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明在法国巴黎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14年8月21日
8月20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新华网8月20日发表了《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讲:
110年前,邓小平同志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之中,中国正遭受着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和封建统治的压迫,社会动荡不已,人民饥寒交迫,民族危在旦夕。面对深重的民族灾难和激烈的社会矛盾,为改变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着艰辛探索和顽强抗争。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孕育了邓小平同志救国救民的理想和追求。他16岁远渡重洋勤工俭学,并在那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矢志不渝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了70多年。
正如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指出的那样: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的崇高品格。
——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
——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
——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
——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
——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
学习了《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后,我又看了新华网曾发表的《法兰西岁月:邓小平共产主义道路的起点》一文,文中写道:
一位名叫邓希贤的年仅16岁的中国四川青年踏上了法国的国土。他在法国度过了5年多的时光,足迹遍布法国东南西北,他在这里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后来改名邓小平的他,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中写下了不朽的篇章,践行了当年留法勤工俭学的中国有志青年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誓言。
8月20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法兰西岁月,是邓小平共产主义道路的起点。
挺有纪念意义的,8月20日,2014年6月中旬在湖北襄阳经历了一场终身难忘的经历的、感受到了党的莫大温暖的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正好在法国巴黎。
2014年6月12日,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在多网发布了《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关于刘先明在网络上长期发贴对企业进行诋毁、污蔑一事的情况说明》一帖;同一天,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也在多网发布了《襄阳中院信访办对刘先明要求“按院长发现”启动再审程序等网帖的回复》。对于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上述同步行动,本人6月13日针锋相对地发布了《中化六建6月12日发布的<说明>含有造谣的成分》、《驳斥襄阳中院6月12日的<回复>》,随后,也依法采取了其他维权行动。
在法国巴黎,结合本人人生经历的两个关键时间点,我深刻体会到:
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我1980年就不可能走进大学的校门。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2014年6月17日开始,我很可能就被“二王”把持的两家单位送进另一个世界里了,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日子里,我更不可能在法国巴黎了。感谢邓小平给了我大学的岁月,感谢共产党给了我莫大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