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有媒体报道通过延迟退休应对老龄化的问题,卢俊卿也察觉到在很多企业中,很多员工、很多群众都已经对延迟退休没有意见。卢俊卿猜想这种报道的依据可能与“平均预期寿命”有关。
提到平均预期寿命,卢俊卿也表示愿意跟大家唠叨几句。调查显示,现在的平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5岁,而且每年都在增长,有人就按照人均寿命每年的增长来对人均预期寿命进行长期规划。
人均预期寿命能否作这样长期的“规划”呢?卢俊卿也发出这样的疑问,他为我们列举了美国的例子:1990年,美国的人均预期寿命突破75岁;到2012年,增长到78.5岁。23年间,美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增长了3.5岁,但在2007年人均预期寿命到77.9岁后,以后的5年只增长了0.42岁。美国的情况正说明了一点:人均预期寿命的上限,大概在80-84岁之间,距离极限越近,增长就越缓慢。可见,人均预期寿命很难预测。
同时,卢俊卿借助世界银行的研究,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认为人均预期寿命的增长与国民收入的增长相关,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环境质量、生活方式和社会压力等因素对人均预期寿命影响也是相当大的。可见,我们现在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现状还是不容乐观的。
本文由卢俊卿提供如有转载请标名出处
http://news.qq.com/a/20120221/000287.htm
http://news.qq.com/a/20110819/0002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