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做到“三个一体化”


  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李克强指出,从沿海起步先行、溯内河向纵深腹地梯度发展,是世界经济史上一个重要规律,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经历。长江横贯东中西,连接东部沿海和广袤的内陆,依托黄金水道打造新的经济带,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

  笔者认为,中央如此重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有两个方面的重要考虑。一方面,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部三个区域。也就是说,如果长江经济带能够打造成功,将对如何形成东、中、西部的联动和呼应产生积极的影响,提供宝贵的经验;另一方面,长江经济带又是一个区域经济带,亦即长江领域经济带,和其他经济带、经济区域既有许多相似之处,又存在一定的不同之处,且打造的难度更大。一旦长江经济带能够打造成功,并取得良好效果,对其他经济带也是一种借鉴。

  但是,由于长江经济带横跨的区域很大,且上、中、下游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相差较大。因此,打造的难度也相对较大。如何打造,怎样才能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国家的示范经济带,需要长江沿岸地区的共同努力和协调配合。其中,实现“三个一体化”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首先,要实现区域一体化。虽然长江沿线分布成了若干个区域,从地理位置来说,就有上上游、中游和下游,从经济区域来说,则有上海经济圈、南京都市圈、武汉都市圈等,还有长三角经济圈。

  也就是说,过去的发展,都是相对独立和分割的,是联系不太紧密的。也正因为如此,各个区域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之间的紧密度很差。即便是长三角经济区、上海经济区、武汉都市区等,也都明合暗不合,各自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因此,区域合作的效果不好,整体效率也不高。所以,如何实现联动,使区域之间形成一体化,是长江经济带能否真正形成,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跌示范区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二,要实现产业布局一体化。一段时间以来,长江流域的各个地区,都提出了沿江发展战略,也都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但是,由于都只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没有从整个长江沿线的大局进行谋划。因此,产业布局十分雷同。几乎每个地区提出的产业布局规划,都是相同的。特别是化工、制造等产业,更成了各地产业布局规划的主流。

  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年来,长江两岸的大型化工企业、制造企业可谓是随处可见,到处都是。结果,造成了长江的严重污染。相当一段时间,社会各方面都在担心长江会成为欧洲的莱茵河。

  事实也是如此,今天的长江两岸,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很难再找到象样的岸线,很难进行新的布局。也就是说,在打造长江经济带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二次布局和二次搬迁等方面的问题,其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一定非常巨大。

  所以,如何从长江经济带的整体出发,在产业布局方面实现一体化,是长江经济带能否打造成功的关键。且产业布局不能再只看眼前、不顾长远,只顾局部、不顾整体,只顾需要、不顾可能,而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编制相对统一和规范的产业布局规划,且各个区域的产业必须有所侧重、有所分工,而不是高度雷同。

  第三,要实现管理一体化。虽然从整个长江区域的情况来看,各地的情况存在较大不同,不可能按照统一的要求进行管理。但是,从整合长江经济带的需要来看,还是应当实现管理一体化,亦即通过相对松散的管理机构,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部署、统一安排。

  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建立长江经济带地区的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规划布局、产业布局、政策和措施等进行共同研讨,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统一要求,以便于真正按照长江经济带的要求去实施,而不是继续各唱各的调、各拉各的琴。

  从中央层面来看,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也要建立协调制度,每年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和评估,且将评估的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的监督。只有这样,长江经济带的管理才不会陷入混乱,才不会出现目前的一片混乱状态。

  总之,长江经济带不仅对沿江两岸的城市十分重要,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十分关键。而且,一旦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能够发力,对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快速复苏也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