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人格化特质是企业产品与服务的趋势(7月10日)


塑造人格化特质是企业产品与服务的趋势(7月10日)

 

关键词:企业顾问  人格化特质  战略趋势

 

粉丝经济要求我们,你所创办的企业与生产的商品必须人格化。创业者与管理者都必须清楚:粉丝用脚投票,购买你的商品与服务绝大部分不是因为便宜,而是有很多情感上的因素,是因为在内心深处的某个心弦被拨动了。

现在是个强制淘汰的时期,不仅科技落后、设计过时、思维守旧难以生存,就连平台经营、品牌传播、文案诉求等等因素,都在以人格化特质的标准提出要求。单纯依靠价格优势,不管是企业还是商品,已经很难正常生存下去了。除了被收购就是被当赠品,甚至被淘汰而淹没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

不管是产品服务、还是平台机构,都与人一样需要有体温,有情感,甚至是有缺憾的一切都在被导入人格化特质,或者由于导入了情感因素,所以才会在跟市场沟通的过程中更具有契合点,甚至以此作为难以替代的USP,成为某种生命体征。

我们必须清晰地意识到:消费者不是上帝,而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需要充分尊重TA们的情感与体验,注重沟通过程与细节的把控,充分尊重对方的情感宣泄与细节体验。

在当下这个时代,一切消费都娱乐化,一切流行的东西都是从讨好接受方的心理做起的。吴晓波的“巴九灵”,高晓松在《晓说》里的“小芳与老王”,罗振宇把罗永浩、罗玉凤连同自己在内称为“罗氏三宝”,都在发挥吐槽与调侃的同时,强化其娱乐性。

 

销售商品的时候需要让人产生饥饿感与焦虑感,有仪式感与神秘感,要让目标受众感觉,不赶上那样的潮流就会被嘲笑讥讽,就会有被边缘化与淘汰的感觉。因为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同与接纳,当大家都“不带你玩了”,你就会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焦虑与恐慌。

传播的不管是道理还是商务信息,你在正襟危坐之间,一本正经地说出真理,肯定没人爱听。消费者相对于正襟危坐的说教,更喜欢漫不经心地吐槽;相对于真切的记实,而更喜欢加上一些马赛克的朦胧,或者卡通的夸张;从政治军事到历史文化,都在用通俗甚至调侃的方式来解读,也只有顺势而为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当初可口可乐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在进入中国第20年的时候才开始推出千城万乡计划,现在就不需要那么长时间。

在这个时代,流行的东西都将城乡一体化。当你把自己打造成为流行与时尚,甚至成为某个特定市场的领袖,那么在中国占领整个市场就不需要用太长的时间

所有人都在追求快节奏、高效率的时候,市场不会允许你把一个企业做上十年去布局,再做上十年去奠定基础。任何企业如果不能“日行千里”,都不好意思面对来自市场的消费者与带来资金的投资人。

不管是资本市场中的经纪与投资人,还是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当然也包括竞争对手,都在督促你“快快长大”。基于来自市场的要求,你需要让每个人都忙起来,特别是你自己,能做到7x24小时连轴转,才会缓解内心的愧疚。但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你是否能跳到未来,考虑过未来的你的感受?

 

精明的企业必须尽量降低在媒体投放上的成本,那就需要成为媒体的宠儿,如此就可以尽量做到不需要投入广告。而要想成为媒体宠儿,需要深入研究你所面对的人们,TA们的内心都在想什么,你需要把自己打造成为最潮时尚的缔造者。重要的不是你客观真实的情况,而是你在别人心理所感觉的样子

诗歌与书法、语言与文字方面的驾驭能力,幽默的故事,适当地保持距离感与权威性。都有可能会提高你的个人魅力,将你所成立的公司,所呈现出来的平台,所研发出来的产品,以及所应用的具体商业流程,都赋予独特的人格特质。

你说是讨好也行,说是尊重也好,甚至说是利用也罢,在绝大部分消费者看来,跟风消费,甚至引领消费的潮流,才是既有面子又能舒缓内心深处的压力的好方法。

 

在起步之前先想明白,你要的成功到底是什么样的。你有什么力量支撑,让你可以得到别人对你宽限时日。所以从这种角度而言,创业者与企业管理者,甚至包括各方面的投资人与公众人物,都没有必要把成就指标设定得过于冰冷,也尊重自己的人格化特质。

但是切记:不管取得什么成就,假如以牺牲生活为代价,都是不值得的。为了物质上的成就而让自己损失精神上的享受,都是舍本逐末的,最终都是早晚要后悔的。

 

贾春宝

2014年7月10日星期四

 

电话:13301122671,(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