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1.苗实:南怀瑾先生说,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但是现实中常常遇到的是,德薄位尊者都以为自己德厚无边,智小谋大者都以为自己智大若海,力小任重者都以为自己力大擎天。我认为,南师的话富有教育意义,值得每个人重视检讨。就我本人而言,近三五年来,由于有时候私心过重,就大有犯这三个错误的思想倾向。多亏老天厚我,及时反省,才没有落败丢丑。
872.苗实:季羡林先生说,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我觉得,季老的话相当有人生智慧,对于做学问的人,更有学习借鉴的意义。
873.苗实: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我看,在这里要做智者,首先要阅人无数,饱读史书,明察秋毫,善于知人。否则,很难做到。
874.苗实:这个世界是众人的世界,不只属于你一个人,所以你随时都要做好准备,为他人让路。毕竟,曾经有不少人为你让过路。只有如此,这个世界才能更精彩,每个人的胸怀才能更开阔。也就是说,你出彩,有自己的努力,更有别人的宽容。而且,别人出彩,也需要你的宽容。更进一步讲,出彩不代表完美,不代表成熟。尤其是一个强势的人,更要有为人勇退一步的豁达,为人设身处地的圆通,以及为人铺路架桥的雅量。只有如此,你的强势才能收获更多鲜花和掌声。
875.苗实:钱颖一先生认为,在能力培养方面,要特别强调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这三种能力。好奇心是驱动人类发现的原始动力;想象力是超越现有的知识和框架;而批判性思维则是善于对被广泛接受的结论提出疑问和挑战,并对疑问和挑战提出新解释,做出新判断。我觉得,钱先生说的不错。不过,好奇心也罢,想象力也罢,批判性思维也罢,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876.苗实:邵雍说,道生一,一为太极;一生二,二为两仪;二生四,四为四象;四生八,八为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六十四具而后天地之数备焉。天地万物莫不以一为本原,于一而演之以万,穷天下之数而复归于一。可以说,邵雍是易学大家,上面这个介绍是常识,如果有志学习研究周易,不妨从此发端。
877.苗实:一个饱受争议,甚至被舆论过度打击的人,他如果不想落败,就只能表现出高度自信。而且,这在别人眼里就必然是高傲。这样一来,这个人就很自然给人以高调的印象,肯定就不会有谦虚的美名。当然,有人会选择沉默以对,那则另当别论。那么,沉默者是否就一定谦虚?可以说,无法断定。不过,他选择沉默,确实说明了自己不想卷入舆论漩涡。
878.苗实:大家都知道,林毅夫先生是经济学界的大反派。当经济学界在国企改革上取得产权清晰的共识时,他跳出来说要为国企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当经济学界普遍认识到政府退出市场的迫切性时,他则为政府干预提供貌似强大的理论支撑;当经济学界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表示深度担忧的时候,他放出了中国经济还能保持8%增长二十年的大卫星。
879.苗实: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孔子也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我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小其心寡其欲,悟道得道,从而谦虚谨慎,不妄为,以达到内和而外治。譬如,做学问,本质上就是为了学道守道弘道,而不是为了歪曲真理,以求取名声利益权势。佛语云,天雨大不润无根之草,道法宽难渡无缘之人。
880.苗实:我做学问,有一个相当突出的特色,那就是古今贯通,中西融汇,文理会通。听说,这个可以追溯到清华学派。当然,如果我要成长为真正的大学问家,还需要后续更大努力。过去,曾经有人反对我称学者。但是,我本来就是学问中人,深具学者本色,没有什么不可以呀。
881.苗实:我此生只思考两个问题,那就是“人生当如何”和“中国当如何”。而且,思考人生主要依赖于哲学,思考中国主要依赖于经济学。
882.苗实:我之所以能够做出点学问,多亏父亲与我有一个约定,即就是你读你的书,我干我的活,各执其责,互不干涉。对此,父亲解释道,做学问,我不懂,这是你的喜好,自己做主,尽善尽美。
883.苗实:一部作品,要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就需要一位有良知的作家。可以说,我也是作家群体中的一员,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力争不流俗,不盲从,不歪曲,自始至终坚持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一支笔,去提示世人,警醒政府,照亮时代。也许,我很孤独,生活困顿,更有愧于家庭。但是,有良知相伴,自然心安理得。
884.苗实:说真的,我的前半生太紧张了,以至于没有给自己留出自由活动的空间,尤其是从进入校门到现在。也就是说,一根筋,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话说,学海无边,回头是岸。所以,我非常想放慢脚步,以便四处张望,好好欣赏一下周边的风景。过去,还是过于功利了,从来没有静心的机会。现在好了,可以借机从尘世间抽身出来,从心灵最深处,做一回真正的佛教徒。
