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该向国人全面解秘对越自卫反击作战详情


  

1979217,我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广西、云南边境发起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此后中越间战火不息,演变成了连绵10年的边境战争。

 

       谁能够想到,这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能够在国内形成巨大宣传落差与现实反思呢?

 

       我于19903月入伍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当年,我们兰州军区给水工程第一团新兵训练下连后,就曾经全部来到兰州军区守备师师部(两部队相邻而居,现给水工程第一团已迁入该师部),听取该师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英模报告大会。

 

        我记忆中好像有位江苏老乡烈士,名叫沈建平,应该是吴县人,我新兵下连后的连长是江苏吴县人(现已经转业回吴县),所以对其印象很深。部队决定,沈建平妻子被特批入伍,且在大会现场穿着军装做发言。就因为我是江苏兵,我记忆中相对清楚。希望曾经参加过那场报告会的战友们能够帮助我确认这一史实。

 

       我平时专门收藏开国将帅历史资料。我知道,许世友、杨得志上将;刘昌毅、向仲华、刘志坚中将;张海棠、焦玉山、欧致富、吴忠、

江燮元、孙干卿等少将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吴忠在其回忆录中回忆了自己对越作战阅历,他说他并没有收到中央军委命令,但却被在火线解职,他难以接受但却服从命令。更有意思的是,当时的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特别想指挥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但据他在回忆记载,因为他与许世友有些间隙,中央决定他离开现职,算是一山不容二虎。他便亲自下令其儿子与已经怀孕的儿媳妇上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战场。 

       我先后在宁夏银南军分区和宁夏固原军分区从事过专职新闻宣传工作。所以,我先后采访过宁夏籍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牺牲的二位战斗英雄亲属,他们分别为顾金海的父母亲与陶克叶的母亲。我在许多报刊报道过地方政府为烈士亲属解决实际困难先进事迹。



        我在尽力为宣传烈士功绩做出我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2004年转业西安后,我遇到一位老兵。她家收藏着南疆战士用炮弹壳做成的和平鸽。我特别想得到和平鸽。毕竟,它是当年南疆那场战争的见证。我最终用几幅好字画换回和平鸽。今天,我将和平鸽拍摄成图片,放在博客中。与大家一起欣赏。希望大家能够见到这只和平鸽,能够多从国家角度与民族解放出发,多关心国家的国防大事与领土安全大事。



        我在网易开办专业博客已经五年,期间,我才真正接受和了解到对越自卫反击作战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我特别震憾与吃惊。国家在优抚方面做得确实太差强人意。许多烈士父母居然没有钱购买车票,居然到不了南疆烈士陵园为自己的孩子扫扫陵墓。许多烈士父母家庭极为贫困,但是当地政府却不能够出面照顾烈士父母,甚至烈士父母居然享受不了当地的低保安置。我看到了许多战友们自发行动起来,加入到照顾烈士的行列中,真是太伟大了。



        2013217是对越自卫还击作战34周年,中国的主要媒体、网络都没有发声。这件事情就显得有点极不正常。一是现在中国周边环境不是安宁,与日本等国家都存在着随时战争的可能性,国家需要鼓励人们去提升爱国热情。二是当年为国家和民族利益牺牲在南疆的无数英烈应该得到敬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去宣扬战争中牺牲的军人,不去宣扬爱国主义教育,不去解决当年战争留下的许多创伤,日后战争靠谁去上前线?这才是我们最为担心的问题啊!



        我的博客朋友荟萃一博是当年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老兵,名叫蒋建忠,当年与他一起从江苏建湖县入伍的战友,已经有不少人牺牲在南疆。他在盐城的网络论坛鹤鸣亭发帖纪念对越自卫还击作战34周年,很快被网站管理员撤出放到灌水区。他接受不了。实际上,我在网络中看到,今年许多地方对越自卫反击战争老兵纷纷搞活动进行民间纪念,有的得到了当地地方政府的批准,有的并没有得到批准,但并不影响他们举行活动。



