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流浪与反思:文化冲突、经济发展和社会思索


    来美半年多了,大部分时间在图书馆蹲坑,小部分时间在学习中式烹饪和发艺,更少数时间在流浪。蹲坑为了让所谓的事业走得更远,烹饪纯属喂饱和顺便娱乐,发艺可以让自己看起来不至于那么邋遢,流浪则无愧于Visiting的称号。

917日拉伯克的下午让人无比烦躁,出于据说很多年未曾见的多雨天气,出于连续几个月空间计量经济学书籍和文献的折磨。于是,开始想写点什么,调节一下心情,让蹲坑的日子不至于如此沉闷。写作于我,原本是一件非常静心的事情,但而立以来对生活、对理想、对现实的思考,使写作看起来如此矫情。不过,事实上,国库是出了不少钱,养活了包括我在内的一大群在美国流浪的俗人,于是不得不学到点什么,并把他记录下来。

 

文化冲突

——关心与问候。初到美国,无论是走在大街上,又抑或是在其他公共场合,听到最多的话语无非“Excuse me”、“Sorry”、“How are you today?”、“Hello, sir”等问候。一直以为他们会接下来继续说点什么,即便是在我蹩足的英语口语条件下。然而,美国佬在说完这些后便会各自干自己的活。于是我明白,美国的问候就像中国人问“吃饭了没?”、“吃了”之类一样简单。

——群居与独居。老美强调独立的生活,即便是刚入校的本科生,也会居住在有单独卧室和洗浴间的公寓里。所以,初到美国的日子是简单重复且枯燥的,就连一个人独自砍大排骨炖汤也变得十分有意义。直到楼底下印度哥们敲门之后,我才明白不能打扰他人是基本的准则,尽管印度哥们被我手上带血的菜刀吓唬得只能猥琐地表达他的愤怒。

——学习与休闲。学习是此行的主要目的,我强迫症地要求自己每天去图书馆蹲坑。蹲坑的结果是屁股和大腿肥了无数圈,于是开始鄙视哥伦比亚大学某哥们提出的所谓“屁股大与聪明具有正相关关系”的结论。蹲坑的另外一个结果是发现了图书馆候鸟式的填满和空洞。任何的假期,都会让图书馆空洞得像“京城81号”一样。

 

经济发展

——产业和企业。美国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国家。按照之前对经济核算的理解,无论是投资、消费和出口,还是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等口径,美国均应该是一个产业发达,企业众多的国家。然而,在混迹德克萨斯、新墨西哥、犹他、亚利桑那、怀俄明、科罗拉多等西部城市和荒原之后,才发现美国的城市是少有工厂的,而非城市地区也是少有产业的。是什么支撑起了美国的富饶?我想,布雷顿森林体系所确定的美元国际地位,以及美国式创新,将是以挣取美国外汇为目的他国资源、产品持续流入的根本保障。

——污染的源泉。中国对塑料袋和节约用纸等的宣传,以及中国城市对汽车使用的限制,让人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概念:塑料袋、尾气等是污染的源泉。然而,美国公共场合无限制地提供厕纸,超市无所谓式无偿提供大量塑料袋,2010年每千人拥有汽车量已达到812辆,让人不得不开始质疑国内关于污染源泉的主张。于是,意识到工业等产业发展才是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意识到工业化中期以产业转移承接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将是一个长期难破的局。当然,这也助长了每天到图书馆用几十张厕纸的嚣张气焰。

——质量与细节。相比较中国上海、北京等地,美国城市看起来到处都是破破烂烂的。这种印象不会改变,直至进入建筑物的内部。特殊的门吸设计,带搅拌器的下水通道,内部高档且质量上乘的装修材质,让人不得不重新中国人城市形象设计。究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式的外在化,还是“韬光养晦”式的内在化?结果不言而喻。

——规划与理念。交通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美国的交通四通八达,且多数以“street”、“Ave”命名,城市道路设计基本按照网格式理念,并以“Stop”标识来控制行车安全。与此同时,国内主要的城市道路和交通设施设计均按环射型理念进行设计。这不由让人联系到“经济地理学”中对区域发展模式的罗列:增长极-点轴式-网格式。环射型是典型的点轴式发展模式,而网格式才是发展模式中备受推崇的理念。所以,究竟是理论传播中出现了误差,还是具有了中国特色?我们不得而知。但国内大中小城市堵成一锅粥的现实,还是让环射式设计颇受诟病。

 

 

社会思索

——教会与《圣经》学习。美国是一个教会十分发达的国家。对免费餐和以《圣经》学习提高英语能力的诉求,使得初入美帝的人,对教会活动缺乏抵抗力。从与众多基督徒的接触来看,信仰使美国人更感恩,更善良,信仰也使男女老少更有事做并获得尊严和荣耀。长期以来,对国人信仰缺失的批评不绝于耳。信仰缺失导致对金钱、地位和权力的狂热追逐,由此产生价值体系的混乱和社会行为的失控。由此,重构国民的信仰体系将十分迫切,无论是用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又抑或是其他信仰。

——职业与价值。价值延续于信仰。无论是每日步行所遇见黑人警察的微笑,还是图书馆里扛垃圾筒白人小哥的淡定,又抑或是系里楼前打理花圃老大叔的专注,均显示出美国人平等而自信的职业价值取向。这种职业自信,让我等所谓“高尚”之人,即便身穿10块钱T-Shirt、留着3毫米板寸、背着破烂双肩包,也不觉得寒碜。

——商人的道德。商人是逐利的动物,无关国界。美国梦,让人觉得美国一切皆好。直到在Wal-Mart买到了过期牛奶,并受到售后服务的无礼对待后,才意识到商人的道德无关国籍。而进行BBB投诉并获得将近15倍的赔偿后,也终于意识到商人的道德需要评级和监控。于是,也想到国内的地沟油等,是时候加强质量监控了。所幸李总也开始注意到这一问题,并将重构质量信心纳入了政府管理的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