885.苗实:接触佛学,同我学习研究经济学的时间差不多,已经有十六年了。可以说,学佛并不是那么持续,那么系统,那么扎实。说白了,俗心过重,长期难于脱身,几乎一有时间就去服务于经济学了。人常说,天机不可泄漏。这三五年来,我话说得不算少了,或有甚至定有误导众生处,万望佛祖多多宽宥,多多恕罪。
886.苗实:自说自话,已经快五年了。可以说,引来了不少围观者。而且,在这些人当中,各种表情都有。仔细想来,一种思想的出现,能够吸引群众,不管是好奇,不屑,同情,还是理解,大可以作奇观解。要说是机遇,更多应该感谢当下这个风起云涌的网络时代。好了,我准备休息一段时间,再作分解。
887.苗实:杨绛先生曾说,我无名无位活到老,活得很自在。确实,一般人只知道求得名誉官位,那才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却不知道没有名声没有官位的人生情趣是最实在的;一般人只知道饥饿寒冷最令人忧虑,却不知道那些不愁吃穿的达官贵人,由于种种欲望而患得患失的精神折磨才是最痛苦的。所以,非富非贵,无名无位,活在当下,珍惜就好。更进一步讲,一个人的幸福,取决于性格,与富贵名誉无关。为什么人人要修行?无他,就是为了有个好性格。换句话说,人来到世间,修行大于名声利益权势,最为重要。
888.苗实:当下中国,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个要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另一个要实现政府租金最小化。当然,这两个问题要有效解决,必须办好一件事,那就是法治。之所以法治那么要紧,就是因为无论是市场,还是政府,只有恪守规矩,才能减小交易成本,从而各尽其责,各美其美,建立起法治的市场经济和现代政府。更进一步讲,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企业的分内之事,只要效益好,企业没有理由不生产,甚至扩大投资,而政府的根本任务就是提供法治秩序,为所有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既不粗暴代替市场,也坚决不做破坏市场的事情。
889.苗实:许小年先生说,今天你们所看到的所谓成功人士,都不是追逐潮流追出来的,没有一个。没有一个是追逐潮流追出来的,都是自己认定了一个方向,就一条道走下去。你说哪一个是追潮流追出来的?都是走自己的路,让人家随便说什么去好了。我认为,许先生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完全是这样。譬如,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来的中国经济学家,就是追逐市场化潮流追逐出来的。当然,经济学家主要是做学问,又必然远离某些社会潮流。
890.苗实: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国务院座谈会上表示,总理,我们不需要国家的产业政策扶持!只要有公平竞争的环境,企业自己就可以做好!我认为,这才是大实话。本来,产业政策就是歪和尚念歪经,根本就成不了气候。要知道,没有企业合理的自发行为,产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企业的合理自发行为,取决于企业家精神的深度挖掘。
891.苗实:新浪微博达人隆裕太后指出,没有思想自由,何来创新意识?沒有创新意识,奢谈什么创新强国?没有互联网只有局域网,青年一代如何了解世界?不了解世界又怎能与世界接轨、走向世界?不能自由表达,谁能知道群众在想些什么?不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又如何凝聚人心发挥好他们的创造性积极性?不允许揭露和质疑,世界就永远没有真相!我觉得,太后所言极是,封闭僵化,不是真正成就社会主义,而且有损于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在改革开放取得一系列辉煌成果的今天,还存有封闭僵化的思想流毒和荒唐做法,是自设障碍,自乱阵脚,有违常理,不得人心。
892.苗实:方孝孺说,不安于小成,然后足以成大器;不诱于小利,然后可以立远功。说实在话,我2001年大学毕业的时候,正是这个心理。当然,我现在还远未成大器,远未立远功。毕竟在我看来,尽管当时我不愿意做高中物理教师,但是别人做高中物理教师也挺好,完全不亚于我做独立经济学家。
893.苗实:杨绛先生说,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觉得,杨先生说出了人生真实感悟。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乃成,或者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是这个道理。
894.苗实:A.封闭僵化不可取,改革开放要并举,厘清公私靠法治,市场经济造繁荣。B.平生所思,只为学问,与世无争,心安理得。C.我很渺小,不少人比我强,我争不过;我很伟大,不少人不如我,争不过我。D.说真话,难能可贵,不正常;说假话,习以为常,挺疯狂。这是一个什么社会?真善美被抛弃,被掩埋,腐烂了,臭掉了。E.不满足人民的愿望,不维护人民的利益,不珍惜人民的宽容,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喊得越响,越显得虚伪,越不靠谱。而且,不接受监督,不接受约束,就是假的为人民服务。F.人,为什么,要上学或求学?我认为,就是为了养成一种精神,而这种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乐于奉献,敢于牺牲。只有如此,才能担大任,受大罪,成大事,为民族计,为国家计,为人民计。
