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开创业课


       我没有想到,在我快要退休的时候,开课一门课,我一辈子连想也想不到,自己会开这样一门课,一门和自己的专业连门也不粘的课。我本人在大学学的是哲学,在大学开的课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带的研究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方向的,还给本科生开了一们《美学》课,给研究生开的课程是《辩证唯物主义专题研究》和《中国哲学范畴研究》,我的研究方向是价值哲学和创新哲学,这些课程都是纯理论性的,和创业不搭界,我本人也么有创业、办公司的经历。但我有一种追求,这种追求就是对创造、创新的追求,有一点可以证明:从2004年开始,我就给全校本课程开设了一门课《创新与成功》,这门课程开了10年,讲了20遍以上。在大学里开设通识选修课的老师,往往是先给专业学生开专业课,然后把专业课加以推广,再给专业以外的学生开选修课,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课程名称不变,教学对象发生了改变,由对象的改变再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只是做一些简单的取舍就可以了。而我所开的创新课程,是专门开设的,我在本科生和研究所的教育中,根本就不开这门课。在陕西省教育厅的调查中,我是我们学校唯一一个开创新课的,而且长达10年之久。我在这门课上花费的精力太多了,因为我觉得一个综合大学,学生不学创造、创新类的课程,是最危险的,僵硬的专业教育,必然束缚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不利。《创新与成功》是一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潜能,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课程,抱着这一信念,我把这门课程开了10年之久,况且是一门选修课。由于开这门课程,我参加了第四届、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对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交流研讨。一个偶然的机会,学校教务处派我去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创业基础》课程的师资培训,让我开设创业课程,就这样我就开起了创业课程。

      从这一学期开始,我就在全校开设了《创业基础》课程通识选修课。为了开好这门课,我读了大量的创业类书籍,中外教材、专著、话题拓展、案例无所不包,一到半年的时间,读了20多本书,边读书,边研讨,边备课,终于把课程开出来的。选课的学生,有的学生有创业意愿,有的学生有想法,也有一大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对选修课程的规定,才选课的。将近120人的课堂,大教室,要讲好这门课实在不容易,况且选修课在学生的心目中是次于必修课和专业课的。这两天,我在阅卷,期中试卷和期末试卷。我在出试题时,出了一些让学生谈想法、发挥想象力的开放型题目,目的是要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而不限于标准答案的要求。学生的答卷让我很意外,我觉得这门课程没有白开,学生收获不小。首先是启发了学生的创业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其次,学生明白了创业要解决的问题,了解了创业的过程和环节;其次,启发了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的思考,进而规划自己,明确了发展的方向。这样的收效让我陪受鼓舞,我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个叫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开设创新创业课课程,迫使我思考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在这其中,最关键的是对教育本身的理解问题。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要教给学生什么?怎样教?学生应该怎样学?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是什么?在思考中,我明白了:大学教育要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这是教育最基本的要求,不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教育还是教育吗?除此之外,教育还必须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研究和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要引导学生的未来发展,让学生有一个长远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要给学生一个方向感、目标感,不引导学生发展的教育,是有问题的教育,至少是不完美、不成功的教育。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就是启发学生的思考,给学生指出一个方向,引导学生的未来发展 。这是创新创业课程的特点,也是大学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