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猜想---靠环保和交通破局


 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贵认为,京津冀一体化的破局,最可能在交通路网建设和环境治理两项工作上先行先试。因为这两项工作,基本上是政府主导工作。只要政府层面想做,财政肯投入,马上就能运转起来。比如路网建设,目前三地已是“进行时”,而环保方面,三地也建立了联防联控机制。

  另外市场经济方面,最容易进行三地交流转移的是国有企业,因为国有企业受政府主导,可以通过行政命令安排,所以会先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企业带动。
  而民营资本,则会根据自己的市场意愿自由调配,现在北京一些大的网上交易平台,已经在河北、天津组建仓储基地,三地的物流网络也更加紧密。不过,其中最容易操作的可能还是旅游业,三地的风景文化特色地区,一辆旅游大巴就送去了,经济上见效最快。
  他表示,其中最不容易转移的,可能是医疗、教育这类的公共服务产业。“这样的机构,本来就是服务固定区域的人群,核心的生产力是机构中的人才,如果转移,那些医生、教师们愿意离开吗?他们的家属怎么办?这些问题都很难解决。”他说,现在能够想到的,是让优势资源在各地建分支机构的办法,比如一个大学,派出几个人去选址就可以,然后整合当地的教育资源,重新吸纳人才,这种方式可能最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