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
下午见到了物美执行董事、首席运营官于博士和总裁助理秦伟先生,和他们进行了一段愉快的交流。
从业十余年,于博士对零售业特别是对超市的理解非同一般,交流起来让我们大呼过瘾。于博士讲了物美的若干做法,比如他们为了保证品质以及质量的稳定性,主动放弃了利润较高的烘焙,而把这项“业务”交给了业内的品牌企业如味多美等;又比如他们不断加大生鲜销售比重,向销量要效益,于是物美的生鲜成为了超市的销售“明星”,即于此,拉动了其他品类的销售,从而带动了效益的上扬。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之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把消费向中档“挤压”,生鲜成了生活必需品。一旦把生鲜打造成了核心竞争力,成了大家必备之选,超市的经营就有了根基。
“如果大家没选择来您这儿买生鲜,会有谁会专门来此购买牙刷和牙膏吗?况且人家可以从网上购买呀”,轻轻的,于博士的话敲打着我的耳鼓,也敲打着我的心。
差异
近几年商业供应严重过剩,甚而远过于住宅,于是竞争渐趋白热化。竞争中大家可以打的也就是低价和差异化两张牌,但效果是相差甚多。
就比如差异化上,几乎都选择了商品差异化,有的超市选择了市场的室内化;有的选择货品的品牌化,解决渐趋高端的百姓食品消费(如今市场上的食材很难有体系化的质量保证了),永远盯着客群走,结果相差甚多。
经营中最大的差异化其实是思想的差异化,我和于博士讲:我非常关注物美差异化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对差异化的思考逻辑,而这些是经营的哲学。
本事
竞争激烈之下,不少企业选择了闭店,也有的企业选择不断创新,在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还能保证不错的利润,这其实就是本事。
于总去燕郊天洋广场店内视察一圈就提出十几条改进意见,而且是“刀刀见血”,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不断改进之下,经营品质就不断上升。经营人员心中对于管理者、对于消费者和市场有一种强烈的敬畏感。
相信有于总的领导和物美同事们的努力,物美燕郊天洋广场店会成为整个物美体系,甚至全国超市界的一枚销售明珠,成为周围百姓购物的不二之选。
向于大哥致敬,学习他的和敬业,燕郊天洋广场值得期待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