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访道记(11)寻仙访道到金台
在黄帝陵的时候我已知道四川又发生了地震,很多同胞遇难。我在心底默默祈祷,愿上苍保佑,斯民生还。
在宝鸡的宾馆里我和张大夫一直在看灾区援救的直播。这个民族,天灾又降,这个国家,又经考验。恩格斯说:人类的灾难,总是以文明的进步为补偿。
愿劫后重生的民众能建设更美的家园。
我在黄帝陵给大家讲了张三丰来黄陵修道的故事,由此想起金台观,大家都说想去,直接开车去宝鸡。高速路口被告知高速路因车祸封闭,请绕道。又白赶了很多里路。高速公路管理不能提前通知吗?现在通信技术如此发达,难道不能及时通知可能赶到这条已经封闭的高速路的车主吗?在通往此路前边的路口以某种形式通知,如“前方 十公里处通往宝鸡的高速公路临时封路,请绕行”。那么我们就不会走那么多冤枉路。中国人办事情,往往缺乏责任心。这样的事情,在访道中不是一回遇见。三叹。
去宝鸡的路上陈先生讲了他去拜访张大夫的儿子时小张大夫讲给他的故事。一路访道,彼此讲故事,讲阅历,讲感悟。小张大夫的故事是:
有一个和尚来到了观音庙,看到寺庙里香火极盛,不少人拜佛,菩萨坐在莲台上一言不发。他说:当菩萨原来很简单,坐在那里就是了。莲花台上的观音开口说:菩萨不好当。当菩萨,先要面对任何事情,不能动心。不动心,不开口,才能当菩萨,坐莲台。不信你试试。
僧人说:这简单。我能。观音菩萨告诫他:一定不要开口说话。和尚答应了,坐上莲台。
不一会儿来了一个富人,跪下来请求菩萨保佑自己身体好,全家幸福吉祥。富人磕完头就走了,磕头的时候把钱包挤出口袋,他没发现。
一会儿,一个穷人来求菩萨保佑自己的妻子尽快好起来,家里没钱给她治病。穷人低头拜佛时看到了一个钱包,里面有很多钱。他以为是佛菩萨的感应和恩赐,拿着钱包欣喜回家。
一会儿,有个渔夫来恳请菩萨保佑自己打渔时风平浪静,不遇风暴,平安回家。
渔夫正准备离开,一个人匆匆赶来,说他的钱包丢在这里了,他认定是渔夫捡走了他的钱包。那个富人走出庙门不久,发现钱包丢在寺庙,便匆匆赶来。渔夫说没看见钱包,富人一口咬定是他捡起藏了,扬言如果不拿出来,他就报警。这时莲花台上的和尚不忍心渔夫被冤枉,忍不住开口说出真相,说钱包被家里有病的人捡去了。富人放了渔夫,赶到那个穷人家把钱要了回来。
不久,穷人的妻子因为无钱治病,死了。那个穷人不信佛了。
渔夫出海,海上起了风暴,他死在海里了。
那个富人烦恼不断,从未有过真心信仰。
结局令坐在菩萨位子上的和尚很难过。真菩萨来了,说:我叫你只看不说,你非要开口,你一开口,整个局面就变了,好事也成了坏事。你要是不开口,那个穷人捡到了钱,可以救他的妻子,他会信佛。你不开口,那个富人找不到钱会报警,一打官司一拖延,渔夫因为这件事不会在当天出海,他就不会死。富人找不到钱,会自我安慰,就当成给寺院捐款了,会慢慢地培养舍心。就因为你开了口,一切都变了。做菩萨先要看空人间万象,不动心,不动情,不开口,如如不动,任事物随各自的因缘、因果自然发展,佛菩萨的力量会在自然中随缘感应。看看你干了些什么?菩萨是那样好做的吗?众生是那么好度的吗?
