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渠先生夜话(73-75)


721.苗实:中国知识分子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一个层面是改变自己的命运,另一个层面是改变自己国家的命运。而且,这两个改变往往存在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个人发展了,国家也就进步了,反之亦然。古人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其实,作为知识分子,在物质贫困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以富裕的精神影响着时代前进的脚步。这样的话,穷亦可兼济天下。

722.苗实: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在华盛顿外交关系协会举办的论坛上表示,伴随着中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缺乏自主创新将成为一大瓶颈。中国是个耐人寻味的案例,20年前美国人均GDP是中国的40倍,现在是中国的五倍,而且这个差距还在缩小。问题是当你仔细看,这么高速的增长,是生产力大幅提高的结果。这些增长不是自身的,而基本上都是借来的。汤森路透近几年来的调查显示,全球100名最具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公司当中,美国有45个,而中国的数字是零。自主创新在于提出别人没有想过的东西,问题是,如果一个社会对你能想些什么、讨论什么都有限制的话,要在传统框架之外思考问题以达到创新,是非常难做到的。尽管中国正在往正面的方向改变,但还是过于缓慢。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增长已经到了尾声,而中国则是迟早会面临自主创新不足的问题。我认为,老人家对于中国的认识比国内的某些高喊奇迹的经济学家要清醒得多。而且,如果中国决策层不真正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的话,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极有可能要放缓,甚至会掉入双陷阱(即转型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之中不能自拔。过去,我们靠要素大量投入以及国外引进的技术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人口红利和后发优势已经出现疲态的情况下,怎么办?只能依赖于自主创新来提供新的增长点,别无选择。

723.苗实:我长期痴迷经济学,就意味着经济学占有了我。可以说,为了经济学,我能付出的都付出了,几近于毫无保留。正如恩公白老先生所言,在这个急功近利、以物质享受为主的特殊年代里,有一位把精神生活视为高于一切的奇人,他就是“学者苗实”。奇就奇在了,他好不容易从宝鸡农村到城市上大学,却在大学毕业时放弃了体制内就业,成了经济学研究的个体户;在大学的专业是物理学,却放弃自己的专业自学经济学;为了自己认定的理想——追求经济学真理,创新经济学与推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可以舍弃一切,包括爱情、家庭、工作、社会组织,甚至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可以不要身份证,不要手机、电话;在自己设定的目标下,他可以不顾一切地去奋斗,沉浸在自己的理想中,尽管这种奋斗可能是毫无意义与毫无收获的。他尽管一无所有,身处关中农村,生活在中国社会的最底层,但研究的却是两个顶层设计——经济理论的顶层设计与中国经济改革的顶层设计。他提出了“新三元悖论”.“大小经济学”和“新痛苦指数”等三大经济学理论创见,同时在设想着中国人的未来幸福生活,规划着中国的改革与转型,一直在写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文章,评论着吴敬琏、厉以宁、林毅夫这些中国顶级经济学家的观点,筹划着他的中国经济改革转型研究院,即国家转型研究院。

724.苗实:一作家朋友与我交流,其中有几句话是这样说的,看了您的文章和书籍,给我的感觉非常非常勤奋。恕我直言,第一感觉还是传统,泛泛而谈的文章(格局上未有大战略建树,拘泥于太狭小的框架),第二不太适合互联网传播(文字、文风等不够鲜活)。以上建议,供您参考,对您成功和学术发展必有用。不妥之处,请谅解。我认为,这位作家朋友是一位极其不错的热心人,触及了某些问题,对我日后发展大有裨益。不过,给我的感觉是,他很可能没有修习过经济学,也不了解经济学界的真实生态。当然,他能够从个人经见的角度勉为其难地谈论自己的看法,实属难能可贵。就我而言,早已习惯于经济学家这种形而上的抽象思维,而对作家那种汪洋恣肆的形象思维缺乏深入了解。更进一步讲,隔行如隔山,各人有各人的小圈子,以致于思想意识很难突破,彼此之间也就无法实现无障碍交流。所以说,专业知识既开阔视野,又禁锢思维,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725.苗实:北大姚洋先生表示,思想家有自己独立的人格,需要独立的空间,可以自己去生长。对于姚先生提及的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也就是说,一个社会需要思想家来滋养,而要出思想家,就必须放松管制,让自由之花美丽绽放。而且,没有思想家的社会是一个迷茫的社会,甚至是一个没有活力的社会,一潭死水,臭不可闻。

