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杠杆的政治力量


 

    货币杠杆的政治力量

 

数据显示,中国国企的地盘正在缩小,但因为它们的利润远低于资本成本,它们依然拖累了增长。如果中国实施去年宣布的经济改革(尤其是打破除电网等自然垄断业务以外的一切垄断),让政府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中国私企将取代国企在服务业的角色。这将让中国保持相对高速的经济增长,从而继续其作为全球增长主要驱动因素的角色。并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

过去认为市场决定资本的投资回报利率是错误的。

资本利率不是由市场决定的,是由政府决定的。

市场只有消费需求。而投资成本的利率则由政府操纵

最明显的是美联蓄主宰着国际汇率,从而决定了世界资本的投资方向。这是货币理论的基本常识。那种“国企不如私企”的老生常谈,在中国模式的经济战车下,早被辗得粉身碎骨。

私有制与公有制之争,源于马克思的《资本论》。在剩余价值是剥削所得的误解下,判了资本的死罪。为了消灭资本,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国十条”垄断市场的交易权。

这套经济政策揭示了货币的杠杆作用,否定了货币的周边效应,起了压挤私企的后果,穷民强国。成为冷战时代两个阵营的分水岭。

”私企富民,国企强国。”的事实,让中国弃苏投美和苏联解体。

邓小平三坚持开放市场的模式,让中国走进了全球化,并成为世界举重若轻的投资大国。中国靠的就是国企集团军的同心让利。国企垄断市场不假。但是,中国模式中的国企“民粹主义”极重,压外企不压中国私企。

中国国企保住了人民币的主权,牢牢控制在中央。

80年代英国撒切尔夫人政府的私有化浪潮制造了拉美金融风暴和九十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

江泽民朱基力挽私有化解体国家主权的狂澜,坚守央行的人民币主权,斩断了中国私分四大银行系统的冲击,垄断了投资大权。

胡温接捧之后,集中16大央企收复矿业、钢铁、电力、房地产等流失的阵地,用4万亿人民币刺激市场,振兴了世界经济。并造成了格林斯潘的老道失算。

中国央行从2000年从不足1万亿外汇储蓄开始,紧缩政府外汇开支,高储蓄外汇冲破3万亿。

2008年,格林斯潘因美元滞流回收失利下台,由伯南克上台贬值美元,刮起金融海啸向中国喊话。中国央企立下了汗与大功。

中国不肯改变国企高储蓄外汇的模式。

拉美国营回潮加盟,欧洲用欧盟挽救希腊危机,其实都是对撒切尔夫人私有化的否定。

近期英国议院分家地震,与撒切尔夫人的私分国企无不关系。苏格兰权贵认为私有化国企分配不公平。要求国营复归。

中国模式证明,私有制与公有制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所有制的本质与政治关连,尤其与货币的主权相关,市场不是单一的经济市埸,实际上市场是社会结构。它由文化、政治和经济三方面组成。

货币作为市场的价值杠杆决定着国家的强弱。

国与家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家代表民族,国代表权力。政府代表国,不能代表家。因为政府无民信不立。只有受家和各民族拥护才能成立。

货币是市场的交易信物,代表了民信。但是却由政府掌握。归根结底,民信是被政府操纵的。

货币的杠杆作用显示了政权的威力。马克思的《资本论》揭示了货币杠杆的威权!

中国政府不放弃马克思主义就是维护了人民币的主权。靠的就是8500万党员和家属参与国企的贡献。

恩斯揭示了货币主权能使国强却不能使民富。原因是国企占有了国家资源垄断市场压制了民富。

在民生家计上,私企才显示了富民性能。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竟争力的学问。它的目标是“国强民富”。孔子总结为:足兵。足食。民信之矣。从来就没有牵涉体制问题。体制问题的争论始于马克思的世界大同的共产主义。

恩斯认为,世界本来就大同着。何必共产主义呢?这就是马克思的体制统一的“科学社会主义”的谬论,他要全球实现国企。恩斯提出货币的杠杆理论可以富民。

只有国企就只有国强。将失去足食和民信。子曰:无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强大到不可一世的前苏联因缺衣短食解体了。能挥手调动6亿中国人的毛泽东因饿死农民失民信了。邓小平站了起来,用混合体制拯救了中国。

中国有世界上最多人的共产党员,他们大多数是以奉献为信仰的教徒,在马克思主义和反腐运动还能凝聚2亿人口的力量时,国企就是中国立于世界的顶梁柱。除非中共解体,才会步入台湾民主政府私有化国企的改变。

这时,中国不再强大到令美国低头。而中国人会如港台人民一样富裕。

重复一下,讨论体制不是政治经济学命题,是实践命题。理论与实践的差别在国情,而不在定律。

总结,货币理论显示,升值本币国弱民富。贬值本币国强民穷。中国只要中共不散,高储蓄外汇和国企主流体制不会变。习近平要实现中国美梦,只有升值人民币一条路。

至于改革开放与美梦无关。只是政治斗争的需要。所以,不必再言政改。在21世纪,中国只有金融系统的奋勇扩张和出击。

我将一如既往地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强国坑民,一如既往地歌颂资本主义的富民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