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邮政服务农户户均增收数千元


聊城市政府创建邮政服务“三农”万亩示范田,29万户农民直接受益——

邮政服务农户户均增收数千元

◆“创建邮政服务‘三农’万亩示范田,聊城市当属山东省首创。在市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的全力支持下启动邮政服务‘三农’万亩示范田建设工作,以鸿雁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将优质农业产品提供给农民,并指导他们科学种田,凭借邮政企业优势,在政府和农民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将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在农资生产厂家和农民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打开了优质农资通向广大农村市场的通道。”山东省邮政公司聊城市分公司副总经理王开峰说。  

   创建邮政服务“三农”万亩示范田3年来,聊城市示范田耕地面积已经达到191万亩,约占全市耕地的四分之一,覆盖了129个乡镇的1647个村庄,同时,发起成立的鸿雁粮食种植合作社社员已经达到了29万户。    

 记者 崔鹏森  通讯员 王兆锋 李存强    

户均增收2500元  

“你看看这麦苗,长得多好,今年小麦丰收肯定差不了。自从加入到鸿雁合作社,都是集中供肥,一袋子便宜10多块钱,质量又放心,还直接送到家里来,邮政部门还为我们配备了大型机械,干起活来省时省力,连着这几年,年年都是好收成。”望着自己的麦田,聊城市茌平县冯官屯镇西封村村民王振达兴致很高。  

“俺村的127户430人已经全部加入了合作社,所辖810亩耕地也全成为了邮政示范田,所推行的‘五统一’模式确实很受欢迎,不仅让社员用上了放心、便宜的农资,还解决了以往假种子、假农肥、假农药等坑农害农的问题,农业、邮政部门还为示范田配备了农技师,实行测土配方、种肥同播等方式,解决了老百姓不能科学种田的问题。”西封村党支部书记赵廷增盘算着,“有了好种好肥,又有专家手把手地教,俺村去年两季,玉米每亩平均增产200多斤,小麦增产100斤以上,800多亩地合计增产25万多斤,加上节约的成本,平均到127户,仅加入合作社一项,每户便年均增收2500元左右。”  聊城分公司市场经营部主任秦佃清告诉记者,在创建示范田之前,农民多是靠老经验、老办法,分散种植、个体经营,信息闭塞。对此,聊城市农委、邮政双方充分整合各自优势,通过创建示范田、成立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实行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五统一”模式,成功地将农民手中的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前提下,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水平,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生产。    

让农民时时方便处处受益  

为了能够把好“产前、产中、产后”三环节的服务关,市政府和农委没少给予邮政示范田支持。秦佃清举例说,在支持合作社方面,聊城市政府把鸿雁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纳入全市的合作社专业库进行管理,给予政策支持和一些补贴。市农委还与邮政部门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加强合作,进而为农民更好地服务。另外,在农资供应方面,邮政开展平价供应农资、农资信息服务、实行积分回馈等活动,切实让社员少花钱,多得实惠。  

“邮政要提高示范田内农民的综合服务水平,就不能只着眼于增产增收。我们部门在全市1647个示范村中,已建立起‘五村同建,三站合一’的综合服务模式,即整合三农服务站、助农取款站、便民服务站功能,构建综合性的便民服务平台,以综合性便民服务站为依托,为农民提供小额取款、代办车险、代收电费、代办车票、代理新农保等多元化便民服务项目,使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办理各类邮政业务,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生活。”王开峰说。  

临清市松林镇西丁村村民张西雨告诉记者:“我做点小生意,需要经常给外地的供货商打钱,原来很不方便,需要到10多里地的镇邮政储蓄银行,现在好了,村上建起了邮政便民服务站,在村里就能划款转账了,还能交手机费,订汽车票火车票,不知道省去了多少麻烦,真是服务到家了。”    

前行路上任重道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鸿雁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均为自愿入社,并享受邮政提供的各项服务,但每名社员却始终保持着“自由身”,在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阶段都有权利选择是否接受服务。  

朱老庄镇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广明是朱老庄镇鸿雁合作社的执行监事。他说:“合作社经常想着为社员办点好事,但个别社员不听话,有的就不按照农技专家的指导施肥打药,自己的地种不好,还连累其他社员的庄稼,才是最令人头疼的事。”说着,李广明把记者带到了一处麦田,指着不远处一片泛黑的麦子说,“你看,这户社员不按专家的指导用药,蚜虫很厉害,虫子都爬到别人的庄稼地里去了。”  