和尚很惭愧。他懂得了什么叫“如如不动”。
陈先生讲完故事,大家很惊喜,故事蕴含的道理太高深了。张大夫的儿子能讲出这样好的故事,很有悟性。陈先生能欣赏这样好的故事,也有悟性。
终于来到宝鸡,在宾馆里看四川雅安地震的报道,了解灾情。晚上,接着看《大鲁艺》,口述历史和文物展示的综合,画面精美,制作精良,解说深刻。同名的书籍和光碟已出版,当年鲁艺的学员,还有一百多位存世,大多九十多岁了。鲁艺的版画创作是中华瑰宝,《大鲁艺》多有展示,有些名家如彦函、古元的“鲁艺版画”原作,我在不同的展览中看过,印象深刻。
有卫星定位系统,啥地方都能去,不过有时会绕些路。我们不知道金台观在宝鸡的什么地方,任陈先生开车,卫星导航,七转八拐到了金台观。金台观依山而建,由山门拾阶而上,中途有亭,过了亭子,来到高大的城堡般的殿宇。这三层像上中下三丹田,道路如任脉。城堡般的墙壁上浮雕“三丰练武图”,山峰云雾缭绕,仙鹤飞翔,一个长须老人,金鸡独立,两手前推。我仿三丰的动作,装模作样,让澄源摄影,有点搞怪。一路上我经常开口大笑,被妻摄下了一些傻笑的镜头,不时取笑。我喜欢爽朗的笑,向天地万物敞开心扉。修道之人,得不足喜,丧不足悲。万缘经过,历练情怀。看破红尘,何忧何喜?能解情志,随处生意。
金台观的后排靠山凿出多间窑洞,供奉吕祖、三丰、药王和其他神仙。我一一礼拜,抄了很多楹联。妻说不用抄,摄影就行,我说,抄一遍,能入心。手到,眼到,口到,学习一遍。先选几幅道联给大家欣赏:
心存邪鄙,任尔烧香无点益;持身正大,见吾不拜又何妨。
万事随缘,缘有份,份外无求;一心学道,道无穷,穷中有乐。
天官地官水官,只在心官不昧;求福赐福护福,还须积福为先。
巍峨咫尺天执掌,阴阳生万物;浩荡神灵地观看,善恶自分明。
经演十回,广度众生德至盛;朝仰九肃,同积善果福有余。
寻有德人,人人得度;种无根树,树树皆空。
善果有因,前世已修今世得;福缘无量,今生须造再生功。
黄粱梦觉,世上功名俱忘;宝剑光辉,人间妖怪尽除。
道联语言优美,哲理精深,读来结道缘,开正见,涤心胸。
看到一排排窑洞,我思量古人住洞修行的妙处在于藏风聚气,便于闭关。张大夫修行的地方房子浅了,少了套间,不便打坐闭关。那个地方曾经塌方,露出一块山崖,自然形成藏风聚气的格局,只要在塌方露出的崖壁凿出窑洞,就可以安居闭关。在那里凿洞并不难,这活我会干。白先生说为了留住张大夫,他愿意在那里开凿窑洞。那个地方光线好,向阳,塌方滑落的土方整成平台,是小小院落。窑洞打坐久了,出来活动筋骨,打打拳,练练导引术,动静兼修。
到新修的城楼观看,一进去,很是失望,喷绘的三丰真人的《无根树》丹词,一首词一长条,像条幅,有的仍在地上,破烂不堪,有的悬挂墙壁,挂反了,字背观者,有的挂对了,观者可以清晰地阅读条幅上的丹诀。《无根树》是三丰真人的代表作,价值如同《悟真篇》。我读了几首,在一首词里找到“天应星,地应潮”句,笑道:“张大夫,你的名字在丹诀里,照个相吧。”张大夫便在丹诀前留影。满地灰尘,看来好久没人打扫。
金台观是张三丰真人入定出神的地方。三丰真人一百多岁时,隐居金台观,定中出神,七天七夜,丹家谓“七日大定”。入定之人,形如死人,定中出神者,更是“活死人”。山民杨轨山看到三丰入定,以为他死了,出于慈悲,购了棺材,准备埋葬他。这时三丰回神入体,出定后感念杨轨山的善意,传道与他。一念之善,遂感真人授诀。善念微妙,道者三思。
我观摩了三丰手迹所刻的古碑。据说石碑上的字是三丰真人以瓜皮所书,故称“瓜皮书”,字迹龙飞凤舞,难以辨认,诗云:
仙境闲寻采药翁,草堂留话此霄同。
细看山下云深处,信有人间路不通。
泉引藕花来洞口,月将松影过溪东。
求名心在闲难遣,明日马蹄尘土中。
我曾编辑出版过《张三丰真人丹道全书》,今年会再版,过去没有收录三丰的外丹口诀和武术太极法诀,这次再版,想补上这一部分。
看到三丰的诗,我和曰:
少年学仙访道翁,古今时势已不同。
修身但观动心处,信有感悟豁然通。
气化甘泉流满口,神满太虚映华东。
万丈妄情须先遣,五气自然能聚中。
张三丰真人是我敬仰的仙人,上高中时我阅读过三丰真人的《黄庭道要》,可惜这部著作后来再没见过,未曾收录到《三丰全书》里。好友王福增教授是老画家,应我之请为张三丰真人绘过法相。
前人有诗云:
不为依陈宝,浮云自往来。三峰留玉洞,一杖下金台。
海岳归何处?君王召不回。无生本无地,人世漫徘徊。
如今我和张大夫徘徊金台观,不忍离去。三丰庙有清人联语云:
仙迹筑金台,元作宰,明避世,清度人,九节杖中藏妙道;
神灵昭宝邑,士求名,商卜利,农祈年,百枝签内显天机。
我求了一支签,是“王昭君和番”签。贵在“和”字,王昭君和番,阴阳相通,安国利民。签诗我没有看,只这四字,道义尽在。大道不离阴阳。王者,阴阳也,吕祖云:“丹经篇篇说阴阳,阴阳本是万法王”;昭者,阳光显现也;君者,主也,神也。张伯端《青华秘文》有“心为君论”;和者,火候真诀也;番者,多次也,几次三番,七返九还,以成大丹。我之解签,全抛签文,意会妙解。陈先生求了签,签上说他衣食无忧,灾祸不侵。他是大老板,衣食无忧,现在修道积德,灾祸不侵,就是福报。陈先生请张大夫求签,张大夫没求。
张大夫相地而居,我出来,一是访道会友,二是顺便相地,看看能否找到可以隐修的风水宝地,以便有机会闭关静修。尽管张紫阳说:“未炼还丹莫入山,山中内外尽非铅。此般至宝家家有,自是愚迷识不全。”能有一段时间隐居山林,闭关静修,避世而安,还是需要的。感而慨之,作联抒怀:
金台观中思三丰,不见三丰,三丰今何在?
黄土窑里观四象,可聚四象,四象已归元。
诗曰:寻仙访道到金台,为有仙迹远道来。