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福建省住建厅官网悄然挂出《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被称为“闽八条”,而且从8月1日起就开始施行。《意见》不仅全面放开全省住房限购和普通商品住房的认定,而且也强制福建省的各家银行放松信贷。
《意见》提出购房人偿清购房贷款后,再次申请贷款购房,按首贷认定;首改房(首次购买改善性普通商品住房)按首贷认定。购房人住房套数认定不包括其自建房、房改房、继承房、征迁安置房和已偿清贷款的二手住房。金融机构在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方面按照政策规定的低限执行。
对于福建省政府要放开住房的各种限购政策等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行政性干预政策,这些政策本来就不应该出台,什么时候放开都不是问题,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就指出了房地产行政干预的许多政策,本来就是一些政府职能部门为一己之私、化公权力为私利的东西,早就应该寿终正寝。
但是住房信贷政策,则是房地产调控的经济杠杆,除了央行或银监会主导之外,地方政府有权力来干预吗?根本就没有权力。银行是什么?银行信贷又是什么?难道福建政府连这种基本常识都不知道吗?一般来说,现代银行就是对信用风险定价,这是银行的核心。什么是信用风险定价?就是银行根据贷款人的信用风险来确定其贷款的价格,而不是外人规定。如果银行评估某种贷款人的信贷风险高,那么银行就对这个贷款人给出较高利率,反之亦然。而银行信贷就是银行根据贷款人的信贷风险评估,是否给予贷款,贷款人信贷风险高,银行可以不贷款。既然贷款人的信贷风险是由银行具体来评估,利率的高低由银行来决定,央行也只能是确定基准利率,央行也没有权力来决定银行风险定价,那么福建省政府有这种权力吗?更是没有。
还有福建省政府想当然的来认定什么是首套住房,并强制要求银行按照他们认定的标准以首套住房优惠条件贷款,政府有这种权力吗?同样没有,因为贷款人信用认定在银行而不是在政策。这里还有一系列的问题得说解释清楚。一是为何政府要把已经还清贷款再购买住房及改善性住房等有多套住房者都规定为首套住房呢?不就是害怕与中央政府鼓励居民住房消费,严厉遏制与打击住房投资与投机炒作的政策相冲突吗?不是怕这点,政府直接要求所有的购买住房者都可享受信贷优惠不是更好吗?既然地方政府怕与中央政策相冲突,这也说明了地方政府的放开政策表面上是鼓励住房消费,实际上是在鼓励住房投机投资。因为,如果没有好的税收政策事中事后限制,购买一套住房都可以用投资投机,那么已经有了住房再购买住房,这些居民的住房购买不是为了投资投机之外,还能为了什么呢?如果地方政府还要鼓励居民住房投资投机,那么《意见》房地产政策不仅是在对抗中央政府房地产政策发展宗旨,而且也在刻意制制造住房市场不公平,把绝大多数住房消费者挤出在市场之外(因为在当前的高房价下,绝大多数居民是没有支付能力进入住房市场的)。
二是福建政府没有权力来对银行贷款人信贷风险进行评价吗?很简单,在任何一个成熟的住房市场,住房贷款人的信贷风险不是由政府政策来规定的,而由银行自身评级的。福建政府根本就没有权力对银行的贷款人给出自己信用定位。如果政府要这样做,不仅会破坏刚建立起来银行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及标准,而且把当前购买住房者推入高房价火坑及增加福建银行的风险。
可以说,福建政府没有权力让银行放松信贷,银行的信用风险定价完全是银行本身的事情。如果福建政府要强制本省银行这样做,严重干扰银行自主经营,那么这不仅与央行住房差异化信贷政策相冲突,而且也在直接对抗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当儿戏。因为,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核心就是通过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而不是政府对市场各种干预与参与。在福建政府没有权力对银行风险定价的情况下,强制要求银行根据自己的信用标准给购买住房者做优惠贷款,实际上是在严重干预银行的自主经营。
还有,福建政府希望把房价顶在天花板上的情况下,以行政干预的方式强调银行放松信贷。这样不仅会诱导当前购买住房者推入高房价的火坑,因为这些购买住房者(都有一套以上的住房)购买住房的目的不是消费而是为了投资投机,当他们购买的住房没有人再来接手时,他们就面临着接房地产泡沫最后一棒之风险。当这些人购买住房不能够再脱手时,购买住房巨大风险只能由购买者来承担。
这种强调银行放松信贷政策也是把福建银行推入巨大风险的危险之中。要知道,历史上任何一个房地产泡沫不破灭是不可能的,特别是通过过度信用扩张导致的房地产泡沫不破灭更是不可能。既然房地产泡沫会破灭,那么银行在高房价时并以优惠条件做的贷款就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因为,这些贷款在房价不跌时或上涨时,什么问题也不会有,但只要房价下跌的,所有的风险都会暴露出来。而且房价越是高时批出的贷款,其面临的风险就越大。一旦房价下跌,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加,不仅贷款银行的利润全部消失,贷款银行要承担责任,而且可能把出现的巨大损失让全面人民来承担(因为中国的银行多以是全国性国有银行)。对此,中央政府就没有看到,并需要不管吗?
当前地方政府还沉浸2009年房地产繁荣的狂欢中!这就是《意见》为何会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