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兴起圈资源运动


    最近,在媒体上,大家或许会听到“顺丰”、“蘑菇街”、“淘常州”等O2O项目得到了多少创投基金的消息,可以说数不胜数。请问,创投何以偏爱这些企业?难道是因为该企业经营管理得好?诚然,不能否认,如果离开了管理就不会有这些企业,但是,亦不能否认的是,上述企业或多或少地“圈”了不少的经济社会资源,而不是因为他们拥有多少传统意义上的资本,否则他们就不是“受资方”了。

在北京,有一个叫“凤巢社”的(听说是搞众筹的)。我听说过许多搞众筹的,但从来没听说过像“凤巢社”一样搞众筹的。如果要问“为什么”?当然是因为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全部是免费的经营场所的提供——凡是到该社举行会议、培训的单位和个人,使用其场地、设备一律免费。大家知道,作为场地方,为别人举办会议是需要产生成本的,如果他们不向使用场地、设备的人们收费,他们能把所支出的成本费用收回来吗?

回答如果是否定的,他们岂不是在干着“赔钱赚吆喝”的买卖?难道他们疯了吗?现在,笔者可以告诉大家,他们并没有疯,而是在干着一件“圈资源”的业务。什么叫“圈资源”?他们“圈”的是什么“资源”?他们为什么要“圈资源”?

大家对于曾经发生在英国的那场、史无前例的“圈地运动”耳熟能详,但对于正在中国发生的这场伟大的“圈资源运动”就有点陌生了,如果要问“为什么”?当然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了。

首先,笔者要说,无论是“圈地运动”还是“圈资源运动”都有一个“圈”字,都是为了达到其“占有资源”的目的——前者是在“圈土地资源”,而后者是在“圈消费资源”。

大家知道,“圈土地资源”是为了养羊、织布,它是为了能够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疆辟土——虽然有点缺乏人性(原始积累),但发展从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制度的角度上去看,还是有意义的;那么,发生在中国的这场“圈消费资源”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抓住人、更多地吸引消费者,企图占领消费市场,为互联网经济做准备了。上述,可以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是,一个是占地,一个是占人;联系是,两者都属于资源。

大家知道,发生在英国的那场 “圈地运动” 是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制度的发端,那么,发生在中国的这场“圈地运动”又是什么经济社会制度的发端?现在,笔者可以肯定地说,是“后资本主义经济”或“资源主义经济”的发端!亦可以肯定,它们分别敲响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制度的丧钟,而且一定会开创资本主义经济、后资本主义或资源主义经济社会制度的新纪元!

就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不是人类社会的终极阶段一样,资本主义同样不是人类社会的终极阶段。大家知道,我们的地球正处于“中年期”,她至少还有45亿年的光景。请问,在45亿年的时光中,只剩下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制度一种怎么成?回答如果是否定的,那么,后一种经济社会制度是什么?现在,我们先不讨论有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肯定不再是资本主义。如果它不是资本主义,那是什么主义?笔者以为,准确地说应该是“资源主义”或“后资本主义”!

什么叫“资源主义”或“后资本主义”?笔者以为,就是“谁拥有资源谁就有主义”!为什么“后资本主义”或“资源主义”就是“谁拥有资源谁就有主义”?不因为别的,就因为包括“人力资源”和“消费资源”在内的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资源,全都是“资本之母”,表现为一旦失去上述资源,资本就“增”不了“殖”了。

请问,没有消费资源企业生产的产品能销售出去吗?产品销售不出去,能为企业创造利润吗?企业如果没有了利润,国家能缴到“增值税”吗?回答统统是否定的。当然,如果没有市场、政府的许可,和可持续经济社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存在,资本肯定增不了殖。这是因为,资本过去、现在、将来都必须在资源的母腹中增殖。

于是,我们也就为正发生在中国的这场伟大的“圈资源运动”由来,找到了一个充分而必要的原因。当然,如果有人把“圈资源运动”理解为“圈消费者运动”或“圈人力资源运动”也可以,因为一切资源与都与人的消费有联系。如果没有猜错的话,之后还会发生“圈”其它资源的“运动”,而到那时,大家就知道什么叫“资源主义”或“资源经济”的经济学、社会学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