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发展需要大格局


 尽管大连已经荣登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之列,但眼下大连的旅游市场还是不得不面临漫长淡季的尴尬。

  说到旅游,人们总是习惯将眼睛盯在景观上。其实,这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资源。随着人们旅游素养的提高和精神需求的扩大,一个大旅游时代正在来临。作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之一的大连,在如何看待自己的旅游资源上应该有一个大眼界。
  相对而言,大连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方面并不是很突出。如果仅依靠景观资源来发展大连旅游恐怕远远不够。那么,大连还有什么呢?可以肯定地说,不仅有,还非常适合开发成旅游项目,而且基本不受季节的限制。在此不妨试举数例——
  历史游:都说大连的历史短,这对旅游业来说是一个误区。姑且不说大连的人居历史并不短,就算城市的历史短一些,也并不等于其中就毫无特点可言。大连的历史游至少有三项资源可用。一是战场游。比如日俄战争遗址、中日甲午战争遗址等,都是其它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未必拥有的资源,更何况它们距今不过一百余年。二是建筑游。各国风格的老建筑大连保护得很好,完全可以纳入旅游范畴。三是考古游。近些年,大连的考古界成果不断,汉代遗迹屡有发现,这是延伸大连史脉的最好契机。
  工业游:大连与海有关的工业项目许多都很发达,比如造船业。现代巨轮是如何造出来的?造出来后是如何下水的?这些过去只能从电视上了解一二的情景如能变成亲眼目睹,相信这对很多人都大有吸引力。
  渔业游:大连海洋捕捞和养殖业在国内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产品在消费者心中也有很高的知名度。不过,吃是一回事,体验则是另一回事。比如海参好吃有营养,但人们对如何养殖、如何加工海参却是陌生的,如果开发出“海参探秘游”则一定很有趣。又比如,可以开发出“随船出海,当一日甚至几日渔民”这样的旅游项目,想来众多年轻人和孩子们都会跃跃欲试。
  文艺游:去过九寨沟的人都知道,那里的夜晚是藏式歌舞晚会的天下。尽管一百多元的门票是自费项目,但游客大多情愿解囊,为的就是能够感受民风。大连的“四大团”(杂技、歌舞、京剧、话剧)一直很有实力,如今完全可以与旅游市场接轨,排练出具有大连特色的节目吸引游客。现在已经有了一场《海的传说》大型歌舞,但还不够,还应该让所有表演场地都热闹起来,使之遍吹大连之风。
  体育游:大连是体育强市,拥有实德足球训练基地、马家军田径训练基地等知名体育设施,如将其整合开放,定能引发球迷、田径迷的兴致。这对宣传大连的体育事业也大有好处。
  发展旅游不仅要看资源,更要看眼界。有了好的眼界,资源少可以变多,资源单一可以变丰富。所以,大连应努力以大眼界走出自己的旅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