726.苗实:姚洋先生说,印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发展中国家搞民主也可以搞成。有人老说我们教育水平低,所以不应该马上搞民主,但印度教育水平比我们低多了,照样搞成了民主。可以说,我赞同姚先生这个观点。而且,民主是普世价值,文明国家必须有民主,这样老百姓才能有真正的幸福感。

727.苗实:姚洋先生指出,在中国,政府太强大了,而且还跟其他国家的政府不一样。在别的国家,政府是不直接参与经济的,而在我们国家,政府是直接参与经济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发展市场经济,像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说的那样,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很困难的。我认为,姚先生说的是大实话。而且,决策层首先要从理念上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然后,还必须有强大的执行力。

728.苗实:一早年的朋友好奇地问我,您读书三十三年,付出的代价超百万之巨,得到了什么呢?我说,从物质财富上看,可能一无所获。但是,从精神财富而论,硕果累累。而且,作为一位独立经济学家,能够通过自己的文章为社会大众答疑解惑,我已经心满意足。可能,我自己的这种幸福,不为大多不明就里的人所理解。当然,独立经济学家在一定意义上是思想家,这个社会价值是从金钱上不可估量的。或者说,文化的价值更具有永恒性。

729.苗实:只要有合理的价值观,选择什么道路都是光明的。行路难,梦难圆,难道放弃就能解脱?所以,既然选择了某条道路,就应该坚持不懈,不断付出努力,确保走好自己的人生之旅。其实,认为这条道路比那条道路更容易成功,大多时候属于错觉。客观上说,任何道路上取得个人成功,都需要流血流汗。如果很轻松,那么这个成功就不真实,极有可能是假借别人的功劳。

730.苗实:厉以宁先生说,在中国,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阻力很大,必须认清这些阻力。第一个阻力就是利益集团的存在,改革可能会使他们的利益受损,所以他们会坚持原来的做法。第二个阻力是制度惯性。经济学里有一个词,叫路径依赖。就是老路走惯了,适应了,就不想改了。第三个阻力是,中国还缺乏独立完善的市场主体,企业还不是真正的企业,不能自主经营,受到的捆绑特别多。这也阻碍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第四个方面,市场要发挥作用,必须建立市场信用体系。没有信用的社会,不适合市场业务的开展。包括ZF在内,作为交易一方,都应该讲信用。市场经济的建设,必须和道德建设是同步的,而目前,中国的信用体系建设才刚刚起步。我认为,厉老说得没错。不过,利益集团是谁,没有明确说。其实,中国最大的利益集团是谁,天下人都知道。所以,下来最根本最现实的问题是如何让利益集团妥协,使深化改革落到实处,从而实现发展成果共享的目标。依我看,与虎谋皮不可能,只能虎口夺食,这就取决于决策层的魄力了。

731.苗实: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先生说,我一直有这样一个判断,有人说我大胆,但是我认为我是有根据的,那就是我们的林毅夫教授是很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但是请大家注意,我说是很有可能,并不是说一定能。他能不能获这个奖,取决于他自己继续不断的努力,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得怎么样,我们的国家是否能更加强大。林毅夫教授提出的中国新农村建设理论,他发展的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已经达到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水平,但他不是美国人,现在还不能获得。今后一段时期里如果我们国家的经济如他所预判的那样发展,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了,也就是他的理论得到了实践的检验,那他就一定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我深信。对此,林毅夫先生表示,我自己做研究,就是了解经济现象背后的道理所在,然后把它变成理论的语言供大家参考。能不能得奖,我想不是主要目标。韩主席这么说,我想是对我个人的期望。但我认为中国经济学家得诺贝尔奖,大概不是我这一代人,而应该是我的学生,或者我的学生的学生那一代。对于韩先生的发言和林先生的回应,我认为无可厚非,都可以理解。不过,创新在中国,尤其是经济理论创新在中国,还缺乏应有的环境。至于林毅夫先生的新结构经济学,我以往的批评已经很多。在这里,需要补充的一点是,产业升级取决于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需要自由竞争的思想市场来孕育。要实现这一点,政府必须是法治约束下的有限政府,而不是像中国当下这样直接参与经济的大政府。更进一步讲,双轨制久拖不决,管制不亦乐乎,贫富分化加剧,腐败现象猖獗,等等,都是大政府的衍生物。如果不老老实实面对并解决这个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决定就是一纸空文。

732.苗实:人大经济论坛一资深网友问我,您作为独立经济学家,与林毅夫教授有何不同?我回答道,对政府而言,林毅夫教授是技艺精湛的美容师,而我是忠言逆耳的医生。说白了,就这么简单。而且,在中国目前这种情况下,美容师是座上宾,医生不受待见。所以,改革难以深化,踯躅不前。 

