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美国天然气市场


导读:美国天然气市场和价格充分竞争、对第三方开放入网等命题是相对的。天然气供给能力、供气质量,以及用各类型天然气金融工具进行避险,追求经营安全和利益最大化才是绝对的。

  在国内,每当谈起天然气市场和用气价格时,人们都会与美国天然气市场进行比较,并将国内市场不发育简单地归到管道垄断等问题上,并天真地认为,只要由政府主导,为气源企业打开了进入管网企业的闸门,居民从此就可享用廉价的天然气。难道美国也是如此吗?

  一、美国居民消费价格真相

  以2013年8月为例,只需稍有耐心阅读EIA公开的各州数据,就不难发现,在依次相邻的三个油气主产区路易斯安那州、俄克拉何马州和科罗拉多州中,路易斯安那州由于拥有全美11%的石油储量和19.19%的天然气储量,资源优势使该州居民获得了较大好处,平均气价为每千立方英尺15.67美元;同为油气产区的俄克拉何马州的居民平均用气价却高达每千立方英尺24.07美元;科罗拉多州的平均气价却仅有每千立方英尺14.03美元。尽管存在异常的峰价,但却引不起管道系统投资的冲动。

  而以制造业、农业、服务业、贸易和金融业为主的俄勒冈州,尽管天然气依赖进口,但供给居民的平均气价却维持在全美平均水平之下的每千立方英尺15.73美元;依赖进口天然气的纽约也仅为每千立方英尺19.25美元。资源匮乏的亚利桑那州平均气价为每千立方英尺21.86美元。

  显而易见,美国各州天然气的居民消费价相差巨大,最大和最小值相差超过70%。即使世人都认定美国是开放、自由和充分竞争的市场,可事实是相邻的三个油气主产区也都无法实现用同一个价格为居民提供天然气。即使是生活在油气主产区,也不一定就能享用到廉价的天然气。相反,天然气纯消费州通过国际贸易同样可以使用低于全美平均价格的天然气。

  二、美国市场最得意的受益者

  从消费结构可,居民住宅消费量占交付消费者总量的16.7%,消费价格却是最高的,不仅使管网公司获得了丰厚的平均77.4%的毛收入,而且还让终端销售商赚了个钵满盆满,可获得高出门站价179.4%的毛收入。由于这些最微小的终端消费个体不具有谈判能力,所以,美国天然气市场中的充分竞争与管网独立经营不仅没能让美国百姓享受到页岩气革命带来在天然气价格上的实惠,却成为美国天然气市场各类供给商最肥的羔羊。

  虽然商业用户的消费量占交付消费者总量的12%,可他与住宅消费者一样,也不具有价格谈判的优势,变成了终端销售商重要的财源,销售商同样可在商业用户身上获得高出门站价73.1%的毛收入。

  工业及发电两大部门消费量分别占交付消费者总量的30.9%和40.3%,是全美天然气消费权重最大的群体,从价格看,他们用气的平均价格均低于门站价。一方面,表明在工业布局上它们远离城市,更靠近油气田,所以,降低了通过天然气管网运输的距离、运价和对主干管网的过度依赖,而加工的产品或电力通过铁路、公路或电网外送,又降低了经营风险;

  另一方面,这些终端用户具有极强的金融创新和运作能力,以及价格谈判能力。他们利用各种天然气金融工具,比如以给管输公司预付期权费等优惠条件来压低管输费,同时,通过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等市场提供的各种金融工具套利,实现降低经营风险和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本世纪初倒闭的安然公司就曾过度地使用过这些经营策略。因此,即使是今天充分竞争的美国市场,即使是美国监管者持续开出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罚单满天飞,也都避免不了金融财团们对天然气价格操纵和对市场控制。

  三、在避险中获得最优选择

  在历史上,美国天然气上中下游市场都曾拥有通过用暴力抢占市场,以及操纵价格的履历。为了避免恶性竞争,美国政府才逐渐通过分拆管网、严格监管管道运输服务公司等措施来维持和净化市场的竞争环境。

  目前,美国天然气管道总长有240万英里,其中:跨州际管道20万英里,州内大口径管道10万英里。有超过210个管道系统,分属182家管道运输服务公司,他们或独立运营或与全美跨州的11个主干管道系统相连,并配套建有493家天然气(净化)加工厂(The natural gas processing plant),共同为美国市场标定数百个有效使用的天然气价格。

  这种复杂格局其实原自入网气体质量差异和天然气供给稳定性。前者关乎市场公平,而后者直接影响管网投资安全。

  众所周知,不同油气田的石油、天然气具有不同物理化学性质,这就造成它们之间在相同条件下存在有不同附加加工价值或燃烧值(简称内在价值),用同一管网混载运输会损害拥有高内在价值天然气企业的利益。所以,通常解决之道是建立天然气加工厂,用达标天然气入网来化解管网企业自然获得的技术壁垒。

  但动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造价的天然气加工厂又绝非是上游小规模天然气开发商所能承受,况且类似页岩气等非常规气田开发中产能不确定等问题又容易使天然气加工厂的投资变为沉没成本。2009年全美天然气加工厂剩余产能曾超过33%,使天然气加工厂的投资回报率降低,甚至还会使这种风险延伸到管道建设的投资上。所以,小区域供销管网系统就具有了生存空间,各州间也就出现了巨大的价格差。

  市场经济某种意义讲就是价格经济,巨大的价格差和价格波动不仅引起了市场巨大的避险需求,也诱发了游资海量的投机套利。围绕天然气价格避险的金融创新(仅NYMEX就有近210个天然气金融交易工具在长期挂牌使用)和伴生的对价格操纵,又招致更加严厉的《多德-佛兰克法案》在2010年出台,但可惜的是,因各利益集团的缠斗,使该法案至今都未能完善和全面实施。

  由此可见,美国天然气市场和价格充分竞争、对第三方开放入网等命题是相对的。天然气供给能力、供气质量,以及用各类型天然气金融工具进行避险,追求经营安全和利益最大化才是绝对的。而居民消费者在美国整个天然气产业生物链中始终扮演的忠实和“无助”的价格承受者角色也是肯定的。

  本文刊于《中国石化》2014年第5期

 姊妹篇:静思油气管网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