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财经新闻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5 月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余额为27.3 万亿元,较4 月末仅增加3.61 亿元,虽为连续第11 个月增长,但环比4 月份新增规模骤降99.57%,创近11 个月以来新低。所谓外汇占款是指央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
自去年8 月以来,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增长开始提速,并于今年1 月时达到近5000 亿元的阶段性高点,之后开始回落,并于5 月创下11 个月新低。笔者认为,外汇占款的急骤减少与新一轮的汇改有直接关系。今年汇改后,人民币改变了单边升值趋势,汇率波动加大,双向波动之势明显,使得私人部门的持汇意愿明显回升,央行入市干预的必要性也大幅下降,因而央行外汇资产增加速度大幅放缓也在意料之中。
今年,央行进行了新一轮汇改。上半年,人民币走势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已连续多年单边升值的人民币,在今年初创出兑美元6.0406∶1 的历史高位后,突然掉头,走出一波凌厉贬值行情。3 月中旬汇率扩大波幅后,双向波动迹象更为明显,市场力量亦更为强大,并于4 月30日一度贬值至6.2676 的逾18 个月新低。央行进行汇改的原因有三:
其一,人民币要走国际化道路,不仅要开放资本项目,还要推动利率、汇率市场化的改革,这意味汇率要双向波动,央行的有形之手也要退出,那么人民币就不应该是单边升值的局面,而如果人民币不再单边升值,那么疯狂的人民币投机套利风险也会快速衰退,外汇占款大幅下降就不足为奇。
其二,截至今年3 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3.95 万亿美元,不但是世界第一,还占据全世界外储总量1/3。如此天量外汇储备虽然印证了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却也给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困扰。一方面,这会影响到国内的通胀;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丰富的投资渠道,外汇储备存在难以保值、不断缩水的困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民币单边趋势终结,私人部门持汇意愿将大幅回升,外汇占款规模缩小,外汇储备余额增幅也会得到控制。
其三,一直以来,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没有丝毫改变,而人民币单边升值,使得很多出口企业叫苦不迭,因为人民币升值吞噬了它们本已微簿的利润,而新一轮汇改使人民币在一定的范围内双向大幅波动,使中小出口企业有了喘息的机会。
当然,央行在外汇市场有形之手的退出今后是否会成为一种新常态,现在还很难预料。观察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看出,至少在2013年的6、7 月份,央行口径的外汇占款增量也曾出现过突然大幅走低,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其中,2013 年6 月,全部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减少了412.05 亿元,而同期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也出现了90.87 亿元的负增长。但是从8 月份开始,新增外汇占款重拾升势,全部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自当年9 月份起重新回到1000 亿元之上。
笔者认为,央行退出后,不排除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的可能,但央行只是退出常态化干预,并没有完全交出汇率政策的主动权。在一定条件下,央行仍有可能出手干预市场。那么外汇占款的大幅下降,会带来什么问题呢?
首先,在过去十多年里,外汇占款一直是中国基础货币被动投放的主要渠道。如果今后这一渠道将不再流出基础货币时,这意味着需要有个人、企业和金融机构等主体增加持有外汇资产,那么加快资本项目开放步伐将是时不我待。同时,央行也要通过新的渠道投放基础货币,那么基础货币投放之锚又是什么呢?
再者,外汇占款新增规模环比大幅骤降,而我国5月外贸顺差却在扩大到359亿美元,这不仅意味着大量的热钱正在流出中国,更说明了国内的货币政策很难大幅宽松。再加上以人民币为计价的资产泡沫即将出现拐点,外汇占款增幅的大幅萎缩意味着中国楼市将进入较长时间的调整周期。
最后,外汇占款新增余额的下降,而我国的存量资金M2的规模却高达116万亿,这无疑给中国政府调整货币政策的契机(就是合理引导增量资金,盘活存量资金,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从4月国务院出台微剌激举措以来,央行配合支持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陆续发出了“定向降准”、“再贷款”等工具,以及计划推出的抵押补充贷款(PSL),其作用是补充或者替代再贷款,以缓解金融机构流动性压力,降低金融机构乃至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5月外汇占款新增规模环比大幅下降99%,这是央行新一轮汇改的结果,正是因为人民币单边升值的趋势已改,未来人民币汇率将呈现双向波动态势,才使得大量热钱选择流出中国。中国的外汇占款增速放缓,对于央行的调整国内货币政策来说是契机,因为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货币工具,更好的降低实体经济,以及降低其融资成本。但大量的热钱流出中国同时也意味着,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泡沫即将破裂。中国楼市将进入较长的调整期。
既要追求高收益,但又害怕资金有风险,如何才能使“鱼和熊掌”兼得呢?每日经济智库专家推荐以下P2P、P2B产品安全可靠。对投资者有丰厚的回报。
【合盘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