        国家发动的战争,又不让人民纪念这场战争,还要人民淡忘这场战争,许多年轻人不知道这场战争。谁能够接受?曾经参战的军人和他们的亲属绝不会忘记这场战争,他们的战友、亲人还躺在南疆烈士墓里,因为这场战争确实存在过。荟萃一博想不通了,便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34周年那天,将自己保存的有关这场战争纪念品晒出来,就是证明这场战争确实发生过。他年前曾经到过广西烈士陵园,向亲爱的牺牲了的战友们每人点一支烟敬一杯酒鞠一次躬。算是他对当年战友们的敬重与纪念。



       我对荟萃一博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收藏品看了看,主要有军功章,有立功受奖通知、纪念册、请柬和代表证等,还有糖瓷缸、毛巾、钢笔等实物。多不容易啊!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当年战场见证物品却依旧收藏着。



        回想1980年代初中期时,新一代最可爱的人正如日中天,出现了大量反映对越自卫还击战的书刊、报道、影视、歌曲。电影如《高山下的花环》;电视剧如《凯旋在子夜》;纪录片如《奋起还击》;歌曲如《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风采》等等。可以说,那种金戈铁马的爱国豪情给一代人正在成长中的心灵刻上了深深的烙印。那个时候,正是我上初中和高中的时代,我看了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后,心灵确实受到极大震憾。



        董文华和徐良的印象,真是太深刻了。正是因为国家先是高度重视,后又极力实施封杀政策,结果连董文华和徐良都走上了违法道路。在这样的国度里,谁能够保证自己不走上与社会相左的道路?可想而知,广大曾经参加过中越自卫反击作战的战友与其亲属们的生活,能够有什么改变呢?



        我曾经专门撰写过文章,呼吁国家开征战争伤残基金税,以用于解决战争医疗创伤。可是,没有人能够做到。
       
进入1990年代,随着中越关系恢复正常化,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成为敏感题材,从各种媒体上基本消失了,以至于逐渐成为了一场被人们遗忘的战争。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新一代年轻人对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二战等历史接触甚多,沉迷于《亮剑》、《雪豹》和《兄弟连》的铁血豪情中,却对朝鲜战争后我军进行的最大的一场边境战争知之甚少,有的人甚至对此一无所知。抚今追昔,实在令人感慨之至。
        2009
年,是1979对越自卫还击作战30周年,国内一片静悄悄,官方毫无消息,媒体也是沉默以对,只有各地的当年参战老兵自发地组织了一些纪念活动。在境外香港,凤凰集团在凤凰卫视和《凤凰周刊》上开辟专栏作了报导和纪念。出版界则推出了王志军著《1979对越战争亲历记》和倪创辉编著《十年中越战争》两本书,其中《十年中越战争》还被《亚洲周刊》列为2009中文十大非小说好书第四位。
       2010
年,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中越边境人潮汹涌,车马如流,和平的阳光早已照耀大地。在这样的日子里,是否还有人能想起那场30多年前的边境战争,是否还有人能想起那些洒血卫国的将士英灵?
       
我是位老新闻工作者,曾经还荣获过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可惜,我很清楚,国家不让宣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国家有本事,也不让宣传当年的抗日战争啊?都是一样的对外战争,为什么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呢?
       
历史不该遗忘,也不能遗忘。广西、云南境内的24座烈士陵园,见证了保卫祖国南疆的上万烈士英魂永在。老山主峰上的纪念碑,宣示着国家的主权。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古人早就有诗长叹这一千年的困境。然而,儒雅其外,铁血筋骨,只要有强国利益的存在,这就是国家的追求,是军人的追求。
      
我们有责任去重新回顾这一段历史,拒绝遗忘,将那一抹炮火的灿烂留给下一代去记忆。血,总是热的。



        中国应该向国人全面解秘对越自卫反击作战详情。毕竟,那场战争并没有任何不可告人的目的。也并不是什么军事机密。应该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政府曾经进行过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应该向全世界人民宣扬当年中国军人的功劳。应该出台更好的政策,以优抚当年参战烈士亲属。



        否则,中国再有战争,我更担心谁还会为国家为民族流血牺牲?我这位曾经的军人,曾经荣立过一次二等功和三次三等功的军人,在军旗升起的地方,我留过影,我忘记不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当然更希望全社会尤其是国家不要忘记当年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