的,可以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税前扣除。而对新购设备、仪器单位价值超过100万元和生物药品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等行业和领域201411日后新购进的固定资产,允许按规定年限的60%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双倍余额递减等加速折旧方法,促进扩大高技术产品进口。

 

毫不客气地说,这是近年来少有的含金量极高的政策举措,如果能够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那么,其所产生的作用可能就不仅仅表现在某一方面,而是一箭多雕。

 

给企业减负,无疑是此项新政最直接、最鲜明的作用。按照有关机构的测算,新政出台后,仅A股所有上市公司第一年就可减少税收2333亿元,相当于201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总额的7.8%。如果扩大到所有企业、所有研究机构等,一年能为企业减轻多少税收负担,为企业增加多少投入,可想而知。

 

在不断扩中大小微企业减免税范围、提升减免税政策含金量的同时,又将政策触角延伸到固定资产环节,特别是新购设备、仪器和软件、技术等环节,足见中央在帮助企业减轻负担、帮助企业早日走出困境方面的决心和信心,也足见中央对实体经济的高度重视与关心。可以肯定,这样的政策导向,一定能够有效提升社会各方面关注和重视实体经济的信心和责任,提升各种资本、特别是社会资本投资实体经济的内在动力和热情。

 

而另一个方面的作用,就是可以促进经济转型。经济要转型,企业是关键。其中,企业有没有创新创造的动力,有没有加快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的欲望,是经济转型能否成功最为关键的方面。

 

显然,目前的经济和政策环境,都是不利于企业的技术和设备更新的,是难以调动企业和投资者加快企业转型的积极性的。尤其是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在现行政策下,是很难产生良好的投入产出效果的。也正因为如此,如何在政策上寻找突破口,让企业从政策层面增强技术、设备更新与提升的信心,就成了十分关键的方面。而改革和调整折旧政策,让技术和设备更新能够充分反映到企业的财务上,反映到企业的效益上,自然会受到企业和投资者的高度关注与重视。想一想,购买一套新的设备和技术,能够通过加速折旧等,减少那么多的税收,这样的投资,还怎么能够不吸引企业与投资者呢?企业更新设备与技术的热情又怎么能够不高涨呢?而一旦这样的氛围形成,那么,中国的经济转型与升级,也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奠定了良好的条件。

 

而另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此项新政对于稳增长、促消费、改善外汇储备条件也能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要知道,按照目前的实际情况,一方面,生产性投资严重不足,企业再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渐下降;另一方面,社会资本又严重富余,缺少投资渠道,带来炒作之风不断。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把社会资本引导到实体经济领域,引导到生产性投资方面,就显得十分重要。

 

而从社会资本的基本属性来看,投资回报无疑是最根本的目的。所以,从政策上给予更多回报的空间,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与办法。折旧新政的出台,对于调动社会资本的投资热情,将释放无限的力量和动力。而一旦社会资本的投资欲望被激活,那么,对于稳增长、促消费将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同时,更多地从国外进口新的技术与设备,不仅能有效缓解进出口低迷的矛盾,用进口带动出口,而且能够有效缓解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规模过大的矛盾,使外汇储备有了更多新投资渠和增值空间。

 

当然,折旧新政还能够有效改善企业的财务结构,让企业的账“活”起来,而不是死盯着旧政策、旧规定慢慢消化,形成账物严重不符的现象。更重要的,还能让GDP等数据含金量更高,对经济活动的反映更实。

 

总之,折旧新政的出台,将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等增添强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