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不完美的人生(5月6日)
关键词:人生 缺憾 不完美主义 贾春宝
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的内心有贪念、有嗔怒,有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的痴迷,一味的追求进取与追求完美,让所有细节都无可挑剔,这其实也是一种病态心理,而且其杀伤力之大,很有可能会让人在众叛亲离的同时,难以摆脱内心痛苦的煎熬。
中国的儒家思想中,孝悌忠义仁爱之类的家国天下抱负,可以说是最为有教育意义的,其核心是将家庭泛化为家族,并提升到国家与民族的高度,另一层面,将人在当下的言行赋予历史的传承以及对未来肩负的使命。
当对君主如对父母的这种态度,决定从个人到家族,从祖先到后代的荣辱,成为每个人所必然遵从的规范,就从根本上基本杜绝了对当下帝国的统治破坏性的可能性。
从家庭到朝廷,从皇宫到山野,每个人的肩头都沉甸甸的。从言行到背后的思想,以及决定思想的思维方式,看问题的角度都已经被规范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贾春宝在2009年10月25日的文章《重阳节前说孝道》中曾经说:
孝顺就是子女的主观意志的消亡,一切顺从爸爸妈妈的话。孝顺是什么事都顺着他们,没有自己的观点,比较主流的观点是:“顺”在孝道中是最主要的,没有顺就谈不上孝。何为顺?顺就是顺从父母的意志,顺就是了解父母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然后按照父母的意志,去做一些父母所期望的事情。
孝敬就是在尊敬的基础上,在孝的基础上,保留自己的观点,按照自己设定的道路走下去;孝敬是发自内心的,而孝顺却是表面的,表面的是可以伪装的,内心却没有办法伪装。其实孝顺并不止于外表的尊重,内心的恭敬才是最为重要的。行好不如心好。孝敬是从心理尊敬、尊重。这一点早已在中国经典古籍中被论述过了。
智者也表示,百行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意思是天下所有的善事中,孝顺是最善的,然而评判是否孝顺不能看他的所作所为,而是要看他的心,如果是从所作所为来评判,那么天下没有称得上孝子的人。任何有罪推论也需要以犯罪事实的发生为依据。
孝是源于内心的尊敬,一种内心的恐慌与不安,如果没有恐惧就不会有孝、也不会有敬。
在儒家正统思想的管理约束下,人所表达出来的顺或许有表演与虚伪的成分,但敬却定然是源自内心的感知了。内心无敬,所有的礼数与付出都是给别人看的,当那些行为没有及时得到赞许与褒扬,就会使得心性发生变化。
烟酒也好,言行也罢,凡事都无须追求完美。对于礼数过于执着地追求,反而会变得缺乏礼数。因为从过高的标准去要求自己,会让别人感觉自愧不如,而当表情之类的细节之中,表现出自己做的才是标准风范、别人只有乖乖地听自己的安排的时候,就会给别人带来压力,让别人感觉恐慌。
假如原本是想向别人展现敬意,却终究让对方与身边的人感觉到了不敬,甚至成为一种强迫,这是很可悲的。所谓敬是发自内心的推崇,如果不是发自内心,任何一个眼神、动作、称呼、表情与肢体语言都有可能会出卖你,并将对方冒犯。
任何平台上都没有小角色,只有功力不够的角色。人在任何时候,角色感都很重要。你是谁就是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在平台上需要扮演什么角色就需要把那个角色演好,专注细节并发挥到极致,而不去评价,也不去指责别人所作所为有哪些不符合规范的事情。
凡事都追求完美的人,也时刻在以挑剔的眼光与苛严的标准去要求别人与自己。当你的眼光变得挑剔,就会对细节难以容忍,因为挑剔的时候,内心也会纠结。因为要想让自己无可挑剔,势必需要从更为苛严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当一个人变得强势,就容易不可理喻,然后会失去得之不易的人脉关系。因为每个人都喜欢被追捧被跟随,被尊敬被仰慕。但是你所表现出来的高大上,会让对方感觉自己千疮百孔,时刻有那种受到攻击之焦虑。别人在跟你交往的时候,会感觉很是不轻松。
挑理的人生活态度很是严肃的、负责任的、力求完美与无懈可击的,但挑理的人往往会让人感觉到压力,特别是当TA高举道德规范的大旗,甚至站在更为苛严的要求之制高点上,就难免会给别人盛气凌人的强势之感。
有大智慧的人,是可以随时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每个人都可以感觉舒服的。宽容不仅是让别人感觉舒服,同时也会让自己感觉舒服。
事实上,再无懈可击都不可能成为圣人,既然无法做到完美无缺,那么就享受生活中的不完美吧,不要专注于面面俱到,给自己的心情放一个假期,不完美的才是真实的,只有真实之中才会有真正的自在。
贾春宝
2014年5月6日星期二
电话:13301122671,(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