733.苗实:中国经济增长高,与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密切相关。可以说,这种经济模式借助于后发优势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是缺陷是没有持续性。毕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还是创新,而中国的软肋恰恰是创新不足。所以,转型的事情不能忽视,必须常抓不懈。

734.苗实:转型的事情已经喊了快二十年了,但是成效不大。为什么呢?无他,我们过于痴迷经济高增长,是赶超思维在作祟。在这种情况下,数量追求永远是第一位,而质量效益被抛在了脑后。其实,中国发展不仅仅是百年大计,而且是三五百年之大计。或者说,是永恒的大计。所以,要放慢节奏,打好基础,缓缓图之,而人为制造所谓的中国奇迹是涸泽而渔,大有哗众取宠之嫌。这里,打好基础,就是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735.苗实:过去三十年,是市场之路;未来三十年,是法治之路。当然,深化改革必须落到实处。什么都想出奇迹,哗众取宠而已。只要活得真实,顺其自然最好。管制少一些,老百姓自在一些,这就是最现实的中国梦。

736.苗实:人是真假参半的玩意,甚至真为1%,假为99%。之所以真,是因为暂时存在着;之所以假,是因为不存在几近于永恒。如果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即便计较过,争论过,也会认为只是一时冲动,而不计较不争论才是明智的选择。有时候,细想之下,为了一张嘴和一张脸争得头破血流,皆为贪嗔痴,而得来的权利名没有真正意义。毕竟,一阵狂风暴雨之后,一切将被荡涤得干干净净。也许,这种冷酷的理智,没有任何颜色。但是,这就是真实。

737.苗实:今天是母亲节,原来打算发几张母亲的照片上来。但是,母亲得知后,不让发。说实话,我的母亲不识字,因为自小就要干农活,没有学费,也没有时间去上学。不过,她最识大体,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不停歇。一年到头,就是做饭,洗衣,干农活,只要忙着,就高兴。可以说,是她的勤劳耐心加父亲的魄力机智成就了我们这个幸福的家庭。在这个特殊日子,祝父母亲开心就好,尽量不要过于操心已经成人的子女们。俗语讲,儿女自有儿女福,莫为儿女做牛马。当然,父母在地里忙惯了,一时半会无论如何也放不下。在二老眼里,猕猴桃作务不好,少卖钱,邻居就要笑话,戳脊梁骨。

738.苗实:在未来的发展中,希望自己一如既往,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虔虔诚诚礼佛,有更多谨慎,有更多谦虚,有更多知足。

739.苗实:吴敬琏老先生指出,现在有一个非常不正常的情况,就是没有技术没有知识的劳动者的稀缺程度,比起有知识、有技术的劳动者的稀缺程度要高。大学毕业生就业很困难,但是农民工保姆就业很容易,而且现在新就业大学毕业生工资比农民工保姆都要低。我认为,吴老这个说法不妥。因为,农民工保姆也分熟练工和新手,如果是熟练工,当然稀缺程度就高,工资相对也高;如果是新手,当然稀缺程度低,工资相对也低。与刚毕业的大学生相比,这些熟练工更有知识和技术,就市场需要而言。所以,他们的工资比刚毕业的大学生高很正常。而且,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书本知识可能不少。但是,未必适应市场需要。

740.苗实:面包也好,自由也好,是现代社会的个人必需品。在中国,改革开放前三十年解决了面包的问题。而未来三五十年,重点是解决自由的问题。对于自由的践行,是通过法治来摆正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我看只是一个理想目标。也就是说,中国的过去和当下,还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进一步讲,为了理想的实现,还有许多艰苦的工作要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也许,满足嘴已经不是问题,而满足大脑,场场是硬仗。所以,中国的决策层压力不小。毕竟,中国这么大,阶层这么多,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声音或要求。

741.苗实:经过一个月的投票,认可苗实三论(即新三元悖论.大小经济学和新痛苦指数)的投票率是23.54%,不认可苗实三论(即新三元悖论.大小经济学和新痛苦指数)的投票率是11.85%;认可滕泰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投票率是11.69%,不认可滕泰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投票率是13.69%;认可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的投票率是21.54%,不认可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的投票率是17.69%。也就是说,苗实三论的认可度是70.63%,滕泰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认可度是35.07%,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的认可度是64.63%。当然,这只是初步结果,仅供参考。[注]新三元悖论的提出时间是2009年9月,大小经济学的提出时间是2010年1月,新痛苦指数的提出时间是2010年6月。荣幸之至的是,这三大经济理论创见在中国经济理论素养最高的论坛人大经济论坛获得持续探讨达五年(即2009-2014)之久。