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秦佃清说:“目前,对合作社社员的管理服务,组织性还不强,思想还不够完全统一。如何完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让更多农民受益,实现多赢,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如利用邮政的网络优势和品牌优势,积极打造鸿雁合作社独特的粮食品牌,积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招商引资,向聊城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完善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等,这些都是下一步需要探索的方向。”  

相关链接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市农委负责人对邮政部门参与服务“三农”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近年来,邮政部门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号召,积极参与服务‘三农’工作,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全市服务‘三农’的一支重要力量。特别是近三年来,邮政部门积极探索‘万亩示范田+合作社+一体化服务’新模式,有效解决了老百姓分散种植经营水平不高的问题。这种新型发展模式正是顺应了全市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新形势,是大势所趋,顺势而为,这与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总体要求是一致的。作为全市农业主管部门,我们鼓励更多的社会企业参与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中来,同时全市各涉农部门将集中最好的惠农项目及资金覆盖到万亩示范田及合作社的发展上,让这种新模式在聊城落地生根。”

背景资料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农业始终是关乎民心、关乎天下的根本。地处鲁西平原、古运河畔的聊城,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蔬菜供应基地,近年来,在聊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实施农业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和农业龙头带动战略,正逐步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稳步迈进。这其中,鸿雁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与邮政万亩示范田,秉承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使命,历经三年多的发展,在聊城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一、启动创建阶段

聊城邮政下辖8个县市区局,全市177处邮政网点、2100名员工、3000处邮政便民服务站,具有巨大的网络、品牌和服务优势。近年来,聊城邮政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认真履行央企责任,尤其是着眼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在市农委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鸿雁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和邮政“万亩示范田”创建工作,其目的就是充分利用邮政资源,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将成方连片的土地进行有效整合,配合使用邮政产品,以及农业技术指导,达到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良好效果。

2011年6月,聊城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召开了创建邮政服务三农万亩示范田启动大会,并将东阿县高集镇确定为首批示范点。在市农委的大力支持下,邮政在示范田注册成立了鸿雁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以此为依托,对示范田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化收获。同时,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种肥同播等先进的农业技术。在当年夏季玉米测产中,示范田平均每亩产量达到761.85公斤,较非示范区增产119.55公斤,并且每亩地平均节省成本64元,以“合作社+万亩示范田+一体化”为主要内容的邮政服务三农新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全面推进阶段

为将这一新模式迅速覆盖到全市,自2012年2月份起,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市农委、邮政双方的联合推动下,各县市区政府分别召开动员大会,成立领导小组,全面推进万亩示范田创建工作,并下发文件,组织开展了“一乡一万”活动。即:每个乡镇创建示范田的面积要达到1万亩左右。截至2012年底,全市累计创建示范田面积达到119.6万亩,合作社社员达到15.4万户,共涉及了全市124个乡镇的1647个行政村,示范田面积占到全市总耕地面积的八分之一。

在此基础上,又开展了“五送”活动。即:送技术下乡,聘请农技专家37人,天天深入田间地头,为社员讲授科技知识,还保持24小时开机,随时提供技术指导,定期举办技术讲座,并先后投资26万元,为示范田配备了32台测土配方仪和69台种肥同播机;送文艺下乡,与市委宣传部、市文联联合开展了“送戏下乡”活动,演出百余场,观众超过10万人;送电影下乡,为所有乡镇邮电支局配备了笔记本、投影仪和音响,利用晚上下班时间,宣传农业科技知识,丰富农村文化生活;送健康下乡,与各大医院联合,免费上门为社员进行健康查体;送光明下乡,为部分示范田村免费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这些惠农措施,不仅使市政府“富民兴聊”战略得到了较好落实,还大大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和谐了干群关系,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三、深化创新阶段

创新永无止境,服务永无止境。围绕全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聊城邮政主动落实,提升服务,在所有示范田村建设便民服务站、助农取款点,为社员提供代收电话费、手机费、电费,代办汽车票、火车票、飞机票,代办小额存取款等多元化服务项目,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截至目前,创建邮政服务“三农”万亩示范田3年来,聊城市示范田耕地面积已经达到191万亩,约占全市耕地的四分之一,覆盖了129个乡镇的1647个村庄,同时,发起成立的鸿雁粮食种植合作社社员已经达到了29万户,邮政便民服务站也达到309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