895.苗实:当一个人被重视被抬高被吹捧,甚至有点过度的时候,这个人往往会选择低调,保持谦虚,夹着尾巴做人。与此同时,当一个人被歧视被贬低被打压,甚至有点过度的时候,这个人常常会选择高调,自矜自负,语不惊人死不休。在中国文化思想界,前者以体制内学者居多,后者以体制外学者居多。这里必须明白两点,一个是体制内学者势力大资源多,自然有机会被抬高被吹捧;另一个体制外学者无势力无资源,更多时候被贬低被打压。所以,什么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不能简单说谁谦虚谁高傲。更进一步讲,在灵魂最深处,体制内学者未必谦虚,体制外学者未必高傲。白岩松先生说,我曾经开过一个玩笑,中央台这个地方拉一条狗进来,播上一个月也就成了中国名狗;背靠着大树,你自己就成为大树。可见,体制内有不少人并非有真才实学,而是沾了体制的光。如果没有体制这堵墙,放开公平竞争,进行优胜劣汰,我想原来的体制外学者肯定获益会更大。
896.苗实:过去三十多年,跋山涉水,艰难险阻,什么苦都吃过,什么罪都受过,唯有一颗不变的心,在支撑着我。回顾,是为了展望,而经历了播种,作务之后,才会迎来收获的季节。可以说,我是虔诚的佛教徒,最相信因果。那么,有播种作务的艰辛,就必然有收获的喜悦。在父母眼里,播种作务到收获,最长时间是三五年;而在我眼中,播种作务到收获,至少需要三五十年。也许,这就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所在。所以,种庄稼需要十分的耐心,而培养人才就需要十二分的耐心。更进一步讲,造就一个真正的人才,是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而不是一时一地之小名小利。可想而知,要使一个民族脱胎换骨,焕然一新,需要的耐心和胸怀当以三五百年计。
897.苗实:中国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公私不分,相互绑架。在企业家成为亿万富翁的同时,官员也成为了亿万富翁。这样一来,受穷的群体自然是底层老百姓。你看,腐败官员一倒,相关企业家也就牵连其中,甚至所经营企业也跟着垮台。也就是说,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官员企业家狼狈为奸而鱼肉底层老百姓的结果,而非普惠非共享。更进一步讲,这种靠政企联盟搞投资的所谓中国模式,是相当不健康的,不具有可持续性。毕竟,造成的贫富差距会愈来愈大,上层生活灯红酒绿,骄奢淫逸,下层百姓疲于奔命,嗷嗷待哺,甚至其中大多数人受不起教育,看不起医生,住不起房子,养不起老,最终的结果是冰火两重天,天堂地狱共存,矛盾不可调和,经济社会危机不断。人们常讲,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而当下中国,恰恰缺乏法治,企业家肆无忌惮,官员无法无天,底层老百姓叫苦连天。这是什么社会?完全可以断定,这种计划与市场并行的双轨制社会是天底下最糟糕的社会,用万恶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尽管如此,还有人无耻地鼓吹中国奇迹,到处给无知的人们宣讲所谓中国模式优越性。良可浩叹呀,中国经济理论界,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悲不可言。
898.苗实:在一个有序的市场经济中,生产是正常的,分配是合理的,消费是积极的。而在一个扭曲的市场经济中,生产是不正常的,分配是不合理的,消费是不积极的。究其原因,是政府这只乱摸的手扭曲了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尤其在当下中国,更是如此。譬如,政府干预生产,政府干预消费,政府干预分配,处处可见,惨不忍睹。而这样做的结果,严重破坏了机会均等这一市场经济的根本原则。
899.苗实:自古以来,中国人的制度观念极其淡薄,甚至到了没有的程度,包括孔子,老子,释迦牟尼在内。可以说,中国的思想文化是向内拓展,没有对外的建构,只问道德,不及法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制度建设。但是,最失败的也是制度建设。当下,市场没有规矩,政府没有规矩,乱象丛生,矛盾重重。所以说,中国改革开放是最大的难事,难就难在中国人的观念陈旧,而新观念没有群众基础。更进一步讲,改革开放需要强而有力的政府来推动,同时又要改革政府。如果没有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新政府出现,改革开放就难以取得重大突破或决定性成功。
900.苗实:中国的传统文化,无论是儒学,道学,还是佛学,主要是为了把人从污浊的世界中解脱出来,从灵魂最深处加以改造,还一个清白的自己。或者,正因为人生的苦难太大,所以送你一个在不断前进中可以依赖的精神拐杖。不过,从现代社会的角度看,这个污浊的世界,如果安装上法治,就可以变成一个清明的世界,从而人人自安,和谐繁荣。更进一步讲,我相信道德,更相信法治。而传统文化重要,现代文化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