742.苗实:人生难免起起落落,悲欢离合。但是,要长久,离不开谦虚谨慎。也就是说,谦虚能够不自满,沉着冷静,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并立于不败之地;谨慎能够小心驶得万年船,平平稳稳,不紧不慢于长期积累中取得不俗的成绩。古人云,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而依我看,应该是英雄隐世,使竖子成名。所以,有时候,认识到成就等于零,也是成就,即有为是成就,无为更是成就。当然,佛家讲,随缘也是成就。   

743.苗实:在西汉刘向编撰的《说苑·说丛》中是这样说的,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以避其诡;非所争勿争,以避其声。明者视于冥冥,智者谋于未形;聪者听于无声;虑者戒于未成。世之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可以说,这段话对我有所警示,也顺便送给忙忙碌碌东奔西跑的各位朋友。

744.苗实: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可以说,如果领悟了无门禅师的这首偈子,就可得观自在。印顺法师认为,谁有观自在的功德,谁就可以名为观自在。布袋和尚也说,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底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他还说,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745.苗实:北大刘伟教授说,毫无疑问,中国经济是当代最为活跃、最为生动的经济。中国经济及相应的现代化进程,为我们这一代人创造着空前的幸运,即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确有可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成为现实。在这种历史的幸运中,对于中国的经济学者,历史又给予特别的恩赐。这种恩赐在于,一方面,中国经济对经济思想和理论提供了极大的历史需求,这种历史需求是中国经济思想和学说发展的最大动力;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对经济学要求的急切,使得社会不能不给予经济学者极大的宽容,对中国历史稍有认识的人,都不能不承认这种宽容的博大和难能。经济学者应当珍惜这种机遇,应当对得起这份宽容。我认为,刘先生说出了经济学者共同的心声。的确,经济学和经济学者推动了时代的发展,而时代的发展又孕育了经济学和经济学者。

746.苗实:近期,听到圈内人传言,华人数学家张益唐先生是数学界非常有趣的人物,而经济学界极其类似的人物就是独立经济学家苗实先生。他们都富有创新能力,一个是为了数学敢于什么都不要也能什么都不要的奇人,另一个是为了经济学同样敢于什么都不要也能什么都不要的奇人。其实,我认为,除了痴迷数学或经济学,我们与常人没有什么不同。可以说,我读书三十三年做学问十三年完全是靠啃老来实现的,而张先生是自食其力。所以,张先生比我伟大得多。也许,就像张先生所言,学问没有用,向来与钱就无关,即本质上学问家是无辜的。

747.苗实:原来,我的新浪博客定名为“苗实:做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意思是解释经济学的真实世界,不做脱离现实的数学游戏。事后仔细琢磨,这个名字过于专业,没有学过经济学的朋友不大明白。而开设博客的目的,是为了宣扬我自己对经济学的理解,对中国经济的解读,以及包括对人生的思考,对象主要是社会大众。所以,决定重新定名为“学者苗实:一唱雄鸡天下白”,意思是希望我的见解,天下人都能够明白,如同公鸡一叫天就亮了一样。

748.苗实:天生我材必有用,贪恋名利必迷乱。真知天性喜宁静,自古圣贤皆寂寞。国际潮流猛如虎,谨慎转型崎岖路,夜郎自大非中华,海纳百川成新命。                                                

749.苗实:名人是名人,富人是富人,权贵是权贵,他们都不是学者,而学者只是学者。一旦学者禁不住名利权的诱惑,与他们结合,就不是单纯的学者了。所以,只做学者,不是一件容易事。既然是难上加难的事,就说明这类人几近于无。也就是说,学者不从俗,而脱俗,是极为稀奇的事情,非大丈夫而难致,尤其是当下中国。说实话,我是一个单纯的学者。但是,我不可能长期如此。毕竟,我还要正常的生活,而一个家庭的支持很有限。从思考的问题而言,我纯粹是国家级学者。但是,国家没有支付过我一分钱。可以说,我放弃了一切,就只想做学者。但是,要想继续,在未来的现实中已经不可能。对于这一点,我只能认命,本质上没有什么遗憾。

750.苗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质上讲的就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如果更进一步的话,我看还是着眼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志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毕竟,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由于缺乏效率,浪费资源,腐败泛滥,贫富分化,难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