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和手机市场乏力 个人互联网化见顶?


   2014年已过半,多家市场调研机构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市场增长乏力。记者了解到,从电脑到手机和平板电脑,再到可穿戴设备,个人互联网化或许正在趋近极限,未来互联网化的重点将是家庭和机构。

  平板电脑和手机增长趋缓

  不论何种终端产品,都会经历不同阶段才能普及,平板电脑正处于这一普及曲线的后段部分。业内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估计,2014年全球平板电脑销售将相对趋缓,达2.56亿台,比2013年增长23.9%。

  另一家市场调研机构NPD DisplaySearch发布的数据则预测,2014年平板电脑面板出货量为3.16亿片,仅比2013年的3.09亿片增长2%。苹果虽然前几年在平板电脑市场势头强劲,但现在也同样面临挑战,今年可能出现史上最低的iPad出货增长率。

  不仅仅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增长也在放缓。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最新报告显示,2014年智能手机全球总出货量预估为12亿台,同比增长29.2%,这将是近年来智能手机增长率首度低于30%,显示出行业爆发式增长时代已经过去。该报告数据显示,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第三季度将达到3.22亿台,环比增长13%,与去年同期相比则微幅下滑;第四季度,或首次出现接近0%的季度增长率。

  中国信息产业商会发布的信息则显示,4G(第四代通信技术)智能手机的强劲增长将推动2014年智能手机销量继续攀升,此后数年智能手机的增速将逐步放缓。

  可穿戴设备市场加速

  业内知名市场调研机构Visiongain指出,未来5年,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的发展,将如近年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发展一样,引领相关科技企业新一轮的爆炸式增长。

  智能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3D(三维)眼镜等,这些设备的内置装置含传感器、触摸屏以及传输信号设备等。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可穿戴设备将用于办公、娱乐、运动、健康等领域,市场前景看起来很诱人。

  市场调研机构普遍看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前景。IDC的数据报告显示,尽管可穿戴技术目前可能正处于早期适应阶段,但它很快会成为主流。今年,全世界范围内将运送超过1900万个可穿戴设备,这是去年数量的3倍,2018年将达到1.119亿的运载量。JuniperResearch也预测,今年可穿戴智能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8亿美元,而明年这一数值将增长至15亿美元,到2017年,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年销量将从目前的1500万件增至7000万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4)指出,随着全球可穿戴设备兴起,中国可穿戴设备迎来高速增长。去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超过500万部,预计2015年将超过4000万部。其中,可穿戴设备产品形态各异,主要以非侵入式设备为主,并与其它日常物品结合。其中,消费者对健身和娱乐领域的可穿戴设备最感兴趣。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剑秋认为,可穿戴的智能设备确实被业内看好,智能眼镜或手表等具有很好的发展前途,可穿戴设备会成为一种潮流。

  家庭和机构也在互联网化

  从个人上网的设备来说,最近三五年,大多数网民经历了从个人电脑向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端的扩展。

  曾剑秋认为,桌面互联网时代由有线技术引领,移动互联网由无线技术引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利器是无所不能的终端,其市场形态是无声无形的竞争。他表示,广义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即全无线——随时随地的无线网络接入时代。

  奥维咨询研究院研究总监林起劲表示,在经济学者的眼中,个人、家庭和机构(包括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构成了经济系统。在已经持续近20年的互联网浪潮中,数字经济与这几类主体的结合有不同之处。以娱乐和沟通为核心推动力,以移动互联为重要展现形式,作为个体的人互联网化程度已经越来越接近巅峰水平,目前正在造势的可穿戴设备或许是个人互联网化的极端。

  而对于机构来说,管理效率(包括垂直管理和协作管理)和安全可控一直是其数字化的核心推动力,在物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机构数字化水平也开始迈上新的台阶。

  林起劲认为,不同于个人和机构,家庭在数字化过程中更具多元化需求特征:既有娱乐、沟通的需求,也有安全可靠、内部管理的需求,并且,家庭活动处在特定的情感模式之下。因此,当数字化遭遇家庭实体时,其过程和发展方向显得更为复杂和多元化。(北京参考记者 邓华东)

注:本人新闻作品,原载于2014年8月19日参考消息-北京参考4版。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