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稿园ABC…


清嘉庆年间,汉阴稿园是著名官宦园林,更是兴安府(今安康市)文人常聚会和写文、赋诗、绘画、书法创作的地方,一时成了兴安州的文艺创作中心,也是画坛翘楚钱鹤年培养弟子的基地,为兴安(今安康)的文学、书法、美术繁荣做出过历史性贡献。鄙人早先撰有《汉阴稿园》一文,《安康日报》刊在2007824日三版头条。辞后有不少文友的解读稿园文章问世,老朽感到,一些解读值得商榷。为了弄清稿园的一些问题,笔者查到了昔日兴安府知府叶世倬(健庵)为汉阴厅抚民通判钱鹤年所绘《春日稿园聚贤图》作的序,稿园主人钱鹤年的《稿园自记》,可窥见稿园的来由及其基本情况。

《春日稿园聚贤图》序由平利县令石珩(葱佩)以行书体代叶公抄录,现录如下:

   “汉阴厅署东侧有隙三亩余,旧建听雨山房三楹,楹前莳花木数株,颜曰‘亦园’,其楹后则为蔬圃。吾友梅江钱君,素工指墨及琴,丰颐美髯,望之如神仙中人。宦于兹三年矣。廉而惠,百姓不忍欺,以此讼自简。官有闲余。汉阴产,故多竹,复于园中伐竹为亭、为棚、为廊,覆以松毛,中浚小池引灌之泉注之,湾为小山,杂植四时花木,虽无飞阁流丹,金碧琳琅之壮,而逶迤映带,一如梅江指戏,不事丹青勾勒而形神曲肖,有天趣焉。去冬今春,余公两宿其中,尝流连不忍离去。梅江曰:‘官闲俸簿,无以为园,截竹以次布置,每费不及十贯。创为此稿,以待来者。将何以名之?’余应之曰:‘足下以为稿,盖即以稿园名。’于是两人附掌大笑,嘱平利石葱佩刺史书之,并记以诗。”参会者纷纷作诗附序后,其中叶世倬一首,中书舍人岳震川五首,兴安大儒董诏十首,共成一卷轴。

   钱鹤年在《稿园自记》中说:“署之东堂有废池数亩,余修为园,实皆草创,犹画本之有稿也。健庵太守过,余因以稿名此园”。又说“纳须弥于介子,隐现层折,各出其奇,初莫识其何以能,然而不知景以势成,率皆以意为稿。以稿成园,即余亦不知其所以然也”。

   《春日稿园聚贤图》序和《稿园自记》,说明了如下问题:

A、稿园名来由。叶《序》称,钱鹤年爱好“指墨及琴”,“官有闲余”,“百姓不忍欺”,自已出资,创建稿园。其园就地取材,“截竹以次布置”,“园中伐竹为亭、为棚、为廊,覆以松毛”,“创为此稿,以待来者(评论)”,所以“盖即以稿园名”。《稿园自记》中钱公说,我利用废池“修为园,实皆草创,犹画本之有稿也。健庵太守过,余因以稿名此园”。钱公自谦地表白,建这个园子,不知创意咋样,将“稿”提供给将来这里的文友名士评判。

B、稿园在何处。叶《序》明确稿园在“汉阴厅署东侧”,叶世倬在《已巳春日再宿稿园题并序》中仍称稿园位置在“厅署东偏”,钱公《稿园自记》说的更明白,在“署之东堂”,而有人却解读说在汉阴城东门外东侧今县医院一带。笔者考察,旧时汉阴署衙在今汉阴老城民主街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北至今和平街县政府、县人大大院,稿园位置在“署之东堂”,即是汉阴老城内马道巷以西的今县科技局至县政府大院内,此处地方至新中国初还保留有部分花园、菜园和泉井。为什么说稿园不在城外呢?一是当时汉阴城内人口不多,县衙圈地范围大,署厅办公房舍少,有大面积废池、空地可利用,在“署之东堂”建稿园条件具备;二是当时社会并不太平,有白莲教及宁陕判军骚扰,厅署武装力量有限,只能部署在城内,县城又有护城河及城门屏障,城内安全系数相对高,常有州官、县官夜宿的稿园不会冒险设在城外;三是按古官行文表白的惯例,说“署东”、“署西”便指的是城内的东边或西边,并无城外东边或西边之意,况且叶公《序》未告之稿园在汉阴城外东侧。

C、建稿园时间。据史料记载,钱鹤年在汉阴创建稿园,邀叶世倬、石珩、岳震川、董诏等来观赏,即成了这次聚贤盛会。这次聚会的时间也就是稿园正式建成的时间。叶《序》说:“宦于兹三年矣”。即指钱鹤年来汉阴为官已有三年,也就是说他在汉阴第三年后的第二年春天落成的稿园。据《汉阴县志》载:钱鹤年“清嘉庆十年(1805)以监生首任署汉阴厅通判”。按此推算,稿园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史载:叶世倬系清“嘉庆十二年(1807冬从湖北省德安府同知擢升兴安知府”。本次聚会,即稿园的正式落成,不会在他来兴安前的1807年春日。

D、稿园内部布局。根据叶公《序》记载,稿园占地3亩余,利用旧听雨山房改建,分三进,莳花环绕,后有菜圃,园中伐竹为亭、为棚、为廊,覆以松毛,中间开浚的有池塘,引灌之泉注之,水湾地方设置的有小山,周围杂植的是四时花木,虽无飞阁流丹,金碧琳琅之壮,却逶迤映带。其他雅士的描述也趋一致。如董诏在《稿园十咏》里,描述稿园花径雕栏,外有高亭,池塘可见倒影楼台,岸旁伏流响琴筑。岳震川在《唐午仲夏过汉阴呈梅江通守》中说,稿园虽无飞阁流丹、金碧琳琅之壮,但也令人留连忘返,用竹为亭、为棚、为廊,夜听雨打荷花声,听蛙直到晓星垂等,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钱鹤年是浙江乌程(今苕溪)人,他所改建的稿园,极具江南园林的秀丽,自然受到文人雅士的称颂和喜爱。

E、稿园主人形象、为人。叶《序》称,钱鹤年“素工指墨及琴,丰颐美髯,望之如神仙中人”,“廉而惠,百姓不忍欺,以此讼自简”。《重续兴安府志》等记述他,来汉阴“下车即兴学校…舒民困”,“ 诸善政不可枚举。尤以防堵宁陕叛兵,保全汉阴,为民情所爱戴也”;“ 叶世倬刊刻《蚕桑须知》后,鹤年积极响应,自湖州买回蚕种,延请工匠教授取丝织绸技术,表彰养蚕农户,一时蚕业兴旺,为一郡之先”。评价他“ 多才多艺,善指墨画,格调淡雅,造诣颇高,系安康画坛的翘楚”。即是印证。

(原载李家成著《汉阴